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視力檢查 降低近視發生率

台中大學眼科醫師蘇皓琳表示,透過定期檢查視力,可幫助孩子在近視之前及時介入治療,降低高度近視發生率。(記者陳柏翰攝)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國人孩童近視比率有逐漸增加趨勢,據統計,台灣在99年到106年期間,高三學生近視比率就逾3成5,顯示近視問題日趨嚴重。醫師提醒,雖然近視控制的方式很多,但及早養成定期視力檢查的好習慣,就能在近視前及時介入治療,更高程度地降低高度近視發生率,  台中大學眼科蘇皓琳醫師表示,孩子出生時眼軸較短,一般都有遠視,隨著眼球成長發育,眼軸逐漸增長,遠視慢慢減少後,才發展成正常視力。然,若遠視儲備量提早用光,近視就可能提早發生,而越早近視就越容易發展成高度近視。  根據國健署106年「兒童青少年視力監測調查」,與99年比較,小二從28.3%上升到38.7%、小六從62%上升到70.6%、國三近9成有近視問題;而在高度近視方面,小六10.3%、國三28.0%、高三則已達35.7%,顯示近視問題日趨嚴重。  蘇皓琳指出,雖然近視控制的方式很多,但若能更早養成定期視力檢查的好習慣,就可以在近視之前及時介入治療,更高程度地降低高度近視發生率,而正確的保健方式與治療方法都需要持之以恆才能確保控制近視的效果。  因此,她提醒,家長平常除了需注意小孩的用眼習慣之外,更應留心孩子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的學習課程,多增加戶外活動的安排,定期帶孩子做視力檢查並持續追蹤觀察,一旦發現異常,則及早進行矯正治療,避免視力惡化。

Read More

《范天寒和他的弟兄們》重登舞台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2018引起台灣劇場界一陣議論的《范天寒和他的弟兄們》,由客家委員會委託差事劇團重新製作,於25、26日在台北水源劇場、10月17、18日在台南奔放E倉庫再度登場。本劇曾入圍第十七屆台新藝術獎,擔綱演出的差事劇團找來原班人馬,以嶄新的風格與表現手法,讓本劇重登舞台。  《范天寒和他的弟兄們》是齣描述1950到1980年代潛藏於時代暗流裡台灣客家族群的歷史,也是一部剝落悲情意識,與觀眾共同探索冷戰年代以降,曾經被長久淹埋於台灣社會的壓殺記憶。  該劇以白色恐怖件及1988年客家人運動為主要核心架構,化名范天寒的政治受難者,以一坐牢數十載的農民身分,在客家鄉間的化纖工廠前,與罷工的工人弟兄及領導握手相識,一段戰後台灣工農抗爭、革命的歷史,形成一齣戲的背景,帶來的是時空與一場戲的回流。

Read More

迎教師節 寶仁推師長年輕照片展

寶仁小學舉辦師長的年輕照片展,才剛布展完成就吸引不少小朋友來看,一一指出照片中人物是哪位老師。 (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迎接即將到來的教師節,私立寶仁小學舉辦有趣的「向青春致敬」師長照片展,把學校七十二名老師至少十五年前甚至更久之前的照片,翻拍、放大、裝框後布展,除了感謝老師們將青春歲月奉獻給學校,也測試一下小朋友的眼力好不好,可以認出多少位師長。  寶仁小學校長王澤瑜表示,下週一就是教師節,為了讓老師們有個難忘的回憶,教師節活動籌備小組今年想出了為老師們辦照片展的構想,每個老師提供一張年輕時的照片,有人提供學生時代的照片,也有老師提供結婚照等等。  整面照片牆才剛布展完成,就有不少小朋友跑來看,當認出照片中的老師時,更興奮地與同學討論。寶仁八名外師也在其中,最好認的是唯一的女外師,另外七名男外師,金髮碧眼的兒時照片就讓小朋友認了好久才一一認出來。  王澤瑜說,為了讓小朋友更有參與感,教師節當天將會舉辦「猜猜照片中的人是誰」的趣味活動,只要能猜中三十人以上,就可以參加腳踏車摸彩,小朋友個個躍躍欲試,對於要猜中三十人是胸有成竹。

