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進香團宮廟湧鹿港「約7成回流」

隨著疫情趨緩大解封,進香團逐漸加溫回流鹿港地區,估約有七成。 (記者何國榮攝) 記者何國榮/台中報導  國內病毒疫情趨緩逐漸大解封,連日來,來自南北的進香團宮廟,紛紛到台中鹿港護安宮、福德宮南方土地公及鹿港天后宮媽祖廟等地進香,至目前約有七成逐漸回流前來謁祖進香,讓神尊聚靈氣,紛紛受到鹿港宮廟執事人員熱忱招待。  雖然政策大解封,但鹿港天后宮昨進行第十七屆信徒代表選舉,數千位媽祖信徒前往香客大樓投票時,現場分四區進行四十九個選舉區的領票作業時,排隊等候選舉的人與工作人員,也都依疫情中心的規定,人人都戴口罩,秩序井然排隊進行投票,並順利圓滿選出一百二十三位新任信徒代表,將在七月五日上午進行就職宣誓。  同時,當天鹿港天后宮選舉投票改選下屆新任委員與監事。昨進行信徒代表選舉時,執事委員、信徒代表,見有友廟前來進香時,只好分工合作,兩面跑,為友宮來服務。  而疫情大解封後的鹿港護安宮吳府王爺與福德宮南方土地公廟,連日來,來自南北的進香團,也約有七成逐漸回流前來謁祖進香,昨就有來自台中市清水高美進興廟,在主委陳瑞峰、總幹事洪聰賢率領下,前來進香,受到主委金育中、副主委與多位委員熱忱招待,還提供清涼仙草冰與水果來待客。

Read More

連7漲!汽柴油今起調高0.8元

 中油公司宣布自15日凌晨零時起,汽、柴油價格每公升各調漲零點八元。(中央社,資料照片)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受到市場擔憂第二波新冠病毒疫情再起、美國聯準會對經濟復甦看法保守,加上美國原油庫存總量創新高等因素影響,促使國際油價震盪走跌,惟均價仍高於上週,台灣油價也因此七連漲,今天凌晨起汽、柴油價格每公升都調高零點八元。。  台灣中油表示,上週受中國大陸五月原油進口量創歷史新高、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夥伴國(OPEC+)七月維持減產目標每天九百七十萬桶等因素影響,帶動國際原油價格上漲。  台灣中油公司也表示,考量國際油價走勢、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國內市場競爭力及亞洲鄰國最低價等因素後,自十五日凌晨零時起汽、柴油價格每公升各調漲零點八元,調整後的參考零售價格分別為九二無鉛汽油每公升二十一點四元、九五無鉛汽油每公升二十二點九元、九八無鉛汽油每公升二十四點九元、超級柴油每公升十八點八元。  台塑石化公司也決定自十五日凌晨零時開始,調漲汽油每公升批售價格零點八元,柴油每公升批售價格零點八元,市場零售價格由加油站自行決定。  中油表示,若按浮動油價調整原則,汽、柴油每公升原應各調漲一點五元及一點六元,經考量亞鄰最低價限制,本週汽、柴油僅各調漲零點八元,另零點七元及零點八元皆由台灣中油吸收。

Read More

時晴時雨 藍天白雲超壯觀 民眾搶拍

台中海線地區因對流旺盛,時晴時雨,出現藍天白雲奇景。(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近期受鋒面影響,台中海線地區天氣因對流旺盛較不穩定,時晴時雨,但卻也讓天上的白雲宛若千面女郎般變化多端,民眾驚見藍天白雲奇景,漫天都是朵朵白雲,一團團、一簇簇,在乾淨的藍天襯托下分外美麗,精彩自然美景,令人驚豔,民眾紛紛拿出手機拍下照片。  這幾天高溫飆破三十度,有民眾在台中港區抬頭一看,驚見藍天白雲大晴空,白雲滾滾高掛天空,令人嘖嘖稱奇。原來是高積雲長成了藍天白雲奇景,這樣的奇景也成為空中有趣的畫面。  高積雲,主要是因為上升氣流與下沉氣流的影響所形成,由於地面溫度高,水蒸氣向上蒸發,碰到高空的低溫水氣凝結後,會呈現各種形狀,天氣晴朗之時,天空的湛藍色彩總是讓人覺得很清爽,加上白色的雲朵,色彩鮮明,空間感優越。  民眾表示,由於雨後空氣變得清新乾淨,才會看到藍天白雲的產生,千變萬化的氣象景致,尤其夏天的藍天白雲非常漂亮,讓人很驚豔,著實令人嘆為觀止。

