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發佈無人船測試管理省級地方標準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廣東發佈中國大陸首個無人船測試管理省級地方標準。 大陸首個針對無人船海上測試的省級地方標準《無人水面艇和小型智慧船舶海上測試管理規範》正式發佈(標準編號為 DB44/T 2583-2024),將於明(2025)年三月18日正式實施。 該規範由廣東海事局研究和制訂,聯合業界相關單位歷時三年共同完成。該規範的實施是無人船艇和智慧船舶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為推動大陸無人船艇和智慧船舶產業高品質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該局指出,近年來隨著科技發展,無人水面艇(USV)和小型智慧船舶逐漸成為船舶與海洋工程和航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之前由於缺乏統一的測試標準和技術指導檔,市場上產品品質參差不齊,監管部門對於此類特殊類型船舶的安全性評估和管理缺乏明確依據。2022年起,廣東海事局聯合珠海雲洲智慧科技公司、中山大學、廣東省標準研究院等多家機構,通過深入調研國內外相關領域的最新進展和技術成果,參考國際先進經驗,結合國內實際情況,最終將《無人水面艇和小型智慧船舶海上測試管理規範》制訂完成。 該規範適用於無人水面艇和小型智慧船舶(船長大於等於五米且小於廿米,見圖)進行自主航行或遠端控制航行測試時所涉及的各項管理工作。具體內容涵蓋基本要求、測試大綱、風險評估、測試通報、航前檢查、測試過程保障以及測試報告及資料管理等方面的規定,構建了一個完整的管理體系框架。此外,附錄中還特別增加了應急功能配置列表、航前安全檢查表等實用工具,幫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標準中的各項條款。 廣東海事局船舶檢驗管理處表示,廣東海事局將持續優化海事管理服務模式,不斷深化跨區域跨部門合作,支持無人船、智慧船舶等高端海洋新興產業發展,推動航運業向智慧化、綠色化方向轉型升級,為海洋經濟高品質安全發展保駕護航。

Read MoreRead More

忠誠守護毛先鋒 護國神犬邊境防衛隊回娘家

(關務署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關務署於臺中市后里區緝毒犬培訓中心,舉辦緝毒犬寄養家庭及社會化訓練志工聯誼活動,本次活動並邀請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與海洋委員會海巡署等邊境執勤犬查緝機關共襄盛會。 關務署說明,寄養家庭及志工們是海關緝毒犬,及國內政府機關各類工作犬培育發展的關鍵助力。歷年舉辦聯誼活動,旨在促進寄養家庭及志工間交流與合作,提供一個互相學習及心得分享平臺,並感謝他們為海關拉不拉多幼犬提供溫馨的成長環境。 關務署指出,本次聯誼活動除感謝及表彰寄養家庭、志工、協訓廠商及動保團體積極參與奉獻,另表揚年度緝毒績優犬Rafa,並邀請防檢署檢疫犬及海巡署偵搜犬領犬員們上臺分享培訓心得。這些拉拉皆出自培訓中心並為國人守護邊境不餘遺力,而幕後功不可沒的,更是所有為護國神犬默默辛勤付出的推手們。另活動當日適逢冬至,提供與會嘉賓一同享用湯圓點心,在這個象徵團圓、圓滿的日子裡,藉由聯誼活動維繫寄養家庭志工、合作機關與培訓中心的信任與連結,彰顯政府攜手民間共同守護家園的決心。 關務署呼籲,為集結社會大眾力量,為海關緝毒犬隊儲備厚實的生力軍,竭誠歡迎喜愛毛小孩的民眾加入海關寄養家庭行列。寄養期間,狗狗飼料、用品、醫療及疫苗接種等費用完全由該中心負擔;寄養家庭如外出旅遊,亦可將狗狗載回培訓中心,完全不需擔心外出期間照料問題。海關幼犬寄養家庭申請條件如下:一、住家位於桃園以南,雲林以北(中部地區尤佳)。二、家中有獨立庭院,作為幼犬生活起居專屬空間。三、庭院四周有高於1.5公尺之圍籬(牆),以防止幼犬意外逃逸。四、家人喜愛幼犬,樂意和幼犬互動,並依照培訓中心指導,每天可帶幼犬出外散步,進行社會化訓練。申請相關資訊網址為:https://web.customs.gov.tw/Dog/,詢問電話 (04-25589819分機117)。

