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宣布要將「反法西斯主義運動」(Antifa)列為恐怖組織。圖為日本東京Antifa加入抗議種族歧視行列。 (路透) 林泰和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重創國際經濟,產業供應鏈面臨重組,並直接、間接的影響了國際關係與戰略布局。美國在抗中(中國大陸)主軸下,戰略重心往印太地區移動,兩岸關係可能持續惡化;此外,恐攻與反恐依舊是許多國家與區域的重大安全議題。各國在經濟與安全雙重考量下,對抗、競爭與合作交織,還不致形成「新冷戰」形勢。
後疫情時代,新的國際政經秩序聚焦在愈演愈烈的美中競爭,未來發展可以從安全考量大於經濟考量、美國戰略重心移往印太地區、美台關係升溫兩岸關係惡化、美歐關係轉變矛盾浮現、美中對抗不致形成新冷戰等幾個主要面向進行觀察。
以前,全球化時代的經濟邏輯, 只有往成本最低的地方去,產品才有競爭力,因此,供應鏈環環相扣,卡得很緊,而且相當集中,也因此成就了中國大陸成為世界工廠。
疫情時代 各國提高風管意識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美國赫然發現自己造得出核子彈,卻做不出已淪為夕陽工業的口罩、防護衣。美國製造商3M的工廠設在中國大陸,產品要回美國,卻還要過北京這一關。
進入後疫情時代,各國提高了風險管理意識,並在安全邏輯大於經濟考量下,開始有了「脫中」的思維,特別是醫療等戰略物資必須分散風險。
疫情過後,由美國主導及其能影響的產業供應鏈,預期會加速的往友好盟邦移動。合作對象包括以美國為首、成員有英、加、澳、紐的「五眼聯盟」(The Five Eyes),以及美國主導的「印太戰略」核心夥伴,如台灣、印度、日本、越南等。
美國受疫情重創,死亡人數超過十一萬人,失業率大幅提升,首季GDP成長率是負的百分之四點八,再加上今年十一月就要舉行大選,川普政府會把這些帳都算在中國大陸的頭上。美國白宮五月提出《美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方針》報告,已承認與中國大陸建交四十一年來的接觸政策是錯的!美方曾經希望透過接觸、交往來影響、改變中國大陸,但如今看來事與願違,並認為中國大陸的經濟利益、價值觀、軍事力量已經威脅到美國。
美台聯手抗中 兩岸關係惡化
疫情爆發前,美中貿易戰已如火如荼,現在又有疫情催化,美中競爭只會愈來愈激烈。美國在安全與經濟的雙重考量下,會加強在印太地區的戰略布局,進一步拉攏台灣及參與印太戰略盟友。
現在,「抗中」是美國朝野政黨與民間的共識且態度強硬,華府對中政策改採「競爭性戰略方針」,為遏制中國大陸在經濟、軍事、政治的擴張,美台關係就成了重要觀察指標。
從二0一八年三月的《台灣旅行法》(Taiwan Travel Act);二0一九年一月的《亞洲再保證倡議法》(ARIA),依財政年度公布的《國防授權法案》(NDAA),乃至於美國共和黨聯邦參議員霍利(Josh Hawley)六月十一日最新提出《台灣防衛法》(Taiwan Defense Act,簡稱TDA),都在一步步深化美台關係。
此外,川普也加大對台軍售力道。二0一九年就批准售台一百零八輛M1A2T戰車、六十六架F-16V戰機在內超過一百億美元的軍售,今年五月二十日蔡英文就職日,美國國務院又宣布批准出售潛艦魚雷等總額一點八億美元的對台軍售案。
美國在抗中的主軸下需要台灣,台灣也需要美國,雙方在外交、經濟與軍事上都需要相互合作;相對的,兩岸關係如果沒有改善,美中台三邊持續軍事擴張,台海情勢也會進一步惡化。
價值理念背離 美歐矛盾擴大
美國在印太地區政經軍事大幅加碼,在歐洲的戰略部署則有結構性的轉變。日前,川普無預警宣布自德國撤軍九千五百人,規模超過駐德美軍的四分之一,削弱了美國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內對歐洲的防禦承諾。
美德關係扞格的背後主因,除了美國不滿德俄合作推動北溪天然氣二號管線(Nord Stream 2)計畫外,更重要的是施壓德國增加軍費支出。換言之,美國希望北約國家要為自己的安全負起更大的責任。
現在,除了脫歐的英國繼續挺美外,歐洲國家與美國的矛盾愈來愈大。一來,歐洲國家直接面對俄羅斯,國安考量不可能單邊押寶親美;再者,歐洲強調多邊主義、重視國際組織、自由經濟與合作關係,但這些理念與價值,與川普的「美國優先」背道而馳。
美國的國力確實在衰退,但世界各國亦然,就連強調計畫經濟的中國大陸,也非常罕見的首度不公布GDP成長目標。後疫情時代,美、中兩國比的是經濟韌性,誰先恢復經濟動能,誰就能擴大國際影響力與領導力。
反恐仍為要務 有賴國際合作
未來可觀察的重點有三:其一,美中兩國國力衰退,但國際社會不會淪為「無政府」狀態。全球化下的產業供應鏈雖會鬆動,結構也會改變,但各國的經濟活動還是要有連結,不至於出現兩大集團壁壘分明的「新冷戰」形勢。
其二,反恐,仍是許多國家重大安全議題。在伊拉克、敘利亞、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等中東與南亞國家的恐怖攻擊與反制,仍舊是Daily Life;非洲奈及利亞與查德的軍隊,三月都遭到恐怖組織「博科聖地」(Boko Haram)武裝突襲。伊斯蘭國在伊拉克有死灰復燃之勢;疫情嚴重的法國,六月初還出兵非洲,擊斃「伊斯蘭北非蓋達組織」(AQIM)首腦。就連美國本土因佛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掀起的示威抗議,川普宣布要將「反法西斯主義運動」(Antifa)列為恐怖組織。後疫情時代,反恐仍是許多國家的第一要務,也需要國際合作。
其三,美國十一月舉行大選,如果民主黨的拜登勝出,美國不會改變抗中的主軸。美中除了在地緣與軍事上較勁,更多的角力會聚焦在人工智慧、5G、物聯網等領域。拜登若上台,抗中政策會依當時的戰略環境,在形態、力道與時機拿捏上,與眼下的川普作風有所不同。
(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林泰和口述,記者趙家麟整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