Read More

<中華副刊>海濱隨想

程奇逢  大海征服過無數偉大及平凡的靈魂,天空與大海是人類可感知的大自然兩個最偉大的存在,它們都兼具審美與哲理的意象。  我天生愛海。我愛她的遼闊,在海邊的我與平時的我拉開了距離,這個距離讓我擺脫了煩憂困惑,擺脫了欲念執著,擺脫了狹隘與挫折感。  我愛她的藍色,藍色把我的心靈清空,再放進愛情、幻想、謳歌、詠歎,藍色裡飄蕩著約翰‧施特勞斯「美酒、女人與歌圓舞曲」的旋律。  我喜歡一波又一波湧到腳下的海浪,那是大海原動力的律動,它的每一次律動也是我的呼吸與心跳,但它是永恆的,而我的生命只在極短的瞬間與它附著在一起。  我去過亞洲、歐洲、南北美洲的很多海濱,但只有北戴河在我的情感中是特別的。我的青年時代是在天津度過的,正是「史無前例」的那些年,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沒有旅遊的概念。恰巧天津一位朋友的舅舅是北戴河一中的老師,從七十年代初到1982年我出國,幾乎每個夏天我都去北戴河季舅舅家裡住幾天。  季舅舅的家就建在離沙灘只有幾十米的地方,門對著大海。清早出門時,如果我看見有漁船還未出海,就會要求他們帶我一起去,那裡的漁船都是在近海捕撈小銀魚的,他們知道我是季老師的朋友,靠岸後會讓我帶一小?銀魚給季老師。真是民風淳樸。  北戴河的開放始於1893年,大批西方國家外交使節、工商大亨、北洋政府上層人士、華北財團實力人物紛紛湧入,在短短時間內建成700餘幢別墅。我第一次到北戴河就感到它高貴的氣派,四季常青的松柏掩蓋著一幢幢黃墻紅瓦的小洋房,在海濱整潔的小路旁蜿蜒十幾里,北戴河不大,正可把這種氣韻濃縮到極致。  九十年代末,我被派到北京工作,重返北戴河,又和季舅舅一家聯繫上,再見時北戴河已經變了很多,外地人湧入,商業化氾濫,設計很俗氣。但是居住已不是問題,許多療養院改成商業旅館。  我仍然年年去,有朋友不解:北戴河不大,逛兩天足夠,你天天在哪裡幹啥?  我說:在海邊發呆。面對藍色的大海,望著遠方海天交會的一線,聽著海浪輕輕吟唱,心中無欲無念,這時的我比較純淨,我能把胸襟與心靈一起打開,我不面壁思過,我願面對大海,把北戴河當成反省了悟自己的地方。  風靜潮平時,滿月在海面上照出一條明亮的路,一直通到你的面前,兩邊的海水, 像是黑魆魆的路叢,我幻想,沿著這條路,可以一直走到月亮那裡。晴朗的日子,遠處的白帆,夕陽點染著五彩的虹霓,近處的礁石,時光雕刻出柔情與粗糲。  七十年代,我正迷癡小提琴,有時也把琴帶到海邊。秦詠誠的「海濱音詩」,主題旋律優美纏綿,結尾部分再現主?,但我不太喜歡中間的那段,騷動、不安。