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海運董事會決議每股擬配息70元

(長榮海運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長榮海運昨(14)日董事會通過去(111)年度財務報告,全年合併營收達6,272.84億元(年增28.17%),稅後淨利為3,342.01億元(年增39.82%),每股盈餘(EPS)則為87.07元,營收與獲利均創下歷年新高。長榮表示,考量未來經營環境各層面之挑戰、資本支出規劃與公司永續成長,經董事會決議每股擬配息70元,合計配發現金股利新台幣1,481.49億元,以稅後淨利3,342.01億來計算,配息率約為44.33%。 去年航運業受疫情影響,碼頭港口壅塞而市場有效運力減少,業界普遍缺工、缺櫃與缺艙。長榮海運仍秉持永續經營理念,持續擴增船隊運力並調適航線及艙位,強化船隊防疫及航安作業,使營收表現再創佳績。 展望未來,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升級,進而加速全球供應鏈與貿易版圖的移動,長榮將持續密切關注國際政經局勢以及市場需求的潛在變化;另一方面,因應日趨嚴格的環保法規與趨勢,長榮亦將著眼於新能源船與永續實踐行動,積極規劃全球營運佈局,迎接航運新紀元的挑戰。 長榮海運在證交所舉行重大訊息說明記者會,總經理謝惠全表示,子公司長榮亞洲為擴大營運規模及強化航線競爭力,擬向長榮海運新加坡公司取得9艘船舶使用權資產,以及其中7艘船舶上之租賃改良物(脫硫設備),該批船舶計劃將投入歐美等遠洋航線以增進營運效益。 本次長榮亞洲共計取得4艘14,000TEU及5艘20,000TEU之船舶使用權資產,金額總計約美金7.7億元,以及其中7艘船舶上之租賃改良物(脫硫設備),金額總計美金2,890萬元。 本次資產交易案係依據長榮亞洲取得或處分資產處理程序辦理,相關評估與作業程序皆符合主管機關法令規定,並經長榮海運及長榮亞洲之董事會決議通過。

Read More

民生集團首艘130M雙燃料貨櫃船民惠輪投運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長江幹線民生集團所屬首艘130M標準型LNG雙燃料貨櫃船"民惠"輪首航。(見圖) 消息指出,"民惠"輪開啟重慶至上海貨櫃快班首航,該輪係繼去(2022)年六月民生集團打造長江首艘LNG雙燃料滾裝船投入運行後,長江幹線首艘130M標準型LNG雙燃料貨櫃船正式投入運行,亦係民生集團訂制的首批四艘130M標準型LNG雙燃料貨櫃船之首艘,該輪全長129.97米,最大載櫃量426TEU,入CCS國內級;可航行A級航區、J1航段;採用高強度鋼,減輕船舶自重,提高載量;通過線型優化、螺旋槳優化設計,快速性及經濟性好;設兩工位元艏側推裝置,提高操縱性和安全性。 據稱,該輪使用LNG/柴油雙燃料,相較傳統燃料船舶,LNG動力船舶能降低99%的二氧化硫和細顆粒物排放量、85%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和23%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後續該型船的"民意""民翔""民潤"輪將在今(2023)年五月前陸續出廠投入。 民生集團表示將回應節能環保政策,以實際行動貫徹"碳中和""碳達峰"部署要求,為推進長江航運綠色發展、守護青山綠水做出貢獻。

Read More

112年第1次航海人員測驗考畢開放平臺查閱

航海人員測驗。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交通部航港局上週末(十一日)舉辦112年第一次航海人員測驗,本次測驗預計下(四)月14日榜示,考畢試題及答案昨(十三)日在交通部航港局航港單一窗口服務平臺MTNet航海人員測驗系統(網址為https://el.mtnet.gov.tw/EL03/EL030201)公布。 航海人員測驗。 航港局表示,如有試題疑義,應於該次測驗結束之次日起三日內,即本(三)月15日前,登入「航海人員測驗系統」內之「線上申請作業」點選「試題疑義申請」,試題疑義結果亦將公布於MTNet航海人員測驗系統供考生參考,航港局也預祝所有參測考生考試順利金榜題名。 航海人員測驗。 112年第一次航海人員測驗本月11日、12日兩日於臺北華夏科技大學及高雄正修科技大學兩試區辦理,航港局指出,受到後疫情時代全球海運市場蓬勃發展影響,吸引越來越多海事院校學生投入海運職場,本次測驗報考人數較去年同期630人大幅增加23%明顯成長。(附圖為航港局葉協隆局長視察臺北考場及劉志鴻副局長視察高雄考場,考生於休息區做最後衝刺,由航港局提供)

