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海運2022好港生活節市集活動推碼頭工人小吃

  (陽明海運提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雙十國慶連假腳步近了,主辦單位財團法人陽明海運文化基金會在2022好港生活節系列活動力推「碼頭工人小吃」,呈現碼頭工人吃飽、吃好、補衝好體力的美味小吃。(附圖由陽明提供) 2022 好港生活節即將在國慶連假的10/8(六)、10/9(日)兩天登場,活動包括港邊音樂、提供各種視角來認識基隆的文化走讀與講座,還有熱鬧的好港市集,由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前廣場延伸至國門廣場超過卅個攤位,其中由好港市集聯名I-NANA旬好食製作所的「碼頭工人小吃特選」將呈現碼頭工人吃飽、吃好、補衝好體力的美味小吃。 陽明指出,靠海吃海,熱愛魚漿的基隆人,再融合日本殖民文化與福州文化,化為各式小吃,諸如把油豆腐劃開,包入滿滿純肉餡再以魚漿封緘,配上冬菜,天冷的港邊,一碗兩枚豆干包,搭配乾麵,吃飽吃暖再上工。而好港市集為了讓大家好取用,特別把豆干包改為乾吃,加上特調的基隆風味咖哩醬汁,好滋味也好就口。而基隆的燒賣也絕對要耐飽外,裡面更是滿滿的魚漿,與港式燒賣完全不同風味,再搭配上炭烤的吉古拉,與基隆在地的「馬路進」醬,當個一日基隆人,大口吃下,在地人記憶中的好味道。 為了此次好港市集「碼頭工人小吃」主題,以「管飽」「重口味」「營養三明治」與「沙茶咖哩炒麵」等基隆元素為核心,創作「沙茶咖哩炒麵麵包」,經典的在地元素重新組合,向碼頭工人致敬,更向早年踏浪而來的移民們致敬。 此外,石花菜產於基隆與東北角沿海,類似於日本的「寒天」,在台灣又稱「海燕窩」。這是受日據時期居住在基隆的琉球人影響,琉球海女下海採集石花菜,反覆清洗、曬乾,而後煮治為石花凍。時空流轉,曾在基隆和平島上有著台灣最大的琉球人聚落,而經已不復存,但石花凍的採集與製作,留了下來,早年,基隆人的市場上,靠海吃海,石花凍比愛玉更加普及,是夏日常見的清涼飲品。這次,都在好港生活節的好港市集上,可以喝到石花凍飲健康、低熱量、消暑的好滋味,並向早年辛苦討生活的海女致敬。 除了碼頭工人小吃特選,好港市集還有港口特調搭配基隆在地咖哩餅,更有代表基隆多元移民文化的經典沙茶咖哩烏龍麵、基隆風味與食材打造的台式小麵包,與印尼風味的咖哩沙爹香料飯。

Read MoreRead More

海大率團赴越南學術交流 簽訂合作備忘錄強化雙邊合作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於9月12日-15日由國際事務處國際長張祐維率團赴越南,參訪越南芽莊大學、第三水產養殖研究所(Research Institute for Aquaculture No.3)及漁業與技術經濟學院(Fisheries and Technical Economic College)等研究機構,進行雙邊學術研究交流,同時亦簽訂合作備忘錄(MOU),以促進臺越雙方未來人才培育與國際合作交流。 海大率團赴越南學術交流。(海大提供) 海洋大學國際長張祐維12日率相關同仁及高盛大股份有限公司、昶欣科技有限公司高層等人,首站前往駐越南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拜訪,雙方積極交流越南招生策略、養殖相關合作,希望能透過駐越南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架接合作橋梁,促成臺越雙方未來能有更深廣的學術交流,以及人才培育與產業合作機會。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分別與越南芽莊大學、第三水產養殖研究所(Research Institute for Aquaculture No.3)及漁業與技術經濟學院(Fisheries and Technical Economic College)舉行合作備忘錄(MOU)簽約儀式,合作內容包括與越南芽莊大學雙方簽訂同意每兩年在各自大學舉行一次聯合會議及學術交流。另與第三水產養殖研究所(Research Institute for Aquaculture No.3)及漁業與技術經濟學院一同推動國際合作活動,增進教育、研究、經濟發展及大學社會責任,並延續深化雙方合作關係。會後,海大也積極至越南芽莊大學舉辦招生活動,與同學們互動交流,介紹海洋大學特色之美,藉以吸引更多人才至海大就讀。此次行程也參訪企業相關場域及交流研究技術,並規劃未來海大學生赴越南的交換實習機會,盼共同培育優秀人才。 此次實地參訪為海大在疫情後首次前往越南,雙方皆熱情地推動學術及研究上交流,期許深化臺越間的交流合作。海大藉由實踐「三漁興旺─國際藍色經濟示範區」計畫,將大學社會責任在國內場域推動之外,亦拓展場域至越南,將海洋技術跨國合作,促進產業創新,並秉持初衷強化國際人才培育,進而投入在地產業之發展。此次合作參訪行程強化臺灣在國際的學術聲望,並建立海大與越南重要機構之合作發展,成果豐碩。

