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切兒童疫苗進度 高市議員李喬如籲未達一定覆蓋率前線上教學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疫情升溫威脅兒童安全,高雄市議員李喬如四日議會總質詢關切兒童疫苗施打進度與覆蓋率,她表示,若未達一定覆蓋率前改為線上教學,建議市府做好準備。市長陳其邁答覆說,學校採實體及線上課程混合模式,將視疫情隨時調整。 高雄市議員李喬如關切兒童疫苗施打進度與覆蓋率,她表示,若未達一定覆蓋率前改為線上教學,建議市府做好準備。(記者吳文欽攝) 李喬如指出,高雄市五至十一歲兒童人數有十五萬四千七百餘人,目前政府已開放兒童施打疫苗,除莫德納外,輝瑞BNT將於五月中旬到位。 李喬如說,若未達一定覆蓋率前考慮改為線上教學,待覆蓋率達成後再恢復實體上課,而雙薪家庭恐無法配合線上教學,市府應研議協助機制。 陳其邁答覆表示,五月二日起於偏鄉及特教學校施打莫德納疫苗,目前施打率約五成,待輝瑞BNT疫苗到位,將緊接開放第二波施打;線上教學方面,去年各級學校已做過演練,疫情演進過程中,學校採取實體及線上課程混合模式難以避免,將視疫情狀況隨時調整。 李喬如同時指出,旗津區中洲三路一二九巷東西向道路打通工程,住戶已同意且完成土地徵收卻遲遲未開闢,要求市府於今年底前完成;輕軌綠園道唯獨鼓山二路一八二巷往南至興隆路段尚未開闢,是輕軌建設一大敗筆,建議市府逐年編列預算,完成工程。 陳其邁答稱,中洲三路一二九巷工程於去年申請中央補助遭否決,今年將爭取明年預算,若中央不補助,市府就來做;鼓山二路一八二巷開闢方面仍須和地主溝通。 台泥開發案完成至今已十年未進行土地規劃使用,李喬如說,政府讓利多年,台泥應針對其開發土地妥善規劃,但至今未有積極作為,建議市府儘速要求台泥土地落實開發內容,不要再擺爛!

Read More

高市議員劉德林憂市府防疫鬆弛 要求各局處上緊發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疫情延燒,高雄列為疫情高風險區,高雄市議員劉德林四日議會總質詢擔心市府進入防疫鬆弛階段,要求各局處上緊發條因應疫情發展。 高雄市議員劉德林總質詢擔心市府進入防疫鬆弛階段,要求各局處上緊發條因應疫情發展。(記者吳文欽攝) 劉德林指出,高雄確診病例五月三日已達八百一十八例,累積感染人數達五千零八十七例,高雄原本為防疫前段班的模範生,現在卻是疫情高風險區,讓市民憂心忡忡。 劉德林認為,歷經二、三年的防疫工作,市府行政單位已展現疲態,今年三月疫情飆升後更有鬆弛現象,希望市府各局處咬緊牙關,繼續撐下去,陳其邁市長應提出最佳防疫政策,而非每天公布病例數據。 陳其邁答覆表示,市府防疫任務是全體總動員,依防疫工作性質互相支援和調派,病例則採輕重症分級醫療。劉議員特別要求教育局加強校園防疫,建置連繫網絡,同時做好補習班、幼兒園防疫,落實防疫策略及SOP。 劉德林也為防疫及醫療人員加油打氣,但抨擊中央疫情指揮官陳時中「擔心快篩試劑太便宜會引起囤積」的說法,他說,陳時中無法體會人民的惶恐,中央應尋求公衛專業人才擔任指揮官,希望陳其邁向中央反映。 陳其邁答覆說,市府自今年一月起,市民有發燒現象就可領取免費快篩試劑,高雄目前沒有中重症病例,他會努力守住市民健康,中央和地方對防疫工作都非常努力。 面對通貨膨脹造成物價上漲的影響,劉德林關切水利局工程發包不順問題,他表示,水利局預算執行率落後,水利工程大多停擺,八成的工程標不出去,市府應提出因應之道。水利局表示,物價上漲增加三成工程費用,影響工程進度。 鳳山區人口卅五萬六千多人,成為高雄首善之區,劉德林要求陳其邁說明鳳山建設藍圖;陳其邁說,鳳山中城計畫以衛武營為核心引進新產業,並在五甲地區提出三生計畫,銜接亞灣區發展。

