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6月19日 張鳳主持哈佛文學大會餐會。 前左起:鄭兆沅、朱小燕、崔志潔、林衍秀、趙淑敏、於梨華、葉嘉瑩、吳玲瑤、張鳳,後左5為前外交部長李大維。 ■張鳳
早年見面她就熱情鼓舞我叫她於姊,嬌小的她被譽為留學生文學的鼻祖,喜歡說笑稱祖師奶奶,不喜歡姓讀為:烏,還笑聲爽脆地問:要不要叫於阿姨?
於姊在美東4月30日深夜10─11時睡眠中,竟被新冠病毒張牙舞爪地掠走!她是91歲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的第2屆會長。第16屆的我,忍淚難止。
於父農化專家,留法返國任教光華大學,1947年往台中接收糖廠任廠長,曾襄助故宮文物暫存,她即插班台中女中,與小三歲的趙淑俠同班。結識台中的文藝人物龔稼農,崔小萍導播等,還因拍群戲,反傳統乖張地翻牆被記過。
考入時髦的台大外文系是1949年。大二因名門哈佛人物,前國防部長俞大維妹妹,俞大綵教授─傅斯年校長夫人─嚴苛建議,轉歷史系。經此轉捩,賭氣決心自強,證明俞教授錯看。後來,俞教授跟學生講:要不是我當年的堅持,就沒有今日的於梨華。
首度請她和夏志清教授,哈佛郊區演講,80年代一會面,親近敏銳地擁著看我:妳很像陳少聰!當時未識日後深深相知的少聰姊。抓緊時機討教出身歷史系的寫作…,驚訝聽到轉系往事。曾為書展,她贈套書,囑咐研究,也不時豪放講古,並不隱諱感情婚姻。
台大時即以筆名方莉夏、鴻鳴發表小說,畢業赴美留學。其父糖業顧問美籍友人,提供經濟擔保和食宿,搭機赴港,與同學轉搭克利夫蘭號輪船抵舊金山,僅4位女生。
未及提防逕入了絕望的深淵,被美籍友人報名秘書班,讓她肩負辛勞的家務,常在洗地刷廁,清理絞肉機的忙碌中…經表親介紹了洛杉磯加大,攻讀物理學博士的孫至銳,協助了她申請入學同校英文系,後轉入新聞系。
拿碩士前她以英文《揚子江頭幾多愁》,獲得米高梅電影公司,在洛杉磯加大校內,設立的Samuel Goldwyn創作獎首獎。信心大增在日記寫下:無論對我有多困難,現在都必須堅持下去。
她與在台下滿心歡喜的孫至銳博士1956年結婚,20多年婚姻,在普大獲兩女一兒:孫曉凡、中涵、小女兒晏冉出生後,兒女的責任,壓得她困頓愁悶,寫作成癡人說夢,遂帶回南遷的娘家,台南三崁店─永康糖廠官舍,由外婆照顧。傑出的兒女,如曉凡為華盛頓郵報記者,哥大畢業,普立茲獎得主。中涵為哈佛畢業醫師…
孫教授與師友同行,略聞他為抗日名將孫立人,堂兄孫雨人之子,將軍留守故鄉的龔夕濤夫人視如己出,先在西南聯大就讀,後輾轉加爾各答大學得學士。1956年在加大獲博士。
旋即就任普林斯頓大學高級研究員,與牟復禮教授等熟悉,既而執教西北大學,紐約市皇后學院,再任教奧爾巴尼紐約州立大學,科研遍及加速器,費米及核研等200多論文,培養數十博士,榮退遷南佛州,任珊瑚泉文化協會長青社社長,喜與友人詩詞唱和。因於姊極具感染力的稟賦,能與家人,甚至敵友,建立逾越人情世故的親悅關係。令重組的兩家庭,有著難以置信的緊密。
1993年6月20日哈佛文學大會,由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紐英倫分會主辦。左起:張鳳、於梨華、吳玲瑤、趙淑敏、朱小燕。 於姊理清家族違戾舊事,說以自己聰明、率真、又有些心計的影子來演繹,1961年寫《夢回青河》,翌年連文稿兒女帶回台南,由皇冠連載,一面編成廣播小說,先慈與我頓成書迷。1963年出版,再版6次。
一到電台每晚8點播出,其父就去散步,不要聽,覺得書中的父親是在說他…。於姊就此在文壇著稱,聲名鵲起-2006又被大陸拍為電視劇-李翰祥欲拍電影未成。有了娘家聲援勉力織夢,她深感成為作家比什麼都重要,也完成了短篇小說集《歸》和1967年完成傳頌久遠的《又見棕櫚 又見棕櫚》連載在中國時報前身《徵信新聞報》主編王鼎鈞建議夏序,以意識流內心變幻穿越時空意象,得嘉新文藝獎。後名列世紀中文小說百強56。
遷紐約的生活,頗令人眩目,她曾跟緊夏志清教授到阿拉瑪旅館,與張愛玲相見後,又約餐館吃點心湯包,繼1966夏張愛玲應莊信正代印大邀請演講,11月邁阿密大學講,張愛玲在哈佛1969春演講前後,也翩臨波士頓亞洲學會,夏老主持東亞英雄文學會場,午餐於姊即邀張愛玲春末赴紐約州大演講,而於姊說:在紐約惶惑迷亂。
著作等身的作品,《變》《也是秋天》《會場現形記》《三人行》等,材料來自學界。《考驗》《又見棕櫚又見棕櫚》《在離去與道別之間》三部,經長期的思考:寫到整夜不眠。不是失眠,而是沉浸在小說中,不自拔。後者寫了三年,久久不能下筆,每每擱置特別辛苦,寫完心情也沒放鬆,放不下書中人物。
因其影射的主角,都是我思想傳記文學《哈佛問學30年》前傳的傳主。她還來探詢他們讀後的反應。吳玲瑤也代為傳達。算未波及居中勸和的有:鄭培凱教授等…不意,主角根本未讀,也許是昏天黑地的反差糾葛之後,日月無光,什麼都看透?放下了?