Read MoreRead More

陽明海運2026年下半年引進五艘1.5萬TEU/LNG貨櫃船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陽明海運公司昨(廿四)日召開今(2024)年最後一次-第四季法人說明會,會中針對答詢稱,該公司將在2026年下半年交付一批五艘1.5萬TEU新造LNG貨櫃船,及上週(12/20)董事會通過的至多13艘8,000 TEU至1.5萬TEU級全貨櫃船新世代船舶布建計畫。 排名全球十大貨櫃船公司之一的陽明海運近期未若其他同業大批量引進新造船,提出以上貨櫃船隊更新說明,該公司2024年船舶總艘數及運能為98艘及71.7萬TEU,較去(2023)年增加10,130TEU係因航線架構調整及繞航好望角,規劃投入四艘短租船運力。陽明海運貨櫃運能排名為全球第十,藉購置現成長租船深化成本競爭力,預計今年底自有船艘數將增加至61艘(+6艘,+4%),自有運能增加至34.7萬TEU(+7.2萬TEU,+10%)。 本次法說會陽明分別就航運產業現況、營運概況、未來營運展望及財務資訊提出簡報。(附圖由陽明提供) 該公司展望第四季市場運能供給受地緣政治影響,加上農曆年前貨.支撐,農曆年前市場仍正向方展。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美國未來的關稅政策可能造成貿易壁壘,為全球經濟成長 及貨.需求帶來不確定性,因此市場中長期狀況需持續觀察。 美國川普新政府明(2025)年一月即將上台,陽明引據美國零售聯合會(NRF)暨海事貿易諮詢公司Hackett Associates報告預測,考量明年一月川普上任後加徵關稅及潛在美東碼頭罷工風險,上調第四季進口貨量預測並將持續暢旺至明年春季,2024年可望達到2,560 萬TEUS,較去年同期成長14.8%。 另有關IMF主要經濟體成長預測,美國2024年經濟增長率將達到2.8%,主要得益於更強勁的消費和非住宅投資。 歐元區2024年經濟增長率預計為0.8%,主要是由於出口表現的改善。中國大陸經濟預計將逐步放緩,2024年增長率預計為4.8%,儘管房地產疲軟和消費者信心低迷,但受到淨出口的支撐。OECD綜合領先指標(CLI)則指出,G20國家的CLI綜合領先指標自2024年五月起已連續七個月突破100,經濟活動呈現增長趨勢。主要經濟體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根據各國最新公布的11月PMI數據,美國製造業活動再次收縮,但收縮速度較上個月放緩,需求持續疲軟。歐元區PMI進一步收縮,短期看不到復甦跡象。中國官方PMI連續三個月上升,景氣有復甦跡象。 簡報中亦談各金融和能源機構對於布蘭特原油油價之預估,2025年每桶原油價格可能介於69~95美元/桶之間波動,主要受中東地緣政治,美、中石油庫存及需求變化影響。

