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榮以「糞菌移植」治療骨髓移植後發生排斥與感染狀況的血癌病患,治癒腹瀉與血便狀況。 (北榮提供/中央社)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1名39歲急性白血病(AML)女性患者骨髓移植後,出現嚴重急性腸胃型反排斥反應(GVHD),腹瀉不止甚至出現血便,生命垂危。經「糞菌移植」將正常人腸道細菌種入病人腸道,成功治癒腸道感染,完全控制急性反排斥反應,移植至今1年多病況穩定,血癌亦無復發跡象。
台北榮總血液科主任高志平說明,該個案家住中部,罹癌後首次化療初步穩定後轉至北榮;接受加強化學治療等待骨髓移植時,血癌再度復發。醫師發現,復發的血癌細胞帶有一種稱為FLT3-ITD的基因突變,預後不佳,讓王小姐幾乎想要放棄;但在孩子與先生不斷鼓勵下,決定接受治療。
在北榮血液科團隊治療,以及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的協助,在非完全吻合配對的情況下,完成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骨髓移植)。但由於血癌細胞帶有基因突變,特別是已經復發過的病患,骨髓移植後仍有很高的復發風險。移植團隊希望儘快減少預防排斥藥物藥量,讓個案儘早恢復身體免疫力,對抗血癌細胞,避免復發。
移植後近3個月,患者發生極為嚴重的急性腸胃型反排斥反應(GVHD),終日腹瀉不止,甚至出現血便,屬於最嚴重的第4級,死亡風險極高;使用類固醇與各種免疫抑制藥物效果不佳,並因免疫力低下合併敗血症與困難梭狀桿菌腸道感染,病況危急。
高志平說,經與胃腸科微菌叢實驗小組討論後,決定採經下消化道內視鏡進行腸道微菌叢移植術(FMT,又稱為「糞菌移植」),將正常人的腸道細菌種入王小姐腸道,治療困難梭狀桿菌感染,盼同時改善嚴重腸胃型急性反排斥反應。
初步治療後,該個案曾短暫出現腹脹現象。1、2週後,腹瀉與腸道出血症狀明顯改善;再給予第2次的細菌種植,胃腸道症狀完全緩解,不僅困難梭狀桿菌的腸道感染成功治癒,急性反排斥也獲得完全控制,移植後一年多病況穩定,無復發跡象。
高志平表示,維持腸道內正常細菌種類,可對抗困難梭狀桿菌等致病的細菌,同時改善病人的免疫力。以腸道正常細菌(微菌叢)移植術治療骨髓移植後的急性反排斥併發症,國外研究顯示有成效,上述個案是國人少見的成功案例,值得進一步研究運用、作為醫界治療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