Read MoreRead More

基隆關鼓勵商民多加利用數位平台服務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基隆關為促進通關便捷及強化報關業者與海關間雙向溝通,舉辦今年第2次報關業座談會,由該關副關務長曾武郎主持,相關業者及公會代表踴躍與會,會中與業者充分溝通,會場氣氛互動熱絡,座談會圓滿順利。 基隆關舉辦今年第2次報關業座談會(基隆關提供) 該關於座談會中不僅對於業者提案,逐一回應提供說明,同時呼籲報關業者鼓勵商民多加利用數位平台服務,如登入「關港貿單一窗口」網站可辦理「貨品輸出入規定整合式查詢」、「進出口C2無紙化報單」、「申請先放後稅並結合授信機構電子保證書作業」及「基隆關納保官視訊服務」等事宜;此外,透過「海關核可數位平臺」還可以取得貨物照片,方便進行商標權侵權與否認定等作業。 會中並就「『進口貨品產地標示不實案件處理原則』已放寬在進口貨品上揭露國內廠商資訊之限制」、「遊戲用槍進出口通關應檢附文件」及「實際進口人(L1轉運申請書、D8報單及F1報單)或實際銷售人(D2和F2報單)非保稅業者或自由港區事業時,務必依規定申報報單及轉運申請書之「收貨人代碼」、「發貨人代碼」欄內容」等政策措施加強宣導,籲請業者配合辦理,以增進通關順暢。 基隆關表示,感謝業者支持及配合海關各項政策的推動,期盼藉由定期座談會與業者面對面溝通及交換意見,以瞭解報關業者需求及提升服務品質,進而提供安全、便捷的通關環境。

Read MoreRead More

第三次航海人員測驗榜示合格率19.21%

(航海人員測驗榜示)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111年第三次航海人員測驗上週(卅日)在交通部航港局舉行榜示(見圖,航港局提供)。本次測驗報名人數668人,全程到考人數583人,一、二等船副、管輪等類科成績合格人數計112人,合格率為19.21%。 航港局表示,本次測驗榜示後,應考人可利用航港單一窗口服務平臺MTNet查詢榜單及登入帳號密碼列印成績通知單。應考人如欲複查成績,應在榜示之次日起十日內(111年十月一日起至十日止),登入航港單一窗口服務平臺MTNet (網址為https://el.mtnet.gov.tw/EL03/EL030702/Index)「航海人員測驗管理子系統」內之「線上申請作業」點選「成績複查申請」,依序填具資料並送出網路申請即可。 另111年度第四次航海人員測驗將於今年十一月19至20日舉行,採網路報名,報名時間自本(十)月二日零時起至十一日下午五時止。詳情請至航港單一窗口服務平臺MTNet(網址https://el.mtnet.gov.tw/EL03/EL030201/Index)航海人員測驗管理子系統查詢。

Read MoreRead More

中經院頒臺灣循環經濟獎發表企業減碳議題

(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提供)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第三屆《臺灣循環經濟獎》頒獎,首度發表「企業環境外部成本報告」、「減碳知識家線上課程」,淨零減碳已是全球現在進行式,國內產官學研紛紛就減碳、ESG、SDGs等議題,思考策略方針及因應之道。 第三屆《臺灣循環經濟獎》頒獎典禮上週(卅日)在臺北遠東香格里拉飯店登場,集合逾卅家國內實踐循環經濟的優質企業以及產官學界合作單位。主辦單位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與CSRone首度共同發表「臺灣企業環境外部成本報告」;同時推出「綠色經濟ESG倡議平台」線上課程網站,並與資策會合作行銷「減碳知識家線上課程」,希望為企業提供實惠而有效的訓練課程;獲獎企業和專業認證單位代表,分享循環經濟與認驗證實務經驗,共享循環經濟成功故事。 為建構完善的循環經濟體系及指引,促進企業永續發展,並達成零排放、零廢棄、零污染等目標,本屆將循環經濟管理、企業循環度及跨界合作等不同構面,納入各獎項,邀請產、官、學界廿餘位評審,從企業質化、量化、經濟及環境效益等指標,遴選得獎企業;並由認驗證單位BSI、UL、SGS實地訪查,確認企業獲獎資格。此次頒發的獎項,包括「企業獎」、「中小企業?」、「產品獎」、「創新技術獎」、「創新服務獎」、「永續分類標準特別獎」,以及「英雄獎」等七類,得獎企業各有特色,所屬行業涵蓋高科技與各傳統產業,企業規模則包含大型企業、中小企業到微型企業。本屆並新增頒發給個人的「英雄獎」,以表彰循環經濟領袖的實質貢獻,由中鼎集團余俊彥總裁、台捷精密股份有限公司劉興朋董事長、京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楊青山董事長獲得。 前述「臺灣企業環境外部成本報告」揭露臺灣上市公司於2020年在環境外部成本考量下的真實價值與報酬;「環境外部成本」是指企業對環境造成影響(例如環境污染),卻未承擔相對應的責任。此次報告盤點國內653本永續報告書,在440家出版永續報告書的上市企業中,僅318家揭露清楚,可供分析。若將環境外部成本計入淨利評估,獲利排名大洗牌,企業最高上升18名、最低下滑265名。 此次發布報告,旨在提醒各界隨著減碳議題成為主流,資訊揭露重要性與日俱增,且環境外部成本更是左右企業競爭力的關鍵要素,企業可藉此檢視減碳策略。

