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水灌溉 大安農會推皇帝御米

清朝乾隆皇帝破地理防台灣出真主,大安區農會總朝事蔡建宗會勘神秘墓、蜈蚣堤遺蹟,研製雙龍泉水交匯的雙龍米號稱皇帝御米。 (記者陳榮昌攝) 記者陳榮昌/大安報導  甲安埔自古有乾隆皇帝破地理,防台灣出生皇帝之流傳,遺留神秘墓等諸多的遺蹟,呈現出真實度,大安區是 黑、白龍交匯點,稻穀所灌溉的水源被稱為「龍泉」,米殼稱為皇帝米,大安農會策畫生產「雙龍米」號稱(皇帝御米)已告一段落,二十二日總幹事蔡建宗勘查破地理遺蹟表示,最近農會推出最高級的雙龍米,消費者吃到這米,了解到歷史之傳說淵源。 清朝乾隆皇帝破地理防台灣出真主,大安區農會總朝事蔡建宗會勘神秘墓、蜈蚣堤遺蹟,研製雙龍泉水交匯的雙龍米號稱皇帝御米。 (記者陳榮昌攝) 自古流傳,台中大甲溪及大安溪猶如兩條黑、白蛇,包圍著鐵砧山(一顆龍珠),清朝地理師看到星相後預測,兩(溪水)龍泉水交匯,形成雙龍搶珠穴,中國皇帝就應天在台灣誕生。乾隆皇帝所知悉後,為保萬年江山,急派地理師到台灣大甲、大安兩溪旁,以星獸相剋方法破除地理,明說要排地理,暗敗地理。  地理師即在大甲溪水美村金仔孔靠山處興建蛇類最懼怕的「蜈蚣堤」,堤型有頭、有身又有蜈蚣腳,壓住兩蛇交匯,在鐵砧山國聖廟後護堤興築一座「神秘空墓」壓龍珠穴,墓內放有三十六天罡(清朝銅錢)、七十二地煞煤炭,解除皇帝應勢而出。  大安的稻穀是使用雙龍首交匯之龍泉水灌溉,生產最佳的米,有人稱為雙龍米、也要叫皇帝御米。

Read More

國際蘭馨捐助員農助學金

國際蘭馨交流協會提供助學金給員林農工經濟弱勢學生。 (記者吳東興攝) 記者吳東興/員林報導  國際蘭馨交流協會為幫助員林農工經濟弱勢學生安心就學,二十三日提供日校及進修部等十一名學生每人二千元助學金。受惠學生在感謝卡寫下「在求學這條路上,善心人士扶持猶如寒冬中的暖流,我們衷心感謝有如此幸運,能有這份恩惠。」  國際蘭馨協會第十屆理事長洪若茵說,老公徐祺程是員林農工進修部校友,曾經辛苦讀書、不認輸的拚事業,當上家長會長後,常常提到要扶助學弟妹,不讓弱勢兒因家庭經濟問題,而中斷學習。  洪若茵今年剛好當選國際蘭馨交流協會理事長,她向會員們建議提供資源,幫助弱勢學子安心就學、早日脫貧,而協會都是女性會員,大家母愛噴發,一致同意。洪若茵現場加碼送愛心,決定再提供七個名額給學校,希望延伸母愛。她也勉勵學生要更努力讀書,朝夢想前進,有朝一日回饋社會讓這份愛心延續下去。 員農校長林玉芬指出,學校每年大約有百分之三的經濟弱勢學生需由學校募款補助其就學費用,且有百分之一的學生因無法申請到中低收入戶資格,連分期付款也無力繳納,感謝家長會榮譽會長徐祺程引介國際蘭馨協會,也感謝會員們支持弱勢學生的愛心,希望鼓舞學生自信地追求自己的夢想與希望。

