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重達
網球才剛打沒3球,啪的一聲球拍線斷了,沒帶備用拍,朋友借醫師的球拍打,竟然還打得盡興。隔天,右手肘外側開始疼痛;醫師知道,被網球肘附身了。
因為使用的不是自己的球拍,關於球拍的任何係數完全陌生,在強度高、時間較長的運動狀態下,身體得花更多的力氣去應付這些壓力,受傷的機會自然往上竄升。執拍運動,例如網球、羽毛球,上肢、尤其手肘首當其衝,肱骨外踝拉傷俗稱網球肘,是最常見的運動傷害。
肱骨外踝是前臂控制手腕向手背伸展肌肉的發源地,肌肉與骨頭交界處面積比起肌肉本體相對小,可以想像單位面積得承受多大的壓力、拉力、張力…。
再加上交界處血液循環較差,癒合能力自然就不好。這些原因使得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肱骨內踝拉傷)很容易變成慢性疾患。
很多人會先休息一陣子,等不痛後再復出江湖,卻打沒兩天就傷勢復發,甚至變得更嚴重。有些人接受復健治療,主要做熱療、局部超音波、肌肉電刺激、甚至打振波,好些了,打打看又復發了。有些醫生偏好做局部注射,最基本的就是打類固醇。現在種類更多:再生療法打葡萄糖液、玻尿酸、自體血小板,不一而足,打之後症狀也許消失或緩解一陣子,但大部分的病患又復發了。
受傷會使手腕伸肌肌群肌力下降,繼續做高強度運動只會持續給受傷的組織壓力,肌肉會越來越無力,陷入惡性循環。上述的治療方法沒辦法很見效,復發機會高。完全休息不運動、肌肉無大負擔,當然症狀會緩解;可是,當病患自覺不痛,以為好了,再去運動,肌肉負擔再上升,症狀馬上附身,也許變得更嚴重,仍然陷入「痛的惡性循環」,那受傷的醫師如何解救自己呢?
(作者∕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