Read MoreRead More

台船動力攜手東芝及双日簽署MOU 將次世代電池模組推向國際市場  

台船動力與東芝及双日簽署MOU,推廣新型NTO鋰電池模組進軍國際。(台船提供) 記者蔣謙正/綜合報導 台船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科技巨擘東芝株式會社以及双日株式會社,三方23日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此一MOU是台船動力、東芝、双日三家公司在電池科技進一步合作的墊腳石,共同開拓次世代鈮鈦氧化物鋰離子電池模組商機。 台船動力雖屬台船公司子公司,但屬性類似高科技新創,是台船公司近年開拓電動船商機與海事科技研發的得力助手。目前業務集中電動船與電力動力等全系統整合,已完成多艘高雄市輪船公司百噸旗津電動渡輪,也積極進軍海用及陸用儲能市場。 NTO次世代鋰電池未來可運用於電動船。(圖為台船動力高雄旗津電動渡輪雄棧一號)。(台船提供) 東芝近年持續開發電池芯材料,今年更與新創公司合作電動機車、計程車的電池訂閱制計劃,瞄準廣大東南亞市場。延續SCiB™系列特色次世代NTO電池,其主打安全、長壽且多樣化的電池模組需求,與具備驗證能力,可靈活調整設計與產線的台動,可說是一拍即合。 綜合性商社双日則是扮演商業推手,利用日本商社在各國綿密的業務管道,將東芝與台動共同設計的新型NTO鋰離子電池模組,推向各大國際利基市場。 NTO電池高安全性適合海上或陸上儲能系統應用(圖為台船動力於台船內建置的儲能系統)。(台船提供) 台動執行長王碩彬表示,藉由此一合作案,三方各司其職,利用台動模組的設計與組裝能力,有效發揮東芝NTO鋰離子電池高安全、長壽命與高能量密度特性,再透過双日新通路,一起打進資料中心、儲能系統、電動與無人載具市場,滿足越趨龐大的高安規電池需求。 東芝電池營業統括部長岡田好広(Yoshihiro Okada)與台船動力科技執行長王碩彬、台灣双日董事長德元克好(Katsuyoshi Tokumoto),同時出席此次MOU簽約儀式,簽署後三方預計,明年在次世代NTO電池模組技術與經銷策略上,都將有更緊密的結合。

Read MoreRead More

上海港年貨櫃量突破五千萬TEU推動能級躍升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座談會上週日(12/22)在上海舉行,上海港方宣布該港今(2024)年貨櫃量突破五千萬TEU,再度刷新歷史紀錄,同時成為全球首個達到五千萬TEU年櫃量港口,及連續十五年位居全球首位的新起點,推動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能級全面躍升。(見圖) 上海市委書記陳吉甯及交通運輸部部長劉偉出席會議並發表談話,陳吉甯指出,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是中共中央、國務院賦予上海的重要使命,上海將加快完善集疏運體系,加緊推進小洋山北側作業區、東方樞紐等重大專案建設,著力強化水水中轉、海鐵聯運、沿海捎帶、國際中轉集併功能,打造長江經濟帶多式聯運中心,提高集疏運網路互聯互通水準和運行效率,降低區域綜合物流成本。大力發展高端航運服務業,提高航運保險全球承保能力和服務水準,推進涉外商事、海事仲裁制度規則創新,不斷提高設施聯通水準,加快提升航運資源配置能力。把握數位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機遇,以智慧船舶、智慧港口等為重點推動航運科技突破,以綠色燃料加注等為切入點發展綠色航運,加快構建綠色低碳供應鏈體系,在全鏈條突破、全方位轉型中實現發展共贏。 劉偉在座談時表示,中共交通運輸部會同長三角四省市推動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航運業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要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小洋山北作業區貨櫃碼頭等重點專案建設,推動區域港口協同發展,打造長三角世界級港口群、機場群。要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提高航運保險承保能力和全球服務水準,推進海事仲裁制度規則創新,深化海事監管與服務一體化,加快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加快智慧綠色發展,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航運貿易數位化擴圍上量,推進綠色甲醇等清潔燃料加注中心建設。要提升全球航運要素配置能力,支援港航企業“走出去”參與海外港口投資營運,不斷提高國際航運中心影響力和話語權。 座談會上上海市委市政府、交通運輸部主要高層及與會人員現場連線,共同見證世界港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刻-上海港今年第5000萬TEU在上海港務集團洋山港區四期自動化貨櫃碼頭完成吊裝作業。