Read More

泥岩燒陶 變身生活藝品

陶藝家黃怡文愛玩泥土,將白堊地形的泥岩玩出美麗的陶杯。 (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左鎮報導  喜愛玩土的陶藝老師黃怡文,不只讓關子嶺的溫泉泥變成生活陶藝品,還試著了解左鎮地區白堊地形的泥岩,希望能將泥岩變成左鎮伴手禮,果然燒出驚喜。  黃怡文指出,有教授曾認真研究過月世界,呈現著鋸狀斜坡面,草木不生,岩性為泥岩,成分有石英粒、板岩屑、方解石、依萊石、綠泥石、長石和黏土礦物,因此白堊土應是海底生物沈積所成,主要是碳酸鈣,並不適合用來作陶,而左鎮的白堊地形,是泥岩,並不是白堊土,可用來做陶。  前左鎮區長李燿州有意為左鎮白堊地形找一條可行之路,而黃怡文曾利用關子嶺的溫泉泥燒出美麗的陶,對泥土的塑性和質地有相當了解,因此邀請黃怡文研究左鎮的泥土,嘗試利用左鎮的泥燒製成陶,果然也有了成果。  黃怡文表示,取土的過程要嚴謹點,主要是泥岩所含的雜質和碎石多,且還有鹽分,因此要用大量清水浸泡土塊之後,再逐一篩選過濾,取得的土含鐵量高,相對燒結溫度比一般黏土低,且所混的土與泥岩比例不一,燒出來的原色也不同。  黃怡文指出,若要以泥岩量產成左鎮的伴手禮,建議用壓模成型,尤其可加入在地元素,如左鎮是化石產區,曾出土的化石相當多,如能將其意象開模,讓遊客到左鎮可以用在地的泥手製特別的化石吉祥物,應該是很有意義的伴手禮。

Read More

無人機虛、實練飛有一套

南市消防局持續辦理各項訓練,供飛手進行組裝、練飛、簡易故障排除與設定等訓練。(記者王勗翻攝)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隨著災害型態漸趨多元,南市消防局也積極推動智慧救災,將無人機應用於各式救災中。為增進無人機隊飛手熟悉度與落實定期訓練,消防局利用紅外線熱顯像空拍無人機組及無人機模擬訓練教室,供飛手進行組裝、練飛、簡易故障排除與設定等訓練,期增進飛手操作技能及救災效能。  南市消防局通訊義消中隊於三年前成立無人機救災中心以來,積極培養無人機飛手,協助考取操作證照,已投入南市救災所需,並在中隊長王璟瑞率領下,持續落實訓練,累積飛行經驗值及增加手感。市長黃偉哲表示,台南推動智慧城市發展,無人機是其中一項關鍵的科技運用,也期望未來在災害搜救發揮無人機價值。 南市消防局透過電腦模擬訓練,模擬各類災害應用飛行,供飛手培養訓練手感。(記者王勗翻攝) 消防局長李明峯指出,消防局為發展科技救災,已於今年採購三組紅外線熱顯像空拍無人機組,配備可見光鏡頭及紅外線熱顯像鏡頭,除可於火災現場觀察火流與火點狀況外,也可應用於水域、山域之救援。  南市消防局考量無人機組造價昂貴,恐造成新訓飛手操作上的壓力,也特別設立無人機模擬訓練教室,模擬各類災害應用飛行,並定時辦理實際飛行訓練,以強化飛手應變與操控能力,精進人員操作技能,提升消防局整體救災能量,未來也將持續協助培養警、消飛手,協助守護台南市民生命財產安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