後來,我明白大海也有巨浪雷電,正如我們的生活。我們能躲避風暴陰霾。  挑選風和日麗的日子,來享受大海的美麗,實在是很幸運的。 王鼎鈞  張愛玲說過,她不喜歡海,因為這世界上水太多了。她這句話任性,但是有意思,她大概沒經過旱災。我居住的地方有個颱風季,經常山洪暴發,人畜失蹤,有一次連整個山村都沖到海里去了。午夜聽大雨傾盆,心想四周海洋張?大口,貪得無厭。請恕直言,我也沒法喜歡它。  說起來我和海算是有緣,五次近海航行,兩次海濱旅遊,曾在港口找到一份工作。沒啥稀奇,漂泊嘛,兩個字都帶三點水,那年代,當令時海上可以乘風破浪,逃命時海上還有九死一生。就像下圍棋,海港是「眼」,沒有這些眼,滿盤都是死子。  倘若我說因此愛海,會被雅人笑死,愛海應該出於審美,甚麼雲霞出海曙,碧海青天夜夜心之類。我說過,經過長達十二年的戰爭,我已沒有欣賞自然風景的能力,我在海上曾經尋求治療,犧牲睡眠休息,坐待日出日落,那些年時運不濟,打甚麼算盤都落空,海上雲霧多,只見無邊無際的陰沈,那年代看人臉色過日子,實在不必再增加這些壓力。  那年代我也到過北戴河,夏天,長官帶領我們作一日之遊,第一次看見海鷗,第一次看見海浪捲起白色的裙邊。臨海全是要人的別墅,他們都愛海,但人傑不能地靈,所有的別墅空空,主人不打算再來,留下一個看守,也不知在等候甚麼。我覺得他們等待移交,當時整個江都等著換新的主人。  其中有一天特別值得強調,大概是五十年代之末,或者六十年代之初,夏天,我在台灣島的北端覓食。那時戒嚴如防疫,社會也有「暫停」的按鈕,人和人之間也有社交距離,除了辦公室和宿舍,我不多走一步。時間一久,忽然覺得世界虛幻不實,到底有沒有一個台灣島?台灣島上到底有沒有台中台南?打開地圖,台灣島的最南端有個地方叫屏東,半截浸在海裡,那是最遠最遠的陸地,我決定去實地經驗一下。  那時台灣陸地的南極,也是我的世界的邊緣。我第一次把腳插在青翠的海水里,第一次游魚來吮我的手指,第一次赤足站在礁瑚石上,腳底按摩的滋味。海水中有一個小島,叫做小琉球,土地高出海面很多,那是屏東縣的一部分,仍在台灣境內。我突然覺得興奮,雇船渡海拾級而登,上面有個小學,海風中,我聽了半天朗朗書聲。我也在屏東海岸看到海上落日,終於發現了美。我常說,那天是我美感的復甦。  屏東給我美好的回憶,但是海水在我的心中仍有殘留的苦澀。我久不看海,甚矣吾衰,審美也要有旺盛的精力,並非好逸惡勞可以辦到。有學問的人說,大氣有溫室效應,北極冰山融化,海水也的確太多,而且太髒,勢將淹沒土地,製造災民,未免恐怖。俱往矣,我不能返老還童,但不知地球能否四海澄清?

