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偉
【我們都知道--2004年1月在臺灣上映的好萊塢賀歲片《末代武士(The Last Samurai)》,故事劇情就是以發生在日本明治維新初期--1877年「西南戰爭」做為背景改編而來的。其中由渡邊謙飾演的勝元,角色就是來自明治維新三傑之一的西鄉隆盛;日本青壯輩名導原田真人跨刀飾演的大村,則是影射西鄉的政敵大久保利通。但你可能想不透由美國影星湯姆克魯斯(Thomas Cruise Mapother Ⅳ,1962~)飾演的美軍軍官──納森․歐格仁上尉(Captain Nathan Algren)到底影射的人是誰!?我覺得那代表了兩種意義:一是告訴世人--美國人在「明治維新」中所扮演的導師角色;二是投射了--曾經擔任美國駐廈門領事的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的身影。李仙得又名李讓禮;1830年8月26日生於法國的望族,巴黎大學畢業。1854年和美國紐約著名律師的女兒克拉‧維多利亞‧莫洛克(Clara Victoria Mulock)結婚後移居美國紐約,1861年南北戰爭爆發,李仙得選擇效忠北方聯邦,由於他替紐約的第51師召了募100多名志願軍而被北軍任命為少校連長,他親自率領這支部隊前往北卡羅萊納州參戰,幾經轉戰他最後編入格蘭特將軍的直屬部隊,並晉升為上校官階,1864年5月在一場戰役中左眼及鼻樑被子彈貫穿,造成左眼失明,不得不於當年光榮退伍,並獲准破格晉升為准將。南北戰爭結束之後,由於跟他一起並肩作戰的同袍好友格蘭特將軍(Ulysses Simpson Grant,1822~1885)選上美國第十八任總統(後來連任第十九任美國總統),因此派他於1867年出任美國駐廈門領事兼理淡水、雞籠、安平、打狗領事事務。
李仙得在上任之初,就遇上了1867年3月12日的羅佛號(the Rover,或譯為:羅妹號)的海難事件,之後還有--隔年(1968年)的樟腦走私戰爭--導致英國海軍茄當(Gurdon)率艦砲擊安平事件、以及數不清的教案、商務糾紛…等,不管那一件事,我們都可以看到這位獨眼龍將軍的身影。就因為如此頻繁的接觸臺灣,所以李仙德被視為「臺灣番界」通,而這些經歷對他在1874年「誘導」或是「引導」日本對臺灣屏東發動侵略戰爭──即「牡丹社事件」有相當大的幫助!
只是近來愈來愈多的研究也顯示,日本並不單純的是因為受到李仙得的誘導才在1874年發動所謂的「征臺」之役,當然也不可以將日本後來會走上軍國主義之路也推給李仙得。因為這些研究都有可能是受到日本學界長期以來的脫罪論誘導所致,隱瞞了日本早就有的侵臺意圖以及潛伏在日本文化中的侵略因子。或者說,李仙得的確在對於日本發動侵臺戰爭佔有關鍵地位,但這其中其實包含了相當複雜的國際政治陰謀與算計,而我們也不能忽略,明治維新之後受到西方列強影響所產生的--日本帝國主義,恐怕才是主要因素,當然李仙得的個人野心絕對是構成日本對外擴張的因素之ㄧ,他的角色充其量只是個獻策的謀士罷了,大家不過是狼狽為奸,相互利用而已,套句俗話就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捱」。
但不管如何,李仙得也是最早提出「東亞文明月彎」概念的人:他在1873年給日本政府的備忘錄中清楚的指出:「日本、朝鮮、琉球、臺灣這個半月形地區,在日本領導下,將是亞洲現代化的重心,為了亞洲未來的繁榮,日本向臺灣用兵,既是應然,也是必然的。(日本海軍部文件JN-R34-F44937-45)」這個概念正是日後日本所謂「大東亞共榮圈」的源頭。(註一 )就如《後藤新平正傳》一書所言:「這個年輕的帝國,正在開始實施由李仙得忠告而發起的堅固的新國策--大陸政策,即北起樺太,南到臺灣,由一連串島嶼完成對支那的半月形包圍,更要控制朝鮮和滿洲,否則就無法保障帝國的安全,控制東亞的時局。這就是李仙得提出的建設性的策略。此策略刺激著日本年輕的領導者們,不久就成為我新興帝國的國是。」(註二 )】
李仙得(Charles W. Le Gendre);1830~1899--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美國人與臺灣的第一次接觸~是要「租借買入」還是「直接佔領」?!
根據歷史記載,近代第一位登陸臺灣的美國商人是利極登.奈伊(Gideon Nye‧Jr.,1812~1888 )。他在1833(清道光十三年)21歲時,與幾位兄弟在中國廣州成立了「奈伊兄弟洋行」(Nye Brothers & Co.),從事鴉片、糖、茶的進出口生意。他在1853年寫信給美國駐華代辦、也是多年好友的彼得.伯駕(Petter Parker,1804~1888),建議美國政府出兵佔領臺灣南部的紅頭嶼,就是現在的蘭嶼,作為美國遠東太平洋航線的基地,但未獲得任何回應。到了1855年(清咸豐五年)奈伊兄弟洋行與另兩家美商威廉士洋行(William, Anthon & Co.)、羅賓內洋行(W. M. Robinet & Co.)合作,賄賂當時擔任臺灣府知府與按察使銜分巡臺灣兵備道(前身為:福建分巡臺灣兵備道)的滿州大臣裕鐸(任期1854~1858),雙方並簽訂密約,利吉登.奈伊取得了臺灣樟腦出口獨占權及使用打狗港(今高雄)的特權。從1855年到1857年間,利吉登.奈伊投資了約45,000美元作疏濬港口河道以及建築碼頭與貨棧之用,同時期出口的貨船有78艘,運輸出的貨物價值達50萬美元。相對的利極登.奈伊則必須對打狗一帶提供足夠的海上武力,來保護與對抗海盜的侵犯。就因為這樣,美國國旗在打狗海邊飄揚了一年多,但也因此嚇阻了當時猖獗的海盜。(註三 )
另外早在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時,利極登.奈伊的兄弟湯姆士(Thomas Nye)於搭乘克爾派號商船(Kelpie)經過臺灣海峽時遇到船難而失蹤,利極登為了營救他,除了向中國政府施壓外,也不斷的向美國政府求援,請政府派兵船、人員到臺灣搜救。(註四 )就因為他的奔走,美國政府曾先後派了四批軍艦來臺灣海域巡邏,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打破日本鎖國政策的海軍提督派里(或稱為:佩里,Mathew Perry)於1854年6月29日曾派亞伯特上校(Captain Abbot)和辛克萊少校(Lieutenant Commander Sinclair)分別率領了兩艘軍艦--「the…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