Read MoreRead More

高雄港務公司辦「走讀台灣」 體驗不同環境閱讀新感受

高雄港務公司舉辦登山走讀活動(高港分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公司高雄港務分公司為響應文化部主辦「走讀台灣」的活動,特請高雄市中山大學西灣育苗創生協會及臺灣港埠協會一同策畫以『叱吒「峰」雲』一日登山走讀活動為主軸,帶領本分公司同仁前往屏東縣三地門鄉德文原鄉部落,活動內容除了讓同仁實際走訪原鄉部落接受當地文化洗禮及藉由登 山強化心肺功能與肌肉耐力外,並讓同仁攜帶書本於不同環境下閱讀,以體驗不同的感受。 抵達德文原鄉部落後,邀請同仁於登山及體驗當地文化的過程中,可停下腳步以放鬆愉悅的心情閱讀所攜帶的書本並向同仁們分享所讀,以達到「Read Together, Be Together」的意涵,登高走讀時可感受原鄉部落文化、吸收大自然的芬多精及聆聽 環境中的蟲鳴鳥叫。參加同仁表示:在登山路途的山野美景,讓我們暫時放下手邊繁忙的工作,遠離城市喧囂;蜿蜒的山林小徑,使我們忘卻瑣事,專注在腳下樹根纏繞;登頂遠眺綿蜒不斷的山巒景色,使身心靈得到前所未有的舒緩;小憩時,與夥伴徜徉書海,彼此間分享閱讀心得時深刻體悟到,閱讀同樣一本書籍,在不同環境下竟有如此不同的心境。 臺灣港務公司董事長(臺灣港埠協會理事長)李賢義表示:透過「閱讀」不僅可以改變一個人,也可以成就一間公司,更可以創造美好的城市文化。在登高走讀活動中可使同仁內在涵養得以充盈,以及強化健康免疫力,由裡到外提升員工身體素質,以及達到實踐永續的學習能力。 高雄港務分公司王錦榮總經理更進一步表示:公司未來將 持續規劃「員工有感」的健康饗宴課程,藉以消彌及降低職場健康風險,並以循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基礎為導向,打造全新健康防疫專案,我們深信疫情終將落幕,唯有不斷提升同仁健康與職場活力,才是企業永續經營的成功關鍵。

Read MoreRead More

海研會理監事會 聘任張志清為榮譽理事長

海研會理監事會聘任張志清為榮譽理事長(海研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中華海運研究協會召開 「第24屆第4次理監事聯席會議」,由理事長桑國忠主持,會中聘任該會常務理事也是前任理事長張志清為榮譽理事長,並致贈紀念品,感謝張志清榮譽理事長過去六年致力於海事研究與教育的付出與努力,並積極推動該會會務發展;另經全體理監事一致通過,聘任前理事王鐘雄為本屆名譽理事,王鐘雄自第18屆至第23屆(民國92年至110年間),連續擔任該會理事與常務理事職務,給予該會許多會務推動與學術研究相關寶貴建議。 中華海運研究協會為表揚傑出海運青年,並鼓勵年輕學子投入海運相關產業,通過「傑出海運青年獎」評選辦法,對象為未滿四十歲且在現職機構服務滿三年以上之該會團體會員之正職員工、會員或本會個人會員,表彰其在航運實務或服務上有具體成就者,該項評選作業將於明年度起開始辦理。 目前國內疫情稍有舒緩,該會今年度會員大會預計將於11月11日(五)於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辦理,屆時歡迎會員踴躍出席。

Read More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