Read More

<中華副刊>靜音模式

郭佩鈞 把一場感情談成靜音模式 瀝乾那些爭執以及 爭執後 你用棉被蓋住的哭聲 把一段來電轉成靜音模式 調低那些焦慮的 瑣碎的 客戶牢騷音量 把一曲人生唱成靜音模式 夜半時分你才能聽出 哪些是多餘的和音

Read More

<中華副刊>草嶺古道

文/攝影 林彥佑  走在歷史的步道上,別有一番況味。秋冬之際,芒草遍及東北角,知名的草嶺古道,便在芒草的覆映下,蒼茫叢生,饒富古韻。  早於十九世紀,草嶺古道便為淡蘭古道之一支,也為目前保存最好之一段,全長約八公里,從福隆出發,步行自大里車站,約莫六小時; 徒步間,景色開闊壯麗,忘路之遠近,只得一片清幽。  從遠望坑入口,右側溪水潺潺,竹聲在風中颯颯作響,空氣裡有著林蔭的濕氣,偶爾幾隻水鳥澗邊低頭點水,在流水中靈動活現; 這是古道的前半段,與一般的山野步道相異無幾。  草嶺古道盛名之處,乃在穿過林蔭之後,約莫自「虎字碑」始。虎字碑於同治六年間刻鑿,因此處天寬地闊,風自東北角一帶直撲而來,秋冬尤為甚; 自古「雲從龍,風從虎」,因此,刻了虎字,以鎮強風。  過了虎字碑,方有壯美之感; 晴日朗朗的當時,陽光從雲層穿透,一掃晨光的迷霧; 天青了,視線澄澈了,心情也跟著敞了開來; 我望見猶如放牧草原般的雄偉地景,風吹草低,雖不見牛羊,卻偶有水牛於此遛達。此處,芒草一波波地在強風吹震下,層層俯身,又節節地仰起頭來,灰白間雜赭紅的芒草,就如大地的點妝師,把綠蔭淡淡點醒。  難得在秋冬的東北角,可以瞥見如此金燦的光影,綠意更為蓊鬱,蒼穹更為湛藍; 有好一陣子,在霧霾的今日,已不曾見過真正的藍天與浮雲; 又望著古徑石階一路攀上,有一種望天摘雲之感,彷若天邊就在頭頂; 草嶺古道最有名的兩座亭,沒有特別的名字,卻自此分道揚鑣,一條通往桃源谷,一條蜿蜒望下前進海角大里。  我們就盤坐在草地上,彼此聊著天南地北,聽著風之歌,看著雲之舞,風起風湧,雲消霧散,左耳閱讀自然,右耳草寫天地; 煞時間煩悶都一掃而空。是否因海拔稍高,所以天色特別明淨,淨得沒有一絲瑕污,清得沒有一點塵垢;遠邊的龜山島,像一尊鎮守大海的神祇,趺坐著草嶺的草木,品讀著草嶺之地景。所謂的海天一色,在此表露無遺,不同層次的藍,卻有著同樣的視覺與心覺概念,一種心淨晶瑩而胸容萬物的雅量。  站在草嶺古道,可見歷史之遺跡,可遙想昔人挑運、步行、穿梭往來之艱辛,身為今人,無以回溯彼時之景,亦無法領略古時之明月;然卻在斑駁、遺棄的古殘中,略窺時代的印記;如雄鎮蠻煙,如草嶺客棧,如跌死馬橋。歷史總是別有古韻,讓吾人雖不致憑弔,卻不得不燃起崇敬之情。  我們就這麼走著,再沿著九彎十八拐的小徑,一路下至大里天公廟,再至大里車站。因著天之時,地之利,人之和,我們悠閒了一個假日;古道上,寧靜足以使人致遠,反璞終能讓人歸真,踏在歷史的卷軸中,縱使我們不明瞭時代如何造化我們,至少我們也見證了歷史所帶給我們的生命體悟。