Read More

揚子江船業承造MSC IRINA輪載櫃量再創新紀錄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地中海航運(MSC)2.4萬TEU級超大型貨櫃船再添一艘,"MSC IRINA"輪本(三)月十一日交付首航,值得一提的是,該輪實際載櫃量高達24346TEU,較前一艘也是剛交付的“地中海 泰薩”(MSC TESSA) "輪(24116TEU)再創新紀錄。 "MSC IRINA"輪係由揚子江船業集團旗下揚子鑫福造船為交銀租賃、地中海航運(MSC)建造的首艘2.4萬TEU超大型貨櫃船,亦係該集團基於客戶營運需求進行定制化研發建造的載重量最大、裝櫃量最大的新一代船型,目前在手共六艘該型船,均由集團旗下揚子鑫福造船通過同塢雙線分三批次併,本次命名交付的是首批次首艘船。 據稱,除了船型及載櫃量加大, 該型船採用上建低風阻外型設計、水下空氣膜潤滑系統、配置軸帶發電機有效降低船舶總能耗和燃油消耗達到EEDI Ⅲ能效指標減少相應總量3%-4%的碳排放。該輪本航次前往青島載運貨物,今後承擔亞歐等航線的貿易運輸,對促進"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貿易往來、降低貿易成本有重要意義。 附圖為"MSC IRINA"新船命名人崔佳梅女士,地中海航運公司新造船中國區經理CH Giuseppe Gargiulo,揚子江船業集團總經理助理兼揚子鑫福造船總經理楊雪彥先生,以及來自DNV船級社、船東現場監造組、船廠方相關部門主管嘉賓共同見證。崔佳梅女士將新船命名為"MSC IRINA"輪,為新船砍纜並擲香檳禮,拉響汽笛。CH Giuseppe Gargiulo先生與崔佳梅女士為新船送上寄語,祝福新船揚帆萬里,順風順水,平安啟歸,班班滿載,為各方帶來榮譽和財富。(取自揚子江船業集團)

Read More

科學園區穩定成長去年營業額增14.75%

左起為產學處副處長涂君怡、南科局長蘇振綱、國科會副主委陳宗權、國科會主委吳政忠、竹科局長王永壯及中科局長許茂新(國科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科會三大科學園區昨(13)日召開「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科學園區2022年營運記者會」,受惠於後疫情時代消費反彈、AIoT、5G及HPC高效能運算等新興應用持續驅動半導體產業發展等因素帶動下,園區2022年營業額為4兆2,664億元,較2021年增加5,483億元,成長14.75%;貿易總額達4兆8,067億元,較2021年成長25.72%;就業人數也增加到32萬3,113人,較2021年成長7.09%。 科學園區2022年營業額4兆2,664.41億元,其中竹科1兆6,132.55億元,成長1.59%;中科1兆1,698.11億元,成長13.00%;南科1兆4,833.74億元,成長35.48%。2022年在俄烏戰爭、中國封城及通貨膨脹等全球動盪的氛圍中,科學園區仍穩定發揮半導體產業聚落效應,涵蓋上、中、下游廠商營運動能強勁,除對國內GDP成長有所貢獻外,更鞏固臺灣在全球高科技產業扮演不可或缺的地位。 以六大產業分析2022年營業額,高效能運算(包含CPU、GPU、AI晶片)及車用電子等需求帶動,先進製程及傳統特殊製程產能利用率維持在相對高檔,積體電路產業成長22.62%。因歐美市場需求成長及產品價格上漲,建置資料中心及遠距網路傳輸需求增加,電腦及周邊產業成長30.20%。緣於雲端需求持續成長,隨著缺料問題改善,車用電子出貨逐漸順暢,通訊產業成長25.21%;由於全球製造業下游應用市場需求回溫帶動產品價格上漲,以及全球半導體產業擴廠效應,精密機械產業成長10.45%;受惠醫療器材外銷訂單成長,加上全球防疫篩檢帶動相關檢測廠商營收持續成長,惟醫療面板因受景氣循環影響,生物技術產業成長0.84%。另光電產業則較2021年衰退24.89%,主要是因2020至2021年在宅經濟、遠距商機等需求強勁帶動下,基期墊高,2022年則因需求下降導致面板價格下跌等影響,市場需求疲軟,終端品牌持續進行庫存調節,營業額較2021年衰退。 園區整體出口額達2兆7,850億元,成長2.72%,顯示科學園區在疫情及各國追求製造業在地化的挑戰下,仍維持穩定出口量。另進口額大幅成長,主要係因園區廠商持續建廠擴產,購置國外精密機械設備增加所致,整體進口額為2兆217億元,成長81.81%。 展望2023年,仍有全球通膨、俄烏戰爭未解、及美中科技戰再起等變數,持續加深全球經濟前景疑慮,國際主要預測機構皆認為今年全球經貿成長速度較2022年放緩,進一步影響臺灣進出口與投資表現。參酌園區2022年營業額成長率、各大研究機構預測經濟成長率及主要產業半導體之預估成長率,並考量2023年政經情勢及疫情等不確定因素仍多,預估2023年園區整體表現與2022年持平或微幅成長。 未來在科技與環境共榮發展的目標下,積極導入永續與精緻化思維,科學園區將作為產業數位轉型及研發創新的樞紐,成為全球典範的精緻多元、優生活、節能永續科學園區,布局軟硬整合與節能永續之高附加價值產業,園區和在地產業、社會共存共榮,打造友善全球人才移居環境,也成為淨零碳排的示範園區。

