(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張英如助理教授設計做中學的地質教學模式,打破教學時數和教室的限制,讓學生更貼近自然,增加學習續航性和趣味性,提升同學上課意願與學習成效,獲得「110年度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績優計畫殊榮,為少數理學門的獲獎者,並於日前接受教育部劉孟奇次長親自頒發獎章。許泰文校長海大行政會議公開表揚張英如老師。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熱誠、有興趣,才會長久。」張英如助理教授說,這是在教學上最大且永遠的挑戰。張老師開設的石油地質、海洋地質和能源概論課程,期望讓學生明白自己所生長的這片土地的獨特性,進而衍生出對土地的認同感與提升愛護地球的態度,臺灣位於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是環太平洋最活躍的火山和地震帶,造就絕美而稀有的地質景觀,是絕佳的地質科學教育場域,將學習地點延伸至野外環境,著重在實做與探索中學習,有助於學生理解眼前所見的地質現象、沉積特徵和構造成因,激發學習興趣下改善學生上課容易分心、不敢提問等問題,亦能將課堂授課知識和實務相呼應。
課堂授課時間融入:字卡教學、即時搶答、Kahoot即時學習成效測驗,增進師生互動、快速掌握學習成效,並且透過讓學生當老師進行能源議題及非傳統油氣資源的報告,加深學習記憶、訓練表達能力,另外張助理教授也將重點學習項目、Kahoot測驗解說、報告內容及補充教材製作成影片,打破教學時數,讓學生可以在課外時間反覆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態度,並採用多元評量的方式評估學習成效。
學生們十分投入在野外環境的探險、抓掘尋寶,不僅是獲得知識,同時也獲得探索的快樂,張英如助理教授希望學生們可以在未來的每一次出遊中,從觀光客跳脫到地質學家的角度,去體會這片土地的意義,就如同在每一個學生心中種下地質種子一般,未來會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開出屬於自己的花,是很珍貴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