Read More

<中華副刊>〈城市與閱讀〉七窗之家

文/圖 王悅嶶  公寓就位在布拉格舊城廣場的邊兒上。從街上彎進來,穿過一個賣藝品的小走廊。房東告訴我們,跟樓下藝品廊拿鑰匙。  夜雨映出街面路石圓潤不一的弧度,黃色的街燈照在石上、打在牆上,越近城心,中世紀的詩意迷濛漫開……行李箱在卵石間喀拉滾動,我們一手撐傘,鞋都濕了,抬著箱子上樓,一邊就數了數:五樓,一共是一百一十三階梯。  房子裡比我家還大,七扇窗,開向舊城四面的紅瓦與丘陵。J說是總統套房,我叫它「七窗之家」,連浴室都有View。  臥室雙窗,是斜屋頂上的老虎窗,底下是舊城最熱鬧的街道之一。這窗看的是人來人往、是旅遊的喧嘩與觀光的盲目,是整排巴洛可建築的美麗立面與山牆;山牆紅瓦後,布拉格天文鐘,伸著哥德式的、灰黑而嶙瘦的身子,昂自站在廣場上,像一位披灰斗篷、戴黑禮帽,胸前揣著華麗金錶的神秘紳士,滴答的錶面,刻寫時間的秘密。  客廳,兩扇高高的窗弧,差不多伸到天花板,寬敞的窗台可以寫作、畫畫,擺上咖啡與茶點。  窗外,紅瓦波波綿延到遠山,瓦海中,這裡那裡,探出教堂的尖塔。塔尖而色深的,是哥德式的,白胖綠頂的是巴洛可式,不管哪一個時代、哪種藝術風格,人想要超越他自己凡夫俗子的屋簷,嘗試去觸探天界,對天使跟神明,去呼喊他那小小的存在,這種奇妙的慾望,總是一致。這一面,看的是一座城市之上隱藏的另一座城:胖瘦圓方的煙囪,金色的避雷針,紅粉萬千的斜屋頂;屋脊上站著不知名的石像。閣樓的老虎窗,有的像開罐頭,把屋頂輕輕掀起一角,有以各種奇妙方式從屋頂伸出,長著葫蘆狀、茶壺狀、花瓶狀......各款各形,線條優美而對稱的小窗,在底下那座城裡,你想也想不到這些形狀!  廚房外是一條窄巷,巷子對面,窗裡也是廚房。這一面,看的是生活的鏡向與幽微。  浴室,同樣是老虎窗。窗外即是另一屋的屋脊,直直伸入紅波綿綿的這座屋頂之城,伸手就可 碰到脊瓦。這窗雖小,展現的是想像力:只要跳出窗外,屋頂之城就在你的腳下。這城是真切存在的,屋脊連接著山牆、接著另一座屋頂,接著天台,所有巴洛可與哥德式的塔都觸手可及,你幾乎可以跑過去,看一看那些站在屋頂上的石像究竟是誰……  秋雨,只延續到我們抵達的次日。早上,我們在七窗前輪流賞雨,雨光粼粼的屋頂跟尖塔,把城市的輪廓勾勒得分明、清朗,是晴日所無法展現的清醒;而天際迷濛,城外,丘陵墨影蔥蔥。街上因雨而遊人清少,推開窗,波希米亞的細雨氣味,像德弗札克,綿密甜美,揪擾人心,又像卡夫卡,撲面而來,似真還若夢。  是夜,天晴了。從查理大橋散步歸來,一看,臥室窗外,孤獨的鐘塔已多了個伴兒,塔尖上,一彎新月微笑。  第三天一早,煮好咖啡,我拿出筆跟畫本,坐在蔚藍的秋日前。山丘現身了,綠色的背上秋光點點。  第四天,彩筆都還散放窗臺上,剛好來得及,為前日的素描著色。  那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淡季旅行。我們開了一千多公里車,見到了傳說中的波西米亞之心。四日與四夜,走遍城市的四角,上上下下,不知爬了多少遍那上百層的樓梯(但,多麼值得!),自一間面向城市四方的寓所,飽覽這城,一遍又一遍,揣摩白日所走過的蜿蜒與奇遇。  如果說,每個城市,都是一本書,這張小畫就是我留在布拉格書頁裡的書籤。畫中也有一位畫家,住在某張被掀開一隅的紅瓦下,小窗前擺著插滿畫筆的筆筒、和一盞美麗的油燈。