Read More

航港局配合澎湖海上花火節開放七美燈塔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交通部航港局配合2023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特別於今年五月24日、25日特別開放七美燈塔。(附圖由航港局提供) 航港局表示,花火節來七美不只有雙心石滬、望夫石、煙火秀外,還有超稀有的七美嶼燈塔,1939年完工的七美嶼燈塔,是日本人在臺灣興建的最後一座燈塔,也是澎湖群島最南的燈塔,平時燈塔園區並未對外開放,機會難得,千萬別錯過!開放時間為112年5月24日、5月25日,時間:09:00-18:00。

Read More

2月下旬客戶出口提櫃量已逐漸回復正常水準

(萬海航運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萬海表示,2月份受到農曆春節假期影響, 整體營收下降. 但觀察到二月下旬,客戶出口提櫃量已逐漸回復正常水準,預期應可看到市場逐漸回溫。 萬海航運公告今(2023)年2月份合併營收為新台幣73.12億元,月減23%,年減69%;今年累計營收168.07億元,年減70%。

Read More

CSSC承造2.4萬TEU地中海泰薩輪命名交付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大陸「中國船舶集團」(CSSC)旗下滬東中華聯合中船貿易為地中海航運公司(MSC)建造的24116TEU超大型貨櫃船系列船之首艘"地中海 泰薩"(MSC TESSA)輪上週(九日)命名交付。(附圖取自CSSC) 貨櫃船隊運能排名世界第一的地中海航運本次共訂造了四艘同型船,除本次交付的"地中海 泰薩"(MSC TESSA)輪,目前MSC的二號船已完成試航,三號、四號船也正建造中,根據計畫均將在今年八月份之前陸續交付。 CSSC消息指出,此係目前全球完工交付的最大級別貨櫃船,打破去(2022)年六月交付的超大型貨櫃船"長益"輪24000TEU裝櫃量。該船由滬東中華自主設計,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入DNV船級社,"地中海 泰薩"輪總長399.99米,比目前世界最大航母還要長60多米;型寬61.5米,甲板面積近似於四個標準足球場;型深33.2米,最大堆櫃層數可達25層,相當於22層樓的高度,可承載24萬噸貨物,一次可裝載24116只標準貨櫃,是當之無愧的海上"巨無霸"和"帶貨王"。 該船配備了混合式Scrubber脫硫裝置,以及獨有的小球鼻艏、大直徑螺旋槳和節能導管等裝置,同時首次採用氣泡減阻系統,不僅有效降低船舶總能耗,而且還減少相應總量3%-4%的碳排放,全年可減少6000多噸。首次採用軸帶發電機系統,能夠有效降低燃油消耗,優化油耗和船舶能效設計指數(EEDI),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Read More

