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整體疫情穩定,台北市各商圈經濟逐漸恢復活絡。圖為民眾在迪化街小吃攤外等待取餐。(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全台近期擴大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對象,疫苗是否應混打引發討論。公衛專家指出,根據海外5份混打新冠肺炎疫苗的相關研究,不論是AZ和BNT混打,還是AZ和莫德納混打,都顯示混打疫苗組相對於不混打,都有較高的中和抗體保護力。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陳秀熙帶領的研究團隊,21日透過「新冠肺炎防疫科學線上直播」,台北醫學大學教授嚴明芳也與會分析近期國外的疫苗科學實證。
嚴明芳表示,他整理出5份國外混打疫苗研究,包括西班牙、德國(2份)、英國、瑞典,有4份是研究混打AZ和BNT,另一份最新的瑞典研究則是混打AZ和莫德納。5份研究都顯示,混打疫苗組相對於比較組(不混打),都有較高的中和抗體保護力。
針對混打疫苗是否會使人體有不良反應,嚴明芳指出,根據國際研究顯示,目前發現混打後會出現一些「局部不良反應」,最常見的是注射部位疼痛、紅腫、淋巴結腫大等,但目前國外研究的個案,都沒發現有全身性不良反應(如疲累、發燒、頭痛、肌肉關節疼痛等)。
他也提到,在最新一篇瑞典研究中,針對88名曾施打1劑AZ疫苗的醫護人員,第2劑分成2組,分別施打AZ和莫德納。結果發現混打組有較高的中和抗體保護力,雖然2組對南非變異株(Beta)的抗體濃度都下降,但混打的保護力仍較高。
嚴明芳說,目前國外已採用混打的國家,包括加拿大和歐洲多國開放AZ加BNT、莫德納;韓國和越南開放AZ加BNT。比較特別的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巴林開放中國大陸國藥加BNT;泰國開放科興加A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