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中央研究院25日發表人體肥胖機轉最新研究指出,由於人體內基因Naa10p與肥胖症有關,若抑制基因酵素活性,可望能抑制飲食誘導性肥胖。
中研院昨日舉行「減肥治療新發現:燃燒脂肪的關鍵」記者會。中研院博士後研究學者李振誠表示,近年全球肥胖的盛行率有增加趨勢,台灣也不例外,肥胖可能對健康帶來很多應影響,像是提高中風機率、心臟病、高血壓等。
過去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阮麗蓉研究團隊發現,人體內基因Naa10p過量表現,會促進肺細胞癌化,後續也有許多與此基因相關突變的臨床案例。
李振誠指出,這次研究團隊希望能更了解Naa10p是否與脂肪生成和代謝相關,便利用全身和脂肪專一性剔除Naa10p的小鼠,驗證Naa10p是否影響米色脂肪細胞分化及抑制能量消耗與產熱。
李振誠說,米色脂肪細胞主要功能是燃燒脂肪產生熱量。研究發現,剔除Naa10p基因的小鼠不僅明顯瘦小,也促進了米色脂肪細胞的生成及產熱效應,達成預防高脂肪飲食引起的肥胖。
中研院表示,這次研究證實了Naa10p導致肥胖的機制,為治療肥胖提供一個新策略。未來若抑制成人脂肪組織中的Naa10p的酵素活性,將可以抑制飲食誘導性的肥胖。
研究已發表於國際期刊「分子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