Read More

【藝元想像】光之行者 藝術的節點|李品濤

DFUN 首頁http://www.dfunmag.com.tw 有別於在臺灣行走多年的許多藝廊,近年才在臺北中山區落成的LIGHTWELL,前身是在南西商圈佇立50年的老房,經過主理人李品濤的重新檢視,找來跨領域的當代設計師、藝術家共同討論,為空間重新定位,轉化成現在獨一無二、首間結合「時尚選品店」與「藝術展覽空間」的新型態複合場域,空間中最獨特的一景是原生保留的老天井,陽光從天空自然灑落貫穿空間,加上藝術家高德亮的裝置藝術作品與天井融合,讓七彩光譜隨著自然光的變換之間,與藝術品對話、與觀者內心交換視覺感受。李品濤分享網路的蓬勃,許多事物都能數位線上體驗,唯獨藝術,只有親身感受才能感受其能量,LIGHTWELL規劃為複合式場域,也結合虛擬實境科技以及數位技術運用,便是希望能成為藝術與大眾之間新舊交錯的節點,打破距離,讓人們放下藝術遙不可及的印象。 ▍ 「藝術空間與其跟隨以白牆為底,更重要的是要知道為了什麼目的採用。」 LIGHTWELL 主理人 李品濤 專注於時尚零售及表演藝術產業的創業者。除了經營時尚品牌代理公司及自創複合式零售空間外,還有投資音樂劇劇團。LIGHTWELL空間落成後屢獲獎項如:2021 臺灣 TINTA金邸獎 優勝獎與人氣獎、2021 英國 Deezen Award設計獎Longlist入圍、2021 美國 IDEA設計獎銀獎、2021 德國 ICONIC Award設計獎Selection、2021 日本 Good Design Award、2021 美國 Architecture MasterPrize Design of The Year、2021 美國 LIT Lighting Design Award Winner等。 起點不做百分百 李品濤分享,最初來到中山這個老房,只想在一樓做選品店,對於樓上二、三樓,還沒有那麼百分百明確的規劃,一直有變動的靈感跟想法,不過他想著「選品店」這個起點,在現代網路這麼發達,店內大部分商品,只要消費者有心都可以自己上網找到國內外的購買方式,而反思「實體店存在的價值是什麼?當大部分東西不再需要透過店家作為管道,實體店面能夠提供什麼?」,他此時分享自己另外音樂劇的事業來比喻:「劇場都有導演、作曲家、編劇,三個人角色不同,但目標都是這個空間,用三個不同角度述說一個空間,會需要很多時間討論前期,最後透過這三個角色結合的願景,成果就會越完整。」 當房子還是工地時,他請來JYC STUDIO的施苡竹從建築空間出發、洋蔥設計團隊從logo品牌識別出發,以及剛開始也沒有想到要設置一個裝置藝術品,他只是想要「光」進到空間,加上熱愛藝術的心,同時也有收藏的愛好,便找來燈光藝術家高德亮,三個不同領域的角色一起來討論這個空間的可能性,經過不停的碰撞討論,發覺想做的實體店,是「感受,是體驗。」 LIGHTWELL 2_3F 天井不規則開窗   雙重複合 遺世獨立 網路無法提供,且讓人必須要親臨現場體驗的店,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餐廳、酒吧等,尤其在中山區,更是美食餐廳林立,非常熱鬧的市中心,在這個地區,每個店家要留住人流,讓人想要進入空間,勢必要下足功夫做功課,思考要給人們什麼特別體驗?李品濤分享自己本身喜歡藝術,經常參觀各式各樣的展覽,而中山區附近僅有光點臺北、臺北當代藝術館等,因此萌芽靈感,「藝術能帶來的感受是無法被網路取代的體驗。」,當他們進行田野調查,回顧中山區的歷史脈絡以及環境風氣,發覺它的定位不像是信義區完全的商業中心,鄰近臺北車站、總統府,因此保留許多年代感的痕跡,未被快速商業化拆除,歷史精神尚存,但同時新的事物、新的商店不斷進駐,便形成了獨有新舊交錯的複合城市風。 起點靈感汲取自這個背景,李品濤分享,初心探索藝術在商業空間的可能性,希望在新舊交錯的位置上做展覽空間,「能夠成為藝術與大眾之間的節點,發現藝術其實很近,讓平常很少主動踏入美術館的人們,有了接觸藝術的一個好起點。」,進入LIGHTWELL空間就像走在中山新穎的熱鬧街頭,偶然與具有歷史的老故事相遇,兩者間呼應自身定位,兩兩雙重複合特質,組成臺北都市叢林裡遺世獨立的藝術點。中山區的歷史風格與保留的老天井互相呼應,並翻新四周以現代韻味美感的裝潢呈現,抬頭一望,卻發現獨漏了天花板沒翻新!原來是施苡竹建築師的特別設計,老天花板看得出過去使用灌漿、木板夾製成,這個技術現在已不復見,如果是建築相關背景的人來到空間,一眼就能看出這是70年代落成的建築,增加空間深一層次的意義;鵝黃色磨石子樓梯也是特別保留的舊設計,有別於一樓商空使用灰色、現代摩登感的義大利水模石,兩兩建材之間也呼應著新舊。環環相扣的空間巧思,希望在細細品味的過程中,發現老式風格被浪漫保留,看見這棟建築走過歷史的痕跡,共同感受新舊交錯的衝突感,進行內觀、對話。 LIGHTWELL 2_3F 藝文展覽空間   光之行者的空間靈感…