Read More

<生活休閒>大學路22巷探索建築密碼

跟著台南社大「大隱於市」走讀街屋 設計師家永時帶領深入大街小巷 【圖文/林雪娟】 防疫解封,到戶外走走是最佳選擇,不想搭車遠行,舊城區巷弄假日時也擠滿觀光客,還有何處可去?其實,在台南許多地方都隱藏著「建築密碼」,設計師家永時因熱愛素描、設計、建築和文化歷史,加以結合,成立「NaNa通」文化社團,帶領民眾深入各區的大街小巷,看看這些大隱於市的美麗街道建築。 家永時和社大合作,不定期於假日開設「大隱於市的街屋們」走讀課程,首選介紹「大學路二十二巷」。他表示,台南的大學路區段,從日據時期座落日軍步兵第二聯隊及台南高等工業學校,現今全為成大校區,從台南火車站後站一路向東,過勝利路後,羅望子滿溢綠意地妝點在街道上,一側為成大校區,另一則則典藏許多經典的現代主義建築。 二十二巷周遭幾乎是宗教的集合地,包括天主教、基督教兩處大專中心建築、信義會善牧堂,可窺見當代建築師以當時的新知,如何呈現所謂的現代樣貌。 基督教大專中心大量開窗、上方的雨庇,是簡化過的中式屋頂造形。 三宗教建築 詮釋不同現代主義 ●基督教大專中心 建於一九七0年代的基督教大專中心,根據《美印台南》刊物介紹,設計者為王大閎。家永時說,王大閎擅長將中國傳統意象,轉化為精簡造形構件,進而融入建築主體,在基督教大專中心可見大量開窗、上方的雨庇,是簡化過的中式屋頂造形,整體外觀為紅磚,增添中式風格。 基督教大專中心包括宿舍、活動中心、教堂祈禱室等三個量體構成。家永時說,從建築來看,前兩個出入口在長榮路,但教堂大門面南,配置上呈現反中軸形式,內部原有一處天井採迴廊設計,既通風又採光,地面原有一長方形水池,現已填平,該棟建築最特別的是雨庇設計,無論是窗戶或大門,或長、或寬,營造建築一體視覺感。 天主教大專中心白牆紅磚,上有宗教彩繪。 ●天主教大專中心 彎進二十二巷天主教大專中心,興建年代約一九六二年,雖是坐西朝東建築,但其實主要入口設在庭院南側。家永時說,這樣的配置設計手法,大幅增加建物縱深,二樓的半側外牆,以紅磚製作T型開窗,西側圓角方形準備室及外牆,設置一個凹槽,你知道用途為何嗎?竟是排水專用,不過因目前頂樓加蓋,現在看不到如瀑布般洩下景況。 在教堂的設計中,常可見開窗、運用拉門、空心磚等手法,引入光源,而牆面多為聖潔白色,目前牆壁施以宗教彩繪,而運用紅磚建材,在光亮之餘,也讓人有溫暖之感。 信義會善牧堂以紅磚為主體,相當特別。 ●信義會善牧堂 信義會善牧堂設計者為賀陳詞,一九六一年所建。為一前側挑高禮拜空間,後側兩層樓斜屋頂紅磚複合建築,原教堂主入口於東側,後期將北側一樓教室牆面打通,成為主出入口。家永時說,建築外牆為強度較佳的荷式砌磚法,靠近長榮路馬路邊,約三層樓高的板岩立面,上面的紅色鐵製十字架,相當特別。 而在教堂外的空心磚,注意看,上面的排字為「G(心形內有十字架)Y」,更具宗教意涵。家永時解讀,除具有遮陽效果,在外側有一間小祈禱室,外牆有三木條呈放射狀的圓窗造形,除自然採光,應也有教義蘊意。家永時也引領民眾注意看建物西側,以兩個三角形相疊之斜撐鐵架,強固屋頂簷板,也具設計感,而禮拜堂兩側為高近兩層樓的大開窗的木拉門,打開後空氣對流順暢,置身戶內卻猶如戶外般涼快。 位於大學路十八巷的巴哈伊中心,融入設計者的美學觀念和巧思。 家永時說,這三處基督宗教現代建築,皆使用反中軸空間配置,採光及空氣對流,在當時設計者眼中相當重要,也體現現代主義的基本主義;然不同處,基督教大專中心,建築師在現代建築中,融入中國意象手法,產生簡化式傳統建築語言;天主教大專中心則以幾何量體組建空間,將傳統紅磚建材點綴於建築之中;善牧堂則是以傳統紅磚建材來形塑現代主義,在大學路二十二巷,建築師們詮釋自己所學習的現代主義,產生每一個不同又廣義的後現代。 在成大附近巷弄內,常可見五0至八0年代的現代建築。 成大舊總圖為歷史建築,設計充滿現代主義精神。 此外,位於大學路被指定為歷史建築、俗稱K館的成大舊總圖,還有基督教恩慈堂及在十八巷裡有紅磚合院的巴哈伊中心等;家永時說,這幾處建築,基本上都揭櫫現代主義精神,融入設計者細膩的美學及巧思,而台南的巷弄內,有迷宮般的小巷道,有舊城的街巷紋理及許多於五0至八0年代的現代建築,這些空間在台南場域內不是重生,就是持續發光發熱。有意參與「大隱於市」的民眾,可至臉書「Tainan公民智庫」查詢。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南大國語系迴憶錄 展現學習成果

