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來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值幾乎就是一條「不歸路」。(中央社) 由於外資匯入等因素,近期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呈現急漲走勢,儘管中央銀行大動作「勸導」單次賣出美元金額,但台幣儼然已成為「亞洲最強貨幣」。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之下,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採取「大撒幣」政策,國際金融市場難免增添難以預期之變數,中央銀行也飽受壓力;但台幣大幅升值猶如一刀兩刃,包括央行在內的相關政府部門都應嚴防後遺症的逆襲。
為刺激疫情肆虐之下的經濟景氣,採取寬鬆貨幣政策、擴張財政政策成為許多國家的「標準」手段。美國是全球經濟龍頭,其政策更是影響深遠。而美國為支應「大撒幣」資金需求,最近三個多月的時間之內,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祭出無上限量化寬鬆(QE),總資產已從四點二兆美元迅速突破七兆美元,其影響之一則是美元熱錢全球流竄。近期台幣兌美元匯率屢次挑戰央行總裁「楊金龍防線」,甚至市場傳出央行已放開「楊金龍防線」,主因亦與熱錢有關。
回顧最近一年來外匯市場動態,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值幾乎就是一條「不歸路」:最近一個月升值約百分之零點五三,最近三個月升值約百分之零點九七,最近一年的升幅更高達約百分之五點七二。儘管近期亞洲主要貨幣也面臨升值壓力,但台幣仍為其中相對較為強勢者。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不斷升值,央行不可能撒手不管;畢竟匯率波動幅度過大,對台灣金融市場及整體經濟皆會造成影響。一般而言,出口型產業並不樂見台幣匯率升值;二0一0年九月起台幣匯率漲不停,二0一一年五月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即指出,如果台幣升值是反映熱錢流入,央行及時採行有效管控「實屬必要的防禦措施」;「新台幣在極短時間內的快速升值,已經對台灣的出口產業,帶來營運上的重大影響」。
以台灣產業現況來看,面對近期台幣匯率驚人漲勢,機械工業公會理事長柯拔希就表示,新台幣匯率升值是業界「永遠的痛」。如果台灣出口競爭對手之貨幣對美元匯率亦與台幣大致同步升貶,台灣出口業者或許壓力稍小;但最近一年以來台幣對韓元匯率也升值約百分之四點七八,與南韓處於國際市場競爭地位的台灣業者,處境即更加艱困。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台灣各產業的出口成績單呈現明顯兩極化,從今年一至七月外銷訂單金額觀察,化學品較去年同期年減百分之二十點二、塑橡膠製品年減百分之十三點六、基本金屬年減百分之十二點七、機械年減百分之五,這些「慘業」也正忍受台幣匯率升值的煎熬。
另一方面,央行進場調節台幣匯率,固然係基於「維護對內及對外幣值之穩定」之職責,但美國卻可能並不作如是想。美國每半年公布一次「操縱匯率國」名單,列入的指標之一為「一年內有超過六個月的時間透過外匯干預買入外匯資產」,一旦列入即恐面臨美國祭出貿易施壓或懲罰性措施,而台灣經常擔心遭列「觀察名單」。面對台幣漲聲猛響,央行調節固屬盡責,亦有其必要,但仍須提防美國可能並不會因為自己是始作俑者而「寬以待人」。
從理論上來看,進口廠商、甚至一般消費者樂見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值,如此一來即可增強新台幣的購買力,出國旅遊也可較為省錢;但是,以美國此次QE程度之大,美國聯準會也表明近期不會升息來看,目前必須提防的仍是新台幣的升值壓力及其後遺症。同時,台幣匯率升值的影響並非僅央行必須考量,相關部會也應一起動起來,以減緩整體衝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