Read More

拉高輕重症分流收治年齡 80歲以上長者才送醫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社區疫情持續擴大,確診病例遽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四日表示,為擴大醫療應變量能,即日起調整輕重症分流收治原則,包括八十歲以上長者、一歲以下幼童、懷孕三十六週孕婦及中重症確診個案為收治對象,其餘採居家照護。 指揮中心表示,鑒於國內考量Omicron病毒株特性,係以輕症及無症狀為主的快速傳播模式,為擴大醫療應變量能,即日起調整COVID-19確定病例輕重症分流收治原則,以確保醫療量能及確定病例即時獲得醫療照護。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收治新制對象除中重症確診者外,無症狀或輕症之八十歲以上或懷孕三十六週者,收治於醫院;無症狀或輕症之兒童,包括出生未滿三個月且有發燒、出生三至十二個月且高燒三十九度以上,且經醫師評估有住院治療必要者,收治於醫院。 其餘年齡七十至七十九歲、六十五至六十九歲且獨居者、懷孕三十五週以內,或無住院需要但不符合居家照護條件者,安排入住加強版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年齡六十九歲以下,且符合居家照護條件、非六十五至六十九歲獨居者,採居家照護。非收台條件之兒童,符合居家照護條件者採居家照護;不符合居家照護條件者,則由照顧者陪同收治於加強版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 此外,不符居家照護健康條件之無症狀或輕症確診者,如本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要求希望採居家照護,經醫療人員評估後,得採取居家照護。 至於無症狀、輕症之血液透析病人,得依地方衛生局規劃,安排居家照護,並於指定之透析診所或醫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療。 指揮中心表示,醫院收治之無症狀或輕症確診者,住院天數以不超過五天為原則,倘經醫師評估已無住院醫療需求,且符合解除隔離條件者,得由醫院先行安排出院;未符合解除隔離條件者,下轉返家進行居家照護至隔離期滿。確診者所需解除隔離治療通知書等行政表單,得由醫院通知衛生局補行開立。