南大國語文學系「迴憶錄」畢業展圓滿成功。(記者施春瑛攝) 台南大學國語文學系語文應用組大四生,在該系老師許舜傑指導與帶領下,日前分別在南大及校外It space(一起空間)、Error22(鼴鼠)三地展出畢業展「迴憶錄」,展示小說、詩集、繪本、桌遊、刊物、攝影集等作品,和外界分享學習成果。  南大國語文學系表示,本次展覽主題「迴憶錄」,是發想於畢業生對於過往生活點滴的懷念與記錄。在成長的路途中,有許多陪伴的人,無論是家人、朋友、情人或是自己,都是最溫暖的避風港,首字取「迴」用意在於,漫漫長路中肯定會遇到許多困難與挫折,但在逆境中,仍要堅定地走每一步,想著過去的溫暖,並看看身邊你所愛的人,或許就會擁有更多的勇氣去面對往後的難題。  參展同學們希望藉由此次展覽,表達自己最深的情意與感謝,運用四年來積累的寫作能量與文學素養,並結合自身興趣創作出多元的作品,為大學生活畫上完美的句點。  配合畢業展,南大國文系還邀請了新銳攝影散文作家蔡傑曦來與學生座談,除了分享個人創作源起與歷程外,更鼓勵學生們找到自己的定位、發掘自己的專長並培養寫作興趣。  策展學生也發起在地書店串連活動,推廣「在台南閱讀,用心發掘生活中的小美好」,民眾們可至串連的十四家書店免費索取特別版「台南書店地圖」,更多資訊與活動詳情可至「迴憶錄-南大國文系一0九級語用組畢展」粉絲專頁查詢。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校園廣角鏡>口埤食米學園 親師生共學

口埤實小今年申請「食米學園計畫」,與鄰近的生態農園合作,讓學生體驗種稻。(記者黃文記攝) 新化區口埤實驗小學結合社區的環境資源,推展食農教育,以糧食農作認識、種植體驗、食安知能等內涵,讓孩子了解社區、友善環境、認同在地產業文化,建構親師生共學成長精神,深受家長及社區讚揚。  口埤實小今年特別申請「食米學園計畫」,與鄰近的生態農園合作,推廣認識國產稻米、惜糧種米、健康飯食系列活動。師生先一起巡檢盤點校園適當的區域,圈圍一塊作為種稻場地;接著經過整地育土、拔除雜草、灌溉保濕等步驟,讓土地優質化,營造符合種稻的環境。  校長王朝賜表示,身體勞動過程真實體驗「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寶貴經驗,也進行認識粳米、秈米、粳糯、秈糯等國產米的種類教學,產學合作、師生討論如何稻苗選種、育種,在仔細思考後選擇抗稻熱病的台中十號秈稻作為實作稻種;緊接著在日前隆重進行全校師生分株插秧的教學。  學童們有了基礎知識後,對插秧課程都滿心期待、興奮不已。在老師的指導下,分批進行實作。孩子們興高彩烈,迫不急待地赤腳下田,手持稻苗目測距離播種,學生群裡剎時響起一陣騷動,呼喚聲、歡笑聲此起彼落,久久不停歇。  雖然事先有拉設基準線,讓大家參考插秧點,但腳踏在清涼的溼地裡,就不再限制,讓師生們盡興發揮。過程中發現,孩子們能分工合作相互關照,在歡樂中完成插秧。因此,這是親近土地,又能獲得高峰經驗最棒的學習活動。 (記者黃文記)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