Read More

立委質疑潑漆案刑責輕 內政部指檢討社維法

 記者黃必成/台北報導  台灣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遭潑漆,出現被告刑度過輕的聲音,有立委提案修正反滲透法,加重罰則。內政部次長陳宗彥二十三日指出,近幾個事件是否與反滲透法有關,可再思考,目前已針對社會秩序維護法做全盤修正。  內政部次長陳宗彥表示,這幾個事件是否和反滲透法有關,可再做思考,目前我們已針對「社會秩序維護法」做全盤的修正。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昨日就「強化治安與員警權益照顧相關計畫實施成效」,邀請陳宗彥、警政署長陳家欽等人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近期連續發生香港歌手何韻詩、銅鑼灣書店負責人林榮基、「保護傘」餐廳遭潑漆、潑糞等案;有立委認為,境外勢力透過在地協力者以潑漆、潑糞手法,恐嚇政治異議者,因現行法規刑責輕微,讓犯嫌有恃無恐,提案修正反滲透法,加重罰則。  陳宗彥接受媒體聯訪,針對反滲透法修法等議題發表看法,他說,這幾個事件是否與反滲透法有關,可能還要再做思考,但應分兩個層面來看。  陳宗彥指出,第一是違反我國社會秩序這一塊,目前已針對社會秩序維護法做全盤修正、全面檢討。至於反滲透法是否要修法,則尊重立委提案,也可以讓社會大眾來討論。  此外,對於刑法是否對此類犯行加重處罰,陳宗彥表示將會就這一部分進行研議,若有修法的必要會提交給法務部研議。

Read More

新北再增5公托 農曆年前達成年度90家目標

新北市新增設五家公共托育中心昨日在新店央北社宅舉行聯合啟用儀式,市長侯友宜前往央北社宅公托參觀內部環境,直誇設備很好。(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新北市再增設新店央北中山、新店央北二路、新莊頭前、汐止樟樹及汐止金龍等五家公共托育中心,二十三日上午在新店央北社宅舉行聯合啟用儀式;市長侯友宜表示,雖然面臨場地越來越難找,但為了給年輕人一個友善的托育環境及鼓勵生育,市府團隊仍會克服萬難,持續增設公托中心,預計在十二月將再成立六家,於農曆年前達成年度九十家的目標。  市府社會局指出,新設五家公托中心,其中新店央北中山、央北二路二家係由城鄉局社會住宅所提供,另三家則利用學校餘裕空間重新規劃運用,分別收托三十至六十名0至二歲嬰幼兒,共可提供二百一十五個名額。  侯友宜表示,新北市截至目前八十家公共托育中心共可收托四千二百八十二名,全國公辦民營家數總計二百五十九處,共可收托八千六百四十六名幼兒,其中新北市就占了將近一半,若再加上公共托育合作聯盟的一百五十八家私托可收托六千零五十二名,及四千一百二十八名居家托育人員的收托量,全市共可提供一萬七千三百五十一名嬰幼兒公共托育服務,使新北市的家外托育率高達卅五%,遠遠超過全國的平均值。  侯友宜並現場參觀央北社宅公托環境,直誇設備很好,並逗弄帶場的小小朋友,也頻頻鼓勵在場民眾再拚下一胎。他表示,預計下個月中會在三重區新增五家、樹林區新增一家共六家公托,在農曆年前達成年度九十家的目標。  社會局長張錦麗表示,新增設五家公托中心即日起同步開放網路及現場報名,網路報名至十一月廿七日下午五時止,現場報名至十二月一日下午五時止,並於十二月四日上午十時辦理公開抽籤,同日下午二時公告。

Read More

士林官邸菊展 打造童趣樂園

即將於週五開展的士林官邸菊展內的巨型綠雕。(記者吳靈芬攝)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一年一度的士林官邸菊展即將於週五(廿七日)登場。為搶國旅商機,今年除了最吸睛的大立菊外,也以童趣為主題發想,首度與三麗鷗人氣明星布丁狗合作,要讓布丁狗帶大家逛花展,打造「藝菊童遊」樂園。  北市府工務局指出,邁向第十九年的「二0二0士林官邸菊展」,今年展區內不僅有二點五米高的布丁狗綠雕,還有八米高的小精靈花仙子、三米高陀螺綠雕等,要吸引老中青三代同遊士林官邸。  工務局長林志峰在昨天的展前記者會中表示,今年度的菊展主題「藝菊童遊」營造出十三大展區的童趣意象,更可在其中五個展區找到大小朋友都愛的布丁狗蹤跡。「童心未泯」展區以巨型陀螺綠雕搭配古早味童玩;「月之境」展區則是以月亮表面的隕石坑地形特色為創作概念;「牛仔很忙」展區則是以西部牛仔為背景;「我的玩具箱」則是以各色菊花植栽及造型勾勒出兒時心愛的樂高積木、玩具車及歡樂球池。  同時,往年民眾最愛的大立菊,今年士林官邸菊展一共布置有廿一盆,其中十六盆在大立菊展區,其他五盆則布置於各展區;今年菊展一共由廿萬盆菊花布置,有十多種不同的造型菊花綠雕,包括蝴蝶、聖誕樹、愛心等,超級吸睛。

