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住宅價格季指數從107年第2季起就有升無降。(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根據主計總處公布的調查,去年全台空閒住宅約一百六十六萬宅,較十年前增加十點四萬宅;另據內政部調查,今年第一季全台住宅價格季指數為一一0點六一,而民國一0一年第三季僅為七十八點九六。這兩項數據凸顯,這十年來台灣不但空閒住宅不斷增加,而且住宅價格也持續攀升。如此的情況,不但讓居住正義難以實現,更令人擔憂年輕世代是否離居住正義越來越遠?
主計總處日前公布去年人口及住宅普查,有關於住宅部份,去年為八百九十九點二萬宅,但空閒住宅(係指該住宅無人經常居住,但其中包括待售、代租或其他原因而目前未使用之住宅)有一百六十六萬點四宅。回顧過去普查所呈現出的空閒住宅情形,一九九0年為六十八萬宅,二0一0年約一百五十六萬宅,令人納悶:到底是怎樣的供需狀況導致台灣空閒住宅會越來越多?
當然,從定義來看,空閒住宅並不等同於空屋,但調查同時顯示,扣除偶爾使用的空閒住宅,「目前沒有使用」的空閒住宅數也占總宅數的百分之十三點一,或可看出空屋數仍在走高。另一方面,空閒住宅數包括度假用、家戶的第二間房,此一數字持續增加,對照起同一調查中,去年租用住宅數較十年前增加約六十八萬宅,某種程度反映了「肥者越肥,瘦者越瘦」的景況。
房地產市場有其特殊性,但價格仍是不可或缺的考慮因素。依據內政部營建署編制的住宅價格季指數觀察,其基期為民國一0五年全年的一百,一0七年第二季起就有升無降,去年第四季到今年第一季還上漲了百分之二點二五。一0七年六月某網路媒體公布一項「台灣房市交易信心調查結果」,百分之四十點七的三十九歲以下青年有購屋的打算,但其中超過五成必須家人資助才買得起。問題在於,有家庭資助的青年可以一圓自有住宅夢,沒有家庭資助的青年能怎麼辦?這會不會加重社會階層分化?
或許,政府會認為年輕族群的薪資也在增加,算是朝向自購住宅邁進一步。但是,前年「OURs都市改革組織」在「無殼蝸牛三十週年」發布「青年安居重中之重」新聞稿,指陳住宅制度改革延宕,「導致較三十年前更沉重的居住負擔惡果,成為八0後的青年蝸牛世代不可承受之重」。日前,立委蔡璧如、邱臣遠公布一項資料,民國一00年可以買到第一間房的年齡為三十至三十五歲,今年已「長大」到三十五歲到四十五歲。顯然,年輕族群的薪資成長,仍讓他們敵不過房價上漲的壓力,買房的時程只能再往後延。
青年難買房,但租屋卻也是個不小的負擔。根據內政部營建署編制的「租金指數」,全台灣房屋租金價格也是一路向上,民國一0五年七月為一00點0二,今年七月已到一0四點五二。五月份國民黨青年部針對青年族群進行網路調查,百分之七十認為租金負擔過重。由於,整層住宅分割出租符合屋主追求高租金收入的需求,長期研究台灣房地產市場的學者張金鶚因而發現一個租屋市場的怪現象:住宅品質愈低、租金單價愈高。須知,會想以低租金住進整層住宅分割為雅房、套房的房客,絕對以年輕族群居多,他們不但買不起房,連租到的房也品質、甚至安全堪虞,這讓他們情何以堪?
眼見空閒住宅越來越多,房價越來越高,青年們吶喊「居住世代不公」並不令人意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