Read More

黃偉哲宣布「大船來了」 健康綠洲特色公園啟用

以「大船來了」為發想的「健康綠洲公園」,四日由市長黃偉哲主持完工啟用典禮。(記者吳孟珉攝) 記者吳孟珉/台南報導 原本破舊的南區公六十一原臨時健康市場暌違二十年後華麗轉身,以「大船來了」發想特色主題完成「健康綠洲公園」,四日由市長黃偉哲主持完工啟用典禮,打響台南市第一座,以全新主題開發的特色公園。小朋友則迫不待地「上船」冒險,興奮溢於言表。 黃偉哲表示,健康綠洲公園的總工程經費達三千三百萬元,完全由市府支出,未獲中央補助,但為了讓市民朋友獲得更好的休憩環境,這筆經費市政府還是得花,健康綠洲公園各方面的設施都是最高品質,不怕跟人比較。 工務局表示,健康綠洲公園經過一年多的施工期,已通過遊戲場的安全合格檢驗,公園占地近二公頃。 因應運河河畔地理特色,打造三百五十坪的特色遊戲場域,以一六六一台灣船為發想,建構一艘二十五公尺乘以十二公尺的複合遊戲船,船體自下向上分為三層:地面層的船艙區、一點八至二公尺的甲板區以及五至八公尺的瞭望塔;三節船體各自具攀網、大滑面滑梯及攀岩牆的挑戰區,中央上攀爬塔,仿台灣船雙桅,分別建構五公尺及八公尺滑梯的中控區,以及末端仿出海就戰的長約二十五公尺的雙軌滑索區,還有長約五十公尺的遊戲巷,加上遊戲場兩側分有弧形花架與林蔭座椅,結合洗手洗腳池,不僅可以讓孩子們玩得盡興,也讓陪伴者在公園中舒心愉快。 另外,公園有近三公里的大小迴圈散步道可供居民散步運動,並與台積電攜手栽植逾三百株的喬木。園內還設置廣大的簡易停車空間,並為親子活動需求,新設含親子廁所的公共廁所,以仿清水模及樹幹綠色金屬支撐柱,將建物自然巧妙地融入公園景緻中。 市府持續推動特色遊戲場公園,目前已完工有十三座,施工中有三座,將於今年陸續完工,另外還有十一座正規劃設計。

Read More

5/4本土確診飆增28420例 新北染疫人數首破萬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再升溫,單日確診逼近三萬,新北市則首度突破萬例,另中重症也一口氣新增七十七例,其中五例重症,另五例死亡個案中,一名二十多歲女性無慢性病史,接種三劑疫苗,但染疫後病程惡化,僅六天即宣告不治。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四日公布,國內新增二萬八千四百二十例本土個案,較前一天成長兩成,且新北市則首度突破萬例。六十七例境外移入(二十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中重症也一口氣新增七十七例,新增五例死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新增本土病例年齡介於未滿五歲至七十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一萬一百五十一例,另千例以上縣市依序為:台北市五千五百三十八例、桃園市四千八百一十四例、台中市一千六百八十例、高雄市一千零二十一例、基隆市一千零三例,另台南市七百九十五例,也逼近千例大關。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新增七十七例中重症,有五例重症。另五例死亡個案為二男三女,除一名二十多歲,其餘為七十多至九十歲以上。 其中最年輕的女性死亡個案有接種三劑BNT疫苗,沒有慢性病史,四月二十六日開始有發燒腹瀉,當天家用快篩陽性,晚上採檢PCR陽性,二十九日腹瀉未改善,且腹痛、嘔吐,送急診時發現血壓不穩,診斷敗血症收治加護病房。隔天病情惡化,氧氣需求高,插管呼吸,有使用瑞德西韋與類固醇、免疫調節劑、抗生素,但五月一日出現心室顫動,急救無效過世。因排除其他細菌感染可能,死因新冠肺炎敗血性休克,併多重器官衰竭。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據統計,今年直至五月三日止,共十四萬零七千八百零四例本土確診,其中十四萬七千四百二十七人為輕症或無症狀,占比為百分之九十九點七五;中症個案共三百二十九人,占比百分之零點二二;重症累計四十八例,其中二十八人死亡,占比百分之零點零三,解隔離人數為八十四人。