港務公司辦理自發性減碳世界咖啡館 生活實踐減少碳足跡

(港務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灣港務公司以2050年港群達成碳中和港口為積極減碳目標,除了每年依循ISO14064-1規範進行碳盤查並通過外部查證,以企業力量積極響應減碳政策外,更發揮社會影響力,與社團法人臺灣港埠協會共同舉辦「自發性減碳世界咖啡館」,分享日常生活食衣住行減碳小撇步,讓港口的每一份子透過生活轉型為愛護地球共盡心力。 自發性減碳世界咖啡館包括上午的主題演講及下午活動,參與人員除港務公司員工外,同時邀請學術界、航港業界共同參與,經由交流討論達成集體共識,找出每一個可能的生活習慣改變,並鼓勵員工由個人自發性減碳行動開始,逐步將減碳觀念運用至相關業務之推動。 活動由港務公司董事長李賢義以「綠能永續.港口相伴」主題演講先揭開活動序幕,說明全球及國際港口的永續趨勢,及臺灣港務公司應達成的永續之路與減碳策略外,更表示港務公司應該遵循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在減碳方面以實踐SDGs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SDGs9(創新基礎建設)、SDGs13(氣候行動)發揮關鍵影響力,營造「創新、永續、生態、環保、再生」,符合ESG指標的臺灣港群,為全球永續目標帶來一份影響力。 (港務公司提供) 減碳世界咖啡館活動則邀請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系陸曉筠教授引導參與者進行個人減碳議題的反思,透過分組討論,互相分享節能減碳觀念知識及各種可能的低碳生活轉型改變,並藉由排碳實作計算生活食衣住行碳足跡,了解從早晨餐桌的第一杯咖啡、出門交通工具的選擇.,每一個生活環節大大小小的碳足跡;每個人生活中的小改變,可匯集成愛地球的大力量,透過活動培養碳直覺,讓低碳生活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選擇。 活動中同時透過各項實際行動,讓參與人員成為一日低碳生活實踐家,除了宣導人員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或共乘方式抵達會場外,並以實際行動支持選用提供環保餐盒之店家,活動全程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瓶裝水及過度包裝食物,並鼓勵自備環保餐具及水瓶。 在討論過程中大家紛紛分享自己的減碳妙招,除了多吃蔬食少吃肉、多走路少搭車外,「做好資源回收、循環使用、減少資源浪費」更是最多人分享的;而飲料一族則表示,「杯套加環保吸管是標準配備」、「不拿塑膠袋,自備環保袋」已是常態,還有環保優惠何樂而不為;在居住部分則可以透過每月的水費、電費、瓦斯費來作為「有感」的碳排指標。一整天的活動結束後,大家發現其實減碳並沒有想像中困難,更承諾願意將今天得到的減碳小撇步回去跟同事、朋友及家人分享,積少成多,讓每個行動都成為對地球更好的「重要選擇」! 港務公司表示,為達2030年碳排減少50%,2050年碳中和的目標,公司已訂定減碳架構藍圖並逐步推動各項減碳行動,而推動減碳行動的成功關鍵因子,為每一位港口作業人員身體力行付諸減碳行動,港務公司本次辦理「自發性減碳世界咖啡館」,則是以實際行動落實「SDGs4」使參加人員掌握可持續發展所需的知識與技能,同時透過生活減碳小撇步及低碳生活之實踐,呼應SDGs6(水資源持續管理)、SDGs7(可負擔的潔淨能源)、SDGs12(可持續的消費、減少廢棄物產生)及SDGs13(氣候行動)。珍古德博士曾說:「唯有了解,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有行動;唯有行動,全體生命才有希望」,本次活動透過參與者集思廣益發掘日常生活中各種有助減碳的行為,強化自身對於節能減碳之自主意識,具體的從生活各面相改變習慣,將減碳行動逐步落實於日常生活中,並期待進一步應用於業務的節能減碳作為。

Read More

港埠協會與海研會攜手合辦離岸風電校外參訪

港埠協會攜手海研會舉辦離岸風電校外參訪活動,與海大附中航管科師生合影。(臺中港務分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臺灣港埠協會與中華海運研究協會攜手合作辦理「離岸風電校外參訪計畫」活動,帶領國立海洋大學附屬基隆海事高級中等學校航運管理科師生,實地參訪臺灣離岸風電產業發展基地臺中港。 面對全球暖化、氣候異常,能源轉型已是各國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我國政府也積極推動再生能源政策,而目前學校教科書對於離岸風電的知識概念與經驗分享有限,為向下扎根讓學生能與國際綠能發展趨勢接軌,為使學生認識離岸風電與港口的關係,特邀請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賢義講述「臺灣港群在離岸風電所扮演角色」,分享港務集團在配合國家離岸風電政策上,戮力發展及建設預組裝碼頭、風機製造基地、運維基地以及風電在地人才培育業務等一條龍產業鏈。 藉由現場實地參訪與互動,讓師生了解港埠作業如何運作,並透過臺中港務分公司、港勤公司及風能訓練公司專業詳盡的導覽解說,有助師生更認識港口在離岸風電扮演的角色,開拓書本以外的視野,啟發學生對綠能發展產業藍圖的興趣,期待未來作為綠能產業的尖兵,學以致用為綠色經濟貢獻心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