是以她與孫教授複雜的學術事業及夥伴,還有前後夫婿對她體貼入微的生活,都寫入。是少數描寫競爭,學術界的互助與決裂的創作。身當其境,挾風雨而能窮其邊崖,挹註彌補了歷史的真空。
她也是中美文化交流的先導。1975後兩年,夫妻就不斷訪親,尋得妹妹並教研交流,1979年6月11日起,奧爾巴尼紐約州立大學代表團訪問各校時,王浩與她為橋樑之一,她應邀講演,倡議將臺灣文學視為現當代文學關注。
校方與北大南京,復旦大學…建立校際交換後,1980年她兼任交換計畫顧問。寫得佈局多線錯綜的《傅家的兒女們》30萬字…等,也在《收穫》《上海文學》刊出。但她被臺灣列入黑名單,禁止回臺,並封殺其作品,至1985左右才解禁。
告急一時凡是評刊她的,就被緊張盯上,1976秋,她蒞臨密歇根首府,大學研究所同學會,請她演講,銘心焦灼遠觀於姊,卻苦無機會,趨前致意的不少粉絲如我,即與失之交臂。然而只要冒險去聽的,也都被密探記上一筆。
浪漫滋潤的傳說,在紐約州大中國訪問代表團,充滿矛盾感情的於姊,大力襄助訪問領隊歐立文,Vincent O’Leary 1977到1990年紐約州大校長。乘輪椅的校長,回美更不斷以鮮花美酒燭光晚宴的迅猛攻勢,打動半百的於姊,孳生情愫。1982結婚。
因高宗魯教授推薦,異乎尋常我與康州的科技專家周劍岐等,聯手主持十年會議,1993年6月19日先在哈佛近郊,募款購機票請到她,迎賓晚宴另有老師輩學姊趙淑敏,吳玲瑤,朱小燕主講,向來對我謙稱作家知友的顧問,葉嘉瑩教授也光臨。之前有洛杉磯西方學院的應曉煌教授,透過我尋到於姊,研究她。
翌日,由我主持過哈佛文學大會後,在初夏朝陽普照的晌午,鄭洪院士小說家,長程導航開車,帶我們參與南紐英崙科技人文交流會,在康州哈特福市三一學院會場,他也加入為主講人。 1998春,再與於姊同台,她已榮退從紐約州大官邸莊園,移居在舊金山,中國文學演講會,她領銜演講:另有吳玲瑤、周芬娜、葉文可、喻麗清、鄧海珠、范思綺與我主講,剛巧胡為美邀請擔任主持者,是夫家表妹黃美華楊家義律師夫人。
接著盛況的簽名售書,於姊也抽空逛來,看到我展出的作品雖不多,但卻有中港臺美:星島日報,明報,聯合報系,中國時報,文匯報,大公報等媒體的書評,格外舉了舉大姆指贊:還有參考消息的書評啊!
1998秋出書台港美驛馬星動,應邀前去北美華文作家作品研討大會,驚喜在機場張望中,巧遇於姊和范思綺…對我奉母旅行演講,讚賞有加。於姊若有所思:我當年都沒能陪母親這樣…。
會中我琢磨美華文學延展…創作主題,眾聲喧嘩,早由鄉愁跨越到女性抗議、文化批判、構思筆法多樣,又少媚俗…主持的鐵凝、劉登翰教授亦同聲應和。會終大家一再簇擁採訪的於姊和蕭逸…特意走來誇好。文友同遊我外婆家的祖籍,泉州南閩勝地,在清源山老君岩,留下難忘的合影,還有蓬丹、少軍、陳忠實。
2006年為便於照顧校長,她想住得離兒女近些,東遷馬州蓋瑟斯堡,夫妻選中有醫護的豪華老人社區,未料最終微失憶的她,被醫護感染。2011年,早有小兒麻痹,而致殘障的校長,因跌倒後,狀況惡化,也是四月過世。
她常說:在美國,我只能落葉,不能歸根…暑假要不備好紙巾,給兒女拭淚強制進行三個月中文課,不然就癡迷不懈的加緊寫作,僅與兒孫鱈魚角短聚…2006年她獲頒佛蒙特州名校明德學院榮譽文學博士,就是肯定她在寫作與語文教學的貢獻。她的國族認同就是中文和寫讀。
她長年散步,游泳,打網球…還會在台上時舒放公開地問大家:最近整修的妝容,好不好看?
於梨華會長才情早現,她的創作深刻描繪出難以釋懷的寂寥,不單讓華文世界,瞻望上世紀弱勢在文化衝擊中奮鬥,目睹華裔男性在西方世界的弱勢處境,舉棋不定…尤其難得,還聚焦弱勢女性,全球社會中,在男性─類同男性觀點的─女性,所受到的雙重遏抑。難止軫念垂淚神傷!
(寄自哈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