Read More

CAR-T細胞治療新突破 「頭裝導航、尾放炸彈」擊殺癌細胞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癌症治療從傳統手術切除、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至近二十年來標靶治療與免疫治療相繼問世,有了相當大的突破,不僅能從下游端控制病情,減少嚴重副作用發生,同時也能維持甚至提高治療成效。然而對於標靶治療,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暨中國醫藥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教授周德陽坦言,臨床上使用仍有其限制,包含癌症復發後難治療及無法預防癌細胞轉移等。因此,「免疫治療」也成為目前國際間致力研究與開發的主力方向。 免疫細胞治療 如同在體外訓練一批「免疫軍隊」 過去人體為何無法控制癌細胞生長,即因癌細胞表面有可躲過免疫識別的腫瘤抗原,而免疫治療藉由強化自體免疫細胞辨別及毒殺癌細胞的能力,協助治療癌症。周德陽院長說明,目前免疫治療可分為兩種,一為「免疫抗體治療」,透過補充外來單株抗體藥物來強化自體免疫功能,然而因抗體藥物會經過全身循環,作用強度易遭稀釋,治療成效與持續性常不如預期。 第二種「免疫細胞治療」則是在體外訓練及活化一批免疫細胞後再送回人體,包含細胞激素誘導殺手細胞(CIK)及樹突細胞(DC),以及最近才通過特管法的Gamma Delta-T細胞。 新一代CAR-T細胞讓癌細胞避無可避 未來發展性高 Gamma Delta-T細胞為一種擁有多重細胞特性的免疫細胞,周德陽院長指出,其特色在於它並非藉由「抗原」辨識癌細胞,而是透過癌細胞產生的代謝物來追蹤,因此即便癌細胞再度產生突變,它也還是能成功找出癌細胞所在位置。 而目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已累積300多名以免疫細胞進行免疫細胞治療的案例,經統計約有七成以上的療效,其中少數患者腫瘤甚至完全消失。另外,因細胞免疫治療是藉自己的免疫細胞去攻擊癌細胞,故副作用相對其他療法更小,能協助患者在面對疾病時仍保有生活品質。 「頭部裝導航尾部裝炸彈」 中國附醫再改良CAR-T細胞 隨著醫學發展,免疫細胞治療在2017年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T cell)細胞出現後,又跨過一個新的里程碑。作為首例以人為基因修飾出來的人類免疫T細胞,周德陽院長比喻,CAR-T細胞就像在原始免疫細胞頭部接一個精準導航系統–CAR(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嵌合抗原受體)、尾部裝一顆炸彈(裡面裝滿如腫瘤壞死因子、免疫激素等可誘殺癌細胞之激素),一找到癌細胞隨即引爆,治療成效可高達80%-90%。但遺憾地是,目前臨床上僅能用於血癌治療,對癌症占比80-90%的實體腫瘤如肺癌、乳癌或肝癌等來說,仍無法有效突破,因此,中國附醫研究團隊也正致力找出讓CAR-T細胞治療對實體腫瘤發揮作用的方式。 經過多次改良與實驗,中國附醫研究團隊發現,若將原始CAR-T細胞透過基因轉換做成「CAR-Gamma Delta-T細胞」,似乎可有突破性地發展。因Gamma Delta-T細胞表面無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所以即便使用異體細胞培養,送回患者體內不會產生排斥,使用前也無須再進行血型配對。新一代CAR-Gamma Delta-T為異體移植,有利於用健康免疫細胞輸給癌症病人,提供了即時及更有效性。 而除了T細胞的選擇不同之外,中國附醫團隊也在CAR-Gamma Delta-T細胞上加裝了一個免疫抗體。周德陽院長指出,過去CAR-T細胞治療無法對抗實體腫瘤,即是因為使用CAR-T細胞治療一段時間後,癌細胞會分泌抗原來抑制CAR-T細胞,而加裝抗體可協助中和癌細胞分泌之抗原,等於同時具備免疫細胞治療及免疫抗體治療的優勢。周德陽院長更樂觀地表示,目前在前端動物實驗及細胞實驗中,都已看到異體CAR-Gamma Delta-T細胞治療的良好效果,現也向美國申請認證,準備要進入第一、二期臨床試驗。 多維列印癌細胞 藥物篩檢、試驗新武器 此外,擁有獨家多維列印技術的中國附醫研究團隊,藉由在體外製造擬真度高達90%的癌細胞生長環境,3D列印出患者體內腫瘤,包含血管增生情形、抗藥組織及癌細胞微環境等。不僅未來可協助測試CAR-Gamma Delta-T細胞治療效果,也能提供其他藥物於臨床上實際運用之前,更準確的試驗成果。 該團隊指出,多維列印現已可實際培養出絕大部分的癌細胞,周德陽院長提到,過去實驗室中的藥物試驗多以細胞培養為主,但是實際藥物投放並非如此單純,雖也有人在實驗小鼠上培養「人工癌細胞」,但此方式成本太高,非長遠之計,且用來移植的細胞通常非患者本身細胞。周德陽院長說:「民眾可以試想,同一種藥物在不同人身上使用起來,效果本就不盡相同,這樣做出來的試驗是否能貼近真實世界結果,發人省思。」 以肺癌為例,即便施做基因檢測後,確認患者為EGFR基因突變陽性,進而篩選出五種可用之標靶藥物,以現行方式仍為從「第一線、第二線、第三線...」來依序找出適合患者的藥物。然而,周德陽院長強調,癌細胞惡化不等人,若因此而錯過可治療的黃金時間,後續治療難度也會倍增,事前進行藥物篩檢,可協助讓患者盡早接受適當藥物治療,不需「以身試藥」。 行醫多年觀念仍時時更新 周德陽持續追求「正確」之路 周德陽院長分享,自己從醫多年,臨床上常遇患者難耐受化療、放療所帶來的副作用,且若成效不彰,改換二線藥物後,可能又要承受其他副作用。有些患者乾脆就說:「這樣比死還難受,我乾脆不要治療了!」讓周德陽院長不得不省思,「現在的治療真的是對的嗎?」所幸近幾年來,癌症研究快速發展,提供更多資源與技術,讓醫界、學界擁有空間去嘗試,找出能兼顧患者生活品質及療效的治療方式。 參考資料: https://www.canceraway.org.tw/page.php?IDno=3455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暨中國醫藥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教授周德陽坦言,臨床上使用仍有其限制,包含癌症復發後難治療及無法預防癌細胞轉移等。因此,「免疫治療」也成為目前國際間致力研究與開發的主力方向。