Read MoreRead More

台船公司潛艦國造原型艦海鯤軍艦移船入塢測試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台灣國際造船公司潛艦國造原型艦海鯤軍艦移船入塢測試作業。(見圖,台船提供) 台船公司「潛艦國造原型艦海鯤軍艦」完成泊港之「軸系校中作業」,接續上週(12/20)海鯤軍艦由測試碼頭浮移至乾塢,執行水線下測試調整項目及最終傾測試驗等作業。 台船表示,未來「海鯤軍艦」將持續完成各項測試工作,確認一切安全無疑慮下,再穩健地進入海上測試(SAT) 階段。透過逐項完成驗測,達成交艦目標,並誠請國人支持潛艦國造後續艦,強化國防自主能量。

Read MoreRead More

長榮航空Hello Kitty粉萌機期間限定 快閃高雄/ 香港航線

長榮航空明(2025)年1月22日至2月28日,將以Hello Kitty「粉萌機」飛航高雄-香港航線,機身塗裝除了有粉絲們最愛的粉紅色,客艙內的頭墊紙、餐具、杯墊、濕紙巾…等備品也搭配許多可愛的三麗鷗元素。(長榮航空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長榮航空日前全新亮相的「粉萌機」好評不斷,因此為了滿足南部鄉親的期待,明(2025)年1月22日至2月28日將期間限定飛航高雄-香港午班機BR849/BR850航班,此外搭乘上午航班也有可愛的三麗鷗主題客艙服務用品陪你一起賣萌,機會難得、千萬不能錯過! 香港一直以來都是國人最熟悉的旅遊目的地之一,密集的航班以及約100分鐘的飛行時間,便可盡情享受購物樂趣和品嚐道地的港式美食,長榮航空以空中巴士A321-200機型執飛,機上配置8個商務艙、176個經濟艙,共184個座位數。 Hello Kitty「粉萌機」為長榮航空A321-200機型所塗裝的全新彩繪機,該架飛機是以粉絲們最愛的粉紅色為主色調,搭配許多三麗鷗元素,除了機身塗裝外,包含頭墊紙、餐具、杯墊、濕紙巾、拖鞋、米果包裝等服務備品,皆能看見三麗鷗明星的身影,與您一同漫遊天際。長榮航空為慶賀「粉萌機」期間限定飛航高雄-香港航線,2025年1月22日首航當日將於高雄國際航空站舉辦驚喜活動,搭乘首航班BR849的旅客除了能獲得「粉萌機」限定首航禮,參加現場互動遊戲還可獲得限量小禮物,不想錯過這難得機會的粉絲們,趕緊手刀搶票去!

