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金順
夜晚寫完了一首詩後,看了時間,已是七點四十五分了。
於是騎著單車循國華街二段而去,然後轉到了保安路,終於找到了蔡三毛豬血攤,幸好不是周末或假日,不然在那小小的店面內,座無虛席,連要搭個座位都不太可能。這裡空間狹窄,只擺了五、六個桌子,人一多,連個轉圜的餘地也沒有。
我不知道為何會選上這麼一攤來夜祭自己的五臟廟,可能是因沖著店名而來吧?蔡三毛,俗得很道地,也很市井,無遮無掩的貼著地氣而行,像是那洪荒裡的小名一聲喊,純樸而宏亮,叫得村落裡都有了回聲。
而在這裡,小吃也很道地,平民百姓裡常有的一湯一飯,湯是豬血湯,飯卻是肉燥飯,尋常裡的尋常,庶食裡的庶食。簡便,入味,很適合類似我這種兩袖清風的寫詩者胃口。而詩無價,絞盡腦汁,也只換來臉書的一兩個讚,但飯還是要吃,湯也還是要喝的。於是此刻,叫一碗瘦肉肉燥飯,可以填一填空空的胃腸,再叫一碗豬血湯(其實應該叫一碗豬腦湯),補一補耗費腦力的大腦,之後,飯飽湯足,又有力氣可以回去繼續寫詩,繼續貼在臉書讓人按讚。
而肉燥飯在北部叫滷肉飯,名稱各異,而且在材料上也是稍有不同。根據某達人的解說,滷肉飯的滷肉醬料是將豬肉絞碎後,再置入滷汁中去滷,滷到肉全進味,近於靡爛就功成圓滿了;至於肉燥飯的肉燥,則是將豬的三層肉切成了丁狀,放到了鍋中來煮,同樣是煮到入味,澆到白飯上,讓粒粒晶瑩的白飯,都沾上了濃香的油脂味,吃入口中,香到了舌尖上的味蕾都會忍不住跳起舞來。但乍看來,肉燥飯和滷肉飯,其實沒有太大差別。我也曾常常光顧台北艋舺夜市的四方阿九滷肉飯,滷肉綿密不膩,入口即化,滷汁濃香讓人回味,若再加上一碗苦瓜湯,就更是胃暖腸實,心滿意足了。
至於蔡三毛的肉燥飯,可選肥瘦兩種,一般上我都是會選瘦肉燥,畢竟肥肉燥油量太高了,不適合年歲漸老,BMI指數越來越高的人。瘦肉剛好可以讓醬收乾,納入到肉渣之中,混著醬汁,乾爽而不膩,沾著飯粒,緩緩的在齒間咀嚼,感覺別有味道。
此刻,國華路二段與保安路交叉路口的夜色降得更低更低了,燈光照不到的地方,漆黑一片。而店內則是人聲沸騰,已經是八點了,顧客卻走了一批又來了批,似乎未曾斷絕。我突然想起自己剛剛寫完的詩中一段:吃得只剩下餘生的牙齒╱仍還必須繼續╱吃下自己肥膩的夢╱以及,越來越無味的一段╱愛情故事了。
時間踮著腳尖無聲走過,我把肉燥飯扒完後,喝著豬血湯,卻不經意地看著店內掛在牆上的一幅對聯:「湯頭火侯真來味,讚賞府城小吃王」。那兩行隸書,不知出自誰的手筆,乍看倒有幾分氣勢,而在府城能以肉燥稱王,其實也相當不簡單,畢竟這一類庶民飯食,說是普通,但要讓人吃了,除了飽肚,還能回味,也就顯得難能可貴了。
肉燥飯是陪著許多人走過他們每一階段歲月的輕快美食,早期因物資匱乏,吃肉不易,因此一般民眾都會買幾塊五花肉剁碎煨煮,再加上了醬油、姜、蔥頭、八角、冰糖、小茴香和胡椒粉等,攪在一起滷煮,澆上飯,香噴噴的可以吃上幾天,簡單而易飽。現在夾在人群中吃碗肉燥飯,加上顆魯蛋,幾塊油豆腐和一碗豬血湯,當然不是一種憶苦思甜的自我省思與覺悟,而是它已經成了古老美食的一種,國民化的濃香裡有久久總要吃一次的美好享受。
這店簡陋而不起眼,如肉燥飯那般,但在這裡卻已是三代承傳了,因此來此吃飯,也是來吃時間,吃一種府城的在地味道。因此吃完這碗肉燥飯,就像寫完一首詩那般,要留在腹內沉澱一下,感受肉燥與米粒之間的飽足感,或感受滷味裡的醇香瀰漫,實實在在的,感知生活裡一飯一餐, 都是得來不易之事啊。
付了錢後,我跟老板說,可以拍下他鐵桶裡的肉燥醬汁嗎?老板帶著狐疑的眼神,以為我想要偷取甚麼秘方似,又不好意思拒絕,最後終於還是讓我拍了一張照,並在我要跨出店門前時問了一句:拍照要貼臉書喔?
我喔了一聲,回了一句:呷飽沒事做,拿來寫詩啦。
說完後,嘴角終於忍不住牽起了笑意,笑紋也把府城的夜色,長長的,拉成了夏夜裡溫暖而飽滿的心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