Read More

確診先天性心臟病先別慌 有「它」幸福人生不是夢

陳世杰主任強調,先天性心臟病是不可忽視的嚴重兒童心臟病之一,尤其台灣少子化的影響下,每一個孩子都是未來的主人翁,必須獲得妥善的治療與照護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約莫30年前,一名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的鄭姓男童,由於家境貧窮,無法負擔心臟開刀龐大手術費用而放棄治療,不幸在小學六年級就往生,父母悲痛欲絕。亞洲心血管影像學會及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前秘書長、臺大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陳世杰醫師表示,當時診斷、治療技術尚未成熟,因此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的開刀死亡率高達一半且治療費用昂貴,所幸現今有健保的助力及醫學突破性的發展,台灣的腳步更獨步全球,不僅能精準診斷,更能精準治療,目前心臟病病童手術失敗率已小於5%。 心臟只有雞蛋大 惟精準診斷才能精準治療 陳主任強調,先天性心臟病是不可忽視的嚴重兒童心臟病之一,當父母被告知寶貝確診時,總感到徬徨無助,尤其台灣少子化的影響下,每一個孩子都是未來的主人翁,必須獲得妥善的治療與照護,然而在多年前,健保尚未實施時,父母至少要賣掉一棟房子才能救活病童,往往產檢時發現胎兒罹患先天性心臟病,只得進行人工流產,相當可惜。 尤其早期診斷只能透過超音波或心導管進行檢查,其中心導管是一種侵入性的檢查方法,有休克、出血的風險性;至於超音波,即便到了現代解析度越來越高,檢查上仍有不少死角,有些病童甚至進行開心手術時,病灶才會被發現。「每個小生命得來不易,都是父母的心頭肉。不論是檢查還是手術治療,新生兒的心臟如雞蛋般大小,手術困難度,猶如雞蛋裡挑骨頭,因此開刀前必須要做到精確診斷,才能正確治療。」 直到1995年,先天性心臟病診斷有了重大進展,當年陳主任因緣際會,加入鑽研兒童心臟病研究先驅呂鴻基教授所引領的團隊,引進可做心臟檢查的電腦斷層(cardiac CT)儀器,當年是亞洲第一、全世界第八部電腦斷層機器,讓病童擁有最正確精準且非侵入性安全的方式完成診斷,到目前發表的國際學術論文有150多篇,參與制定亞洲心臟影像使用及診斷標準,並且受邀到各國發表演講傳授知識經驗。 透過3D列印 複製一顆真實的心臟模型 而後,陳主任與團隊戮力同心,持續應用心臟斷層於各類心臟病,然而不管是超音波或電腦斷層的平面影像,對於家屬來說難以理解,因此於西元2000年左右,建立起「3D立體心臟影像」的應用,這個創新的應用對心臟外科、小兒心臟科醫師在治療上的評估與說明更加方便,對家屬而言,則能更直接了解病童心臟病灶的模樣。「不過先天性心臟病是病灶立體構造很複雜的疾病,光利用3D的影像仍有所限制…」因此,陳主任進一步開發以3D列印的技術,終於2005年複製出全世界第一個與病人真實大小尺寸的心臟模型,為此也讓醫師能於術前反覆練習、模擬複雜的先天性心臟病手術進行方式,著實達到精準治療的效果。 不只單看心臟結構 要能保障處置的療效 不少父母擔心孩子接受心臟電腦斷層檢查有曝露於輻射的疑慮,陳主任表示,目前最新的機器擁有極低輻射線,按受檢者體重有時約等同傳統胸部X光5張的劑量;另外陳主任也持續開發研究心臟磁振掃描攝影(cardiac MRI)的檢查應用,其同樣為非侵入性及安全,且毫無輻射的負擔,MRI的強項在於,開完刀的患者除了使用電腦斷層追蹤器官的結構,目前已經可以使MRI即時觀察評估「心臟動態及其腔室血管內血液動力學變化」4D的影像。這些評估可用來更加保障每一個患有先天性心臟獨特病灶的孩子,處置後都能和正常人的功能一樣,幫助病童都能順利長大並維持正常生活,「病童就能好好上體育課、活動量與生活作息與一般人沒有差異…」透過多元的檢查工具,從出生到成人都能獲得全面的治療與照護,因此陳主任的台大醫院先天性心臟病醫療團隊二度獲得SNQ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殊榮。 台灣的生育率已是世界倒數有名的低,每一個孩子都是寶貝,也是未來社會國家的支柱,陳主任表示,經由整個醫療團隊的努力,從精準診斷到治療及術後追蹤評估,目前台灣的先天性心臟病患者,已有超過三分之一強年齡大於18歲的成人了,更需要各式精準影像的定期追蹤,以早期發現問題,好提早介入處置,維持更好的生活品質,讓先天性心臟病不再是家庭孩子幸福人生的一道阻礙。