Read More

竹市討海藝術 活化傳統漁村

藝術家就地取材將海邊漂流木與彩色編織結合,打造名為「生生不息」的藝術品,呈現螃蟹與大海怪搏鬥畫面。 (記者曾芳蘭翻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市賞蟹步道周邊近來出現一座白色大貝殼佇立路邊,夜晚化身「發亮珊瑚」引起民眾注意,這是新竹市政府透過農村再生總合計畫,找來曾參與三次台灣燈會的藝術家林純用團隊,進駐美山社區與在地居民激盪,將在地漁民盛裝蚵仔的「古錐籃」,堆疊成偌大的「共生螺旋」裝置藝術,藝術家更就地取材將海邊漂流木與彩色編織結合,打造名為「生生不息」的藝術品,呈現螃蟹與大海怪搏鬥畫面,作品「海味十足」充滿生命力,成為台六十一線西濱快速道路上最奇幻一景。 藝術家林純用團隊將在地漁民盛裝蚵仔的「古錐籃」,堆疊成偌大的「共生螺旋」裝置藝術,創作藝術家與共生螺旋合影。 (記者曾芳蘭翻攝) 香山濕地是北台灣最大的濕地,美山社區是濕地旁一處傳統漁村,是台灣牡蠣養殖的北限,一百年前就有插篊養蚵歷史,所產的蚵(即牡蠣)曾享譽全台,隨香山的蚵農逐漸變少、漁業沒落,新竹市府積極復育香山濕地生態同時,也透過水保局農村再生計畫邀請藝術家進駐美山社區,與居民協力,用海味十足的「討海藝術」活化漁村,將人潮帶進香山、活絡漁村。 藝術家林純用團隊將在地漁民盛裝蚵仔的「古錐籃」,堆疊成偌大的「共生螺旋」裝置藝術,創作藝術家與共生螺旋合影。 (記者曾芳蘭翻攝) 總策展人向家弘表示,透過不斷與居民談蚵村過去生活,才引發藝術家創意,合力打造了兩件作品,這不只是打卡亮點,更呈現香山「討海」的生命故事,被民眾稱做「大貝殼」的作品名為「共生螺旋」,藉此讓外地旅客了解香山除了產蚵仔,還盛產肉螺。  「生生不息」是以漂流木及布繩編織成為海怪觸角,發想來自賞蟹步道,香山濕地常見各式螃蟹,藝術家黃文淵與鄭陽晟發揮想像,打造大海怪與螃蟹大戰畫面,加上藝術家楊海茜用編織呈現大海怪生動觸角,細膩塑造出觸角上大小不一吸盤,瞬間讓純樸小漁村變身海怪爭霸的奇景。  林純用團隊帶在地居民製作染布、繪畫等藝術創作裝飾漁村,希望旅客走進漁村,以尊重態度欣賞「新竹最療癒人心的地方」。

Read More

龍華行動通訊模組測試 與調校類產業環境工廠 揭牌

龍華科技大學校長葛自祥(右一),為桃園市長鄭文燦(右二)等貴賓簡報「5G行動通訊模組測試與調校類產業環境工廠」設備。 (記者陳中興攝) 記者陳中興/桃園報導  龍華科技大學興設的「5G行動通訊模組測試與調校類產業環境工廠」,昨天由行政院長蘇貞昌、教育部長潘文忠、勞動部長許銘春、桃園市長鄭文燦等人完成揭牌;蘇貞昌指出,台灣透過技職教育的訓練,培育生產及組裝人才,並在國家有需要之際,組成台灣國家隊,共同應付險峻疫情,進而讓世界看見並感謝台灣。  蘇貞昌院長說,今天揭牌典禮僅是開始,除了展現政府的決心及態度外,也感謝在龍華科技大學葛校長的領導下,為國家源源不斷的培育優秀人才,讓孩子演出精彩,使其與企業無縫接軌。  龍華科技大學校長葛自祥說,5G發展應用廣泛,人才需求也非常殷切,而龍華科技大學的地理位置鄰近龜山工業區及華亞科技園區,這兩個工業區產值去年已超過一兆一千多萬,遠超過新竹科學園區;加上桃園推動航空城計畫、亞洲矽谷計畫,對5G人才需求非常殷切。  針對調校人才的需求,龍華科大爭取教育部「優化技職校院實作環境計畫」經費,興設「5G行動通訊模組測試與調校類產業環境工廠」」,培育元件模組測試與調校技術實務的人才。