Read MoreRead More

張榮發慈善基金會讓我成為你的翅膀徵件比賽贈獎典禮 乘著愛與勇氣起飛

(張榮發慈善基金會提供) 記者 陳瓊如/台北報導 以《讓我成為你的翅膀》激勵人心歌詞為靈感,張榮發慈善基金會與國語日報社共同舉辦徵件比賽,吸引全台超過兩千名參賽者熱情參與,經過評審團激烈討論,最終選出81件代表作品,12月21日在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廳隆重舉行「2024 讓我成為你的翅膀—乘著愛、勇氣與希望徵件比賽贈獎典禮」,張榮發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吳景明、國語日報社董事長孫慶國、曾任北藝大美術系主任趙國宗及高雄餐旅大學副教授萬光滿等多位評審均親自出席,並特別邀請若竹兒智能發展中心創辦人林朋輝、小愉兒基金會董事長趙又琳等貴賓,與獲獎者及家屬一同見證這場溫馨又勵志的盛會。 此次活動設有圖文創作共七個組別,參賽者年齡涵蓋國小至成人,作品來自全台各地,展現了極為豐富的創意與情感。一位罕見疾病患者以細膩筆觸描述如何在連番厄運中,憑藉著媽媽的愛與行動,逆轉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困境,最後用電腦鍵盤敲打出自己的世界;也有繪畫以戰爭殘酷與美好家園左右對比,但有醫護站在中間,以無私的愛與勇氣,讓許多人看到生命的盼望。 張榮發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吳景明表示,基金會長期致力於幫助困境中的家庭,深知除了資源援助外,心理支持與精神建設同樣重要。他特別感謝所有參賽者傾注心力創作,並分享,希望透過這次活動,讓每個人都能成為他人生命中的一雙翅膀。在逆境中,請不要放棄信念,總有人會成為你的翅膀,陪你飛越低谷翱翔藍天。 國語日報社董事長孫國慶也強調活動的深遠意義,希望藉由圖文創作,讓參賽者表達對生命中支持力量的感恩之情,同時激勵更多人關注弱勢群體,提升愛的高度與廣度。最終脫穎而出的代表作品,已刊載於國語日報或官網,讓更多人能感受這份溫暖與正能量。高雄餐旅大學副教授萬光滿講評,這次的作品多能表達出如何從別人的力量幫助自己脫離禁錮振翅高飛,或是成為他人逆境中鼓動別人的翅膀。其中一位來自雲林同學蔡依芸分享自己的創作,是踩著腳踏車將自己的妹妹從惡夢中拯救出來,充分展現姊妹情深。 張榮發慈善基金會當天贈送每位出席獲獎者《讓我成為你的翅膀》歌詞雷射雕刻保溫杯作紀念,也將作品製作成明信片,透過分享將理念傳遞。為了延續這份感動,並計劃明年4月實體展出得獎作品,除肯定參賽者的創意和努力外,也為社會注入暖流,將愛與希望的種子散播到每個角落,讓更多人勇敢展翅,飛躍生命的試煉。

