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強生已主持會議討論英國硬脫歐的因應對策。(路透,資料照) 英國於一月底脫歐之後,至十三日談判最後期限仍未能與歐盟達成自由貿易協定,眼見越來越逼近三十一日過渡期底線,英國與歐盟只能延長談判,而且雙方都不排除可能出現無法達成協議的英國「硬脫歐」局面,一旦如此,英國與歐盟所受到的傷害勢必加深。從英國脫歐所造成的沉重代價來看,台灣應深思,是否應以政治力或鼓動民粹力量阻撓兩岸經貿正常發展?
二0一六年六月二十四日,英國脫歐公投結果揭曉,脫歐以百分之五十一點九的得票率獲得通過,但贊成留歐的得票率也高達百分之四十八點一,顯見英國國內對於脫歐、留歐存在近乎旗鼓相當的對立。儘管公投結果讓英國脫歐成為定局,但接下來的脫歐之路卻還坎坷難行,負面效應也逐一浮現。
英國與歐盟是於二0一七年六月展開談判,但歷經多次破局、英國國會三度否決英國政府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脫歐期限也一延再延,導致當時的英國首相梅伊辭職而去。二0一九年七月二十三日,繼任首相的強生承諾將於二0一九年十月三十一日實現脫歐目標,並於十月十七日與歐盟達成協議,但旋即遭到國會擱置,至十月二十八日僅能獲得歐盟同意將脫歐期限延至今年一月三十一日。
今年一月二十九日,英國與歐盟開始針對自由貿易協定進行談判,一月三十一日英國正式脫歐,但至十二月三十一日之前仍屬過渡期,英國尚可適用歐盟規範。但英歐談判仍在雙方各有堅持之下難以達成共識,至七月一日英國請求延長過渡期的截止日,不但依舊沒有完成談判,英國也沒有再提出延長過渡期的要求,這為十二月三十一日之後英國硬脫歐增加了許多風險。
儘管英國與歐盟將十三日訂為決定是否放棄談判的最後期限,但由於雙方仍無法突破漁權、國家援助規範、爭端解決機制三大關卡,只能再延後談判期限。由於距離過渡期截止日已一天天逼近,十二日強生主持會議討論英國硬脫歐的因應對策,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更於十一月二十五日公開表示,歐盟已為硬脫歐做好準備。
英國已為脫歐付出約一點五六兆元台幣的「分手費」,硬脫歐又會帶來多大的損失?據估計,英國將因此失去四點億五人口的零關稅、零配額出口市場,明年GDP將減少兩個百分點;六成仰賴進口的生鮮食物可能短缺,製造業供應鏈將受衝擊,倫敦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將受到挑戰;去年對英國的境外直接投資(FDI)金額年減百分之六,流入歐洲的FDI更下滑百分之十五。英國央行總裁貝利直言,硬脫歐對英國的長期衝擊,將比新冠肺炎疫情還要嚴重。
除了經濟損失之外,一旦英國硬脫歐,英國與歐盟雙方的漁船就不能像脫歐前一般自由到對方經濟海域捕魚,英國已準備四艘軍艦待命護漁,比利時前首相伏斯達以「我們是你們的盟友和夥伴,不是你們的敵人」評論英國軍艦護漁。過去英國海關不須針對歐盟進口產品執行通關作業,硬脫歐之後每年將多出二點七億筆通關申報。
英國與歐盟經貿關係密切,逆勢而為的脫歐因此必須付出沉重代價;而台灣對大陸出口依存度持續攀升至歷年新高紀錄,試問,蔡政府該不該逆勢而為繼續操作「反中」、阻礙兩岸經貿正常往來,卻由台灣人民承受代價與風險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