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威傑醫師指出,由於顱咽管瘤的位置鄰近許多重要結構,手術時須特別留意,才不致影響其他重要結構。(記者謝國金攝)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一位64歲的吳先生因自覺右側無力,且家人也發現他最近記憶力變差,經醫師檢查發現,他的顱底長了一顆雞蛋大小的腫瘤,病理診斷為顱咽管瘤,因此影響他的生活,所幸在接受手術切除後,整體恢復良好,並持續在門診追蹤。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曾威傑表示,顱咽管瘤的發生率約占所有顱內腫瘤的5-6%,雖然屬於良性腫瘤,但腫瘤位置多位於顱底,容易影響並壓迫周邊的視神經、頸內動脈、大腦前動脈、腦下垂體、下視丘等,因此容易出現視力衰退、視野缺損、壓迫腦下垂體而生長發育遲緩、尿崩、頭痛、性早熟或遲熟等症狀。顱咽管瘤是先天性的病症,因人體在胚胎時期分化過程不完全而造成,根據腫瘤生長速度及位置的不同,各年齡層都有機會發作。
曾威傑醫師指出,由於顱咽管瘤的位置鄰近許多重要結構,若在手術過程中造成任一神經、動脈或垂體受損,則會導致許多病狀發生,嚴重可能危及生命。因此顱咽管瘤的手術困難點在於,不僅要盡可能的完全切除腫瘤來防止復發,還要避免手術對腫瘤周圍的重要結構造成傷害。若手術無法完全移除腫瘤時,可針對殘存的部分輔以放射線治療,可以幫助控制80-90%的腫瘤。
雖然個案吳先生的症狀並不是顱咽管瘤典型的臨床病況,但幸好其警覺性夠,及早就醫檢查,才能順利恢復健康,因此曾威傑醫師提醒民眾,不要忽視身體的症狀反應,如有出現異狀,一定要盡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