Read MoreRead More

海大發表鯨豚保護守則 彰芳西島風場/中能風場/允能風場率先響應

海洋大學於12月23日舉辦「離岸風場生態研究發表會暨簽署鯨豚保護守則簽署儀式」。(海大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於12月23日舉辦「離岸風場生態研究發表會暨簽署鯨豚保護守則簽署儀式」,發表近年的研究成果,並正式推出為臺灣量身打造的「鯨豚保護守則」,期望與離岸風電業者共同守護案場周遭的鯨豚及海洋環境生態,獲得彰芳西島風場、中能風場、允能風場積極回應,自願遵守此保護守則,為國內首例!並由海洋大學校長許泰文及中華鯨豚協會常務監事蔡惠卿作為此鯨豚保育的里程碑的見證人。 鯨豚保護守則的設計理念主要是規範船隻在海上要遵守「三不四要」,三不為不打擾、不拆散、不棄置,四要為要定向、要定速、要辨識、要通報。此守則為彰芳西島風場委託的研究成果,海洋工程科技中心助理研究員李沛沂博士透過彙整各方研究文獻與多國賞鯨規範,並會同鯨豚協會實地訪問賞鯨船長,多方了解鯨豚與船隻的互動情形,而提出船隻在遇到鯨豚時的處理對策,最終製作出方便推行的簡易流程圖,並獲得國際認同,發表在海洋領域具重要影響力的國際著名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研究發表成果包括風場運維船隻的鯨豚保護對策,海豚、漁業與離岸風場為命運共同體,離岸風場噪音與魚類,離岸風場的人工漁礁效應等研究。此外,風場開發業者也於現場報告他們保護海洋生態的行動,中能風場發表他們的生物多樣性行動計畫的成果,允能風場也分享他們在的黑面琵鷺衛星追蹤研究成果。 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蘇楠傑副教授表示,臺灣西部海域是離岸風場重要潛力場址,也是沿近海多樣漁業的重要漁場,更是重要保育生物中華白海豚的重要棲地,相互形成牽絆的命運共同體,如何兼顧能源轉型、離岸風場開發、生態保育與漁業永續發展利用之需求,已是目前刻不容緩、急待解決之課題。 另外,專長為水下聲學的系統工程暨造船學系 Shashidhar Siddagangaiah 助理教授,根據多年來離岸風場範圍的水下聲學錄音紀錄,研究海洋聲景(soundscape)的變化,資料顯示人工噪音會影響生物的發聲行為。如風場施工時的打樁噪音以及風機發電時的運轉噪音影響石首魚類的發聲,另白海豚在附近有航行船隻的噪音時會暫時停止發聲等。 海洋生物研究所的邵廣昭講座教授則以則以過去研究人工魚礁培育魚類資源四十年的經驗,及針對目前離岸風機的魚礁效果的調查,說明風機的設置的確具有魚礁聚魚及保護區培育資源的正面效益,如妥善管理可以成為最佳的「其他有效保育措施的區域(OECM)」,讓離岸風場與漁業共存共榮,兼顧生態、生產和生活,才能達成永續發展的目標。 除了海洋大學之外,中能風場的盧昱辰經理則報告該公司對風場生物多樣性的重視與作為。並分享該公司的生物多樣性行動計畫,該計畫涵蓋了鯨豚、黑面琵鷺及軟骨魚等三大生物類群,透過與學術單位合作,共同執行目標生物族群監測,收集族群動態資料,以協助建立更完善的保育與管理策略。今年也已舉辦保育、救傷等各類海洋環境教育推廣活動超過100小時,深入許多學校與地方社區,在每個人的心中埋下海洋保育的種子與養分。 雲林離岸風場王家騏副理分享該風場與屏東科技大學孫元勳教授自2021年起合作執行的黑面琵鷺衛星追蹤計畫。透過在黑面琵鷺身上裝置GPS衛星發報器,連續4年累積追蹤65隻黑面琵鷺、記錄超過逾百條條飛行路徑,建立全球最多、也最完整的黑面琵鷺飛行軌跡與活動熱區資料庫。這些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不僅對瀕危物種的保育至關重要,也為全球黑面琵鷺族群普查提供關鍵依據。 離岸風力發電在臺灣是新興產業,社會十分關注海洋能源開發對生態的影響,這次研究發表展現了海洋大學在離岸風場生態研究產學的具體成果,並結合離岸風電業者共同保護臺灣的海洋生態,期望通過這些努力,實現海洋的永續發展。

Read MoreRead More

臺灣海商法學會啟動出版定期刊物 歡迎賜稿與免費訂閱

臺灣海商法學會會員暨理監事合照: 前排左起楊崇正、張訓嘉、饒瑞正、林泰誠、陳猷龍、黃志良、劉文崇。 後排左起蔡家豪、王堉苓、林昭志、邱重盛、伍安泰、高規肯、桑國忠、翁祥凱、徐瑋琳。(臺灣海商法學會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社團法人臺灣海商法學會第六屆第三次理監事會議暨第六屆第二次會員大會,12月21日晚間於台北市國軍英雄館海棠廳舉辦,會議期間出席的理監事們對於我國海商法律目前推動的情形,與爭取相關國際海商法律仲裁案件需要改善的總體環境,進行了廣泛的意見交換。會議期間,與會的理監事們一致同意由林泰誠理事長提議委託饒瑞正教授,發起海商法國際學術刊物(國際海商法通訊 International Maritime Law Communique)的定期出版。 該學術出版品的性質定位為中英文稿件都可以接受的有關海商法學術理論探討,及海商法實務案例評析的專門著作,歡迎賜稿介紹國際海商法理論、各國立法與司法實踐的最新發展,刊物將以每半年定期發行,接受刊登的稿件將酌贈稿酬,稿件請直接寄送到海商法學會信箱(maritimelawassoc@gmail.com),歡迎航運界同仁先進,與法律學術界同仁踴躍賜稿,首期刊物將於民國114年6月30日出版。

Read More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