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試所的高畜黑豬之選及產業國際化,榮獲「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殊榮。(記者張淑娟翻攝)
記者張淑娟/新化報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對黑豬品種選育及研究耕耘多年,成果豐碩,一九九四年自日本引進梅山豬二公三母飼養於畜試所,如今繁衍成群,還育成高畜黑豬新品種,日前畜試所的高畜黑豬之選及產業國際化,榮獲「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殊榮。
畜試所指出,由日本引進的梅山豬再經過畜試所高雄種畜繁殖場,善加利用及雜交選育改良後,育成「高畜黑豬」新品種,並於二00七年十月命名,如今畜試所再以「高畜黑豬之選育及產業國際化」的選育推廣成果為題,參加財團法人生技醫療科技政策研究中心,所主辦的國家新創獎甄選,獲頒「第十八屆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殊榮。
畜試所所長黃振芳表示,由於黑豬的選育過程動輒數代、花費十年以上時間,而且基因選種相關技術又須跨單位合作,當年主要計畫主持人、現場業務主辦人及技工同仁多已離開原職單位或已退休,所以這次參選是指派當年高畜黑豬選育計畫的主持人許晉賓為代表,團隊成員包括高畜黑豬主要育成單位-畜試所高雄場場長楊鎮榮、主任張伸彰、助理研究員黃憲榮、技佐彭麟量及畜試所的助理研究員李秀蘭、畜試所臺東場主任王漢昇及畜試所已退休的前副所長王治華與屏東科技大學教授張秀鑾所共同組成。
黃振芳指出,高畜黑豬的選育始於民國八十六年,當年曾因國內爆發口蹄疫,導致無法引進民間優良種公豬而中斷選育工作一段時間,隨後研究員許晉賓於八十九年擔任計畫主持人,帶領畜試所高雄場同仁繼續進行種豬繁殖、基因篩選、性能檢定與後裔留種等工作,終於在九十八年完成品種命名任務,然後再接續辦理種豬登錄、推廣及品種權技術移轉。
黃振芳表示,有鑑於黑豬研究團隊在高畜黑豬之選育、營養研究與種豬推廣上表現亮眼,不斷與產業界簽訂種原技術移轉契約,成為畜試所自行選育新品種以來最成功耀眼的家畜品種之一,因此由黑豬研究團隊準備書面資料,參與角逐「第十八屆國家新創獎」甄選,果然榮獲「國家新創獎-學研新創獎」殊榮。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