Read More

竹東國小日治物文簿冊 重見天日

竹東國小日治時期「奉安庫」重見光明,尋獲校方文物簿冊,讓竹東國小歷史更加完整。 (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竹東國小是日治時期縣內首批設立初等學校之一,年逾一百廿一年,校內有二個日治時期塵封已久的保險櫃,在新竹縣政府文化局、竹東國小、交大國際客家研究中心與兩河文化協會多方合力之下,十一月讓其內之物「重見光明」,在箱內尋獲完整保存的《竹東公學校沿革誌》,此文物簿冊彌補竹東國小日治時代發展的記憶缺口。  縣長楊文科表示,竹東國小這二個保險櫃是日治時期留下的奉安庫,由於校方難以解開其密碼鎖,藉由文化局「新竹縣文化記憶庫數位典藏機加值運用推廣計畫」辦理,在眾人努力下,找到台北資深開鎖師傅吳坤浩成功解鎖,櫃內發現珍貴文物,成功將文化記憶蒐集、保存,讓現代民眾得以一窺新竹縣歷史面貌。  竹東國小校長彭煥章表示,奉安庫開箱在他心裡醞釀許久,與退休校長林任淳校長見證下,打開奉安庫時,取起出珍貴文物文獻的驚喜與感動,會永遠留存在全校師生心中,這份寶藏《竹東公學校沿革誌》也將保存校內校史室內,讓校史室陳列文獻文物更加完善。  在開箱前,校方舉辦認識校園有獎徵答,讓學生猜一猜奉安庫裡面到底藏著甚麼東西,透過共學活動的設計,竹東國小師生一同揭開奉安庫,讓在地文化保存從小扎根,讓文化傳承不因世代轉換而斷裂、扭曲,甚至面臨永久失去的遺憾。

Read More

爐渣再生路面 花市鋪環保車道

花蓮市垃圾掩埋場以爐渣取代給配,在場區內施做水泥路面及新設圍籬。 (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為改善垃圾場區內路面品質及避免垃圾飛散的問題,花蓮市公所向環保署爭取經費補助並搭配地方配合款,在場區內施做水泥路面及新設圍籬。市長魏嘉賢昨日視察時強調,這項工程首次採用再生粒料的爐渣取代傳統天然給配,不但是花蓮全縣首例,更因為發揮再生利用的價值,兼顧環保及工程品質,落實愛護地球並妥善利用資源的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這項工程有別以往,市公所配合環保署政策,首次採用再生粒料的爐渣來取代傳統天然給配,爐渣來自事業廢棄物燃燒後的副產品,也符合再生利用的價值。這次工程將爐渣做為道路的基底,上頭再灌混凝土,讓路面可以更加紮實得以載重負荷。魏嘉賢表示,運用爐渣替代級配,不但是花蓮全縣首例,市公所希望藉此能成為範例,兼顧環保及工程品質,達成愛護地球、妥善利用資源的目標。  市公所指出,垃圾衛生掩埋場改善工程向環保署爭取經費補助並搭配地方配合款,工程總經費為九百三十萬元,施工內容包括水泥路面鋪設六百一十七點五米以及新設圍籬六百五十八米,該項工程在今年七月開工,目前已經完工。其中爐渣的總載運噸數達五百九十八噸。

Read More

竹縣高鐵橋下第三期工程 開工

新竹縣高鐵橋下第三期預計112年完工,竹北到竹科車程減少20分鐘,造福廣大上班族。 (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高鐵橋下聯絡道延伸至竹科第三期工程,全長約一點三公里,總經費高達十七億,北起新竹縣竹東鎮中興路,往南銜接新竹科學園區力行路。廿三日舉行開工典禮,工期九百個日曆天,預計一百一十二年六月底完工,新闢「竹北高鐵特定區」直達「新竹科學園區」的交通路網,車程將減少十五到廿分鐘。  內政部長徐國勇表示,眾所期盼高鐵橋下第三期終於動工,將可有效紓解竹科至新竹高鐵站,以及中山高竹北至新竹交流道長期壅塞現象,讓竹科工程師上下班更通暢,並串聯起大新竹自行車道,帶動起地方產業、觀光發展,達到新竹縣市「軸線翻轉」。  縣長楊文科表示,該工程未來開通後,將創下的新竹縣交通新里程碑,並串連高鐵新竹車站特定區、新竹生醫園區、二三重都市計畫區、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竹科三期等區域,也盼徐部長多加支持延宕已久的後兩案,帶動區域產業發展及竹縣未來卅年榮景。  內政部營建署北區工程處長曾正宗表示,高鐵橋下第三期工程,為一兼具交通、景觀、排水、自行車道等,並具人本理念及功能需求的道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