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大醫院腎臟科主任周哲毅替患者做腎臟超音波檢查。(記者黃俊昇翻攝) 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台中市一名34歲楊先生日前和友人聚餐時狂吃20隻蝦,當大夥準備離開時,他突然感到雙腳一陣劇痛且無法站立,隔天連忙到急診檢查,確診為痛風,經藥物治療並調整飲食4個月後,尿酸值總算恢復標準值,但也讓他學到痛風真是「痛起來會要命啊」。
楊先生自述,過去曾痛風發作,但自認還年輕,應該沒什麼要緊,拖到再度復發才到醫院抽血檢查,發現尿酸值高達9.3,透過腎臟超音波檢查也發現幾顆痛風結晶石,經醫生給予降尿酸藥物、調整飲食以及每天喝至少3公升開水,約4個月後尿酸值順利降至4.3。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主任周哲毅表示,痛風是一種急性疾病,正常狀況下尿酸會於血液中分解,經過腎臟和腸胃道排出體外,但若攝取過多高普林的食物、身體新陳代謝增加,或腎臟功能變差,使尿酸不易排泄時,都會使尿酸於血液內不斷累積,繼而形成尿酸鹽結晶堆集於關節腔內,使關節發炎腫脹,嚴重時更會使關節變形。
周哲毅表示,痛風好發於30~50歲的男性,或停經後的女性,通常在半夜或清晨時發生,患者會於睡夢中感到關節突然劇痛,此時關節會變得紅、腫、熱、痛,通常要過一段時間才會逐漸消退。
周哲毅指出,造成尿酸偏高的原因包括遺傳、慢性腎臟病、大量食用含普林食物,和服用利尿劑、抗排斥藥物的患者,除了調整飲食外,有些患者會透過提升運動量,試圖讓尿酸值下降,但若高尿酸血症患者在運動過程中,沒有攝取足夠水份,很容易因脫水反而增加疾病發生的風險,不可不慎。
周哲毅提醒,痛風患者,平時應多喝水、減少食用含糖飲料、醬料,節制攝取紅肉、內臟、海鮮、酒精等高普林食物,良好控制體重,並配合醫囑按時服藥,當尿酸值下降且穩定一段時間後,由醫師評估是否減少藥量,才能確保尿酸值維持穩定,避免痛風再度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