Read More

糖尿病患者治療新福音 微創縮胃曠腸手術助穩糖不復胖

中國附醫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辛明哲主任提醒,糖胖症患者應接受專業醫師協助,誤信偏方而錯失黃金治療期 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一名53歲的郭先生(化名)是一位小兒麻痺身障者,由於行動受限加上創業壓力大,因此養成了不良的飲食及生活習慣,體重從70公斤暴增到130公斤,因擔心身體出狀況而主動至醫院檢查。結果發現不只罹患了高血壓及高血脂,糖化血色素還超過8,已經接近糖尿病重症患者!經過口服藥物及針劑治療後,體重雖有稍微下降,但糖化血色素還是居高不下,因此在與醫師討論後,採用「微創縮胃曠腸手術」並搭配「新一代腸胃道切割吻合器材」治療後,目前體重已經減至80公斤,且空腹的糖化血色素指數也連帶降低至5.8的正常值,生活品質也因此明顯改善。 糖尿病患者新觀念 減重能夠改善糖尿病! 中國附醫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辛明哲主任表示,隨著飲食及生活習慣的改變,根據臨床統計資料顯示,至少有三分之二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都有過重或肥胖的問題,而當糖尿病合併肥胖問題就稱作「糖胖症」。糖胖症患者若沒有及時治療的話,恐引發腎衰竭及心血管疾病,造成死亡率大幅上升,因此若能在早期將體重減重5%至10%,就能減少胰島素阻抗問題,並且改善糖尿病及併發症發生機率。 微創縮胃曠腸手術搭配減重穩合器 縮短手術及術後恢復時間 辛明哲主任說明,目前針對糖胖症患者,若使用口服或針劑治療後,仍無法有效控制體重及血糖的話,就建議採手術治療。傳統的縮胃手術,是透過改變胃容量讓患者減少食物攝取,儘管短期內可以達到減重效果,但以中長期來看仍有部分患者出現復胖問題,而對中長期的糖尿病病人來說,抗糖尿病的效果較不顯著;目前新型的微創縮胃曠腸手術,除了縮小胃容量外,還可以調整小腸工作長度,改善食物吸收效率達到減重效果,另外90%的糖尿病初期患者,甚至有機會可以不需再使用任何降血糖藥物。 辛明哲主任補充,過去傳統手術因手術時間較長且必須手工切除及縫合,對於患者與醫師來說都是相當大的挑戰,但拜醫療科技進步之賜,現在透過「微創縮胃曠腸手術」並搭配「新一代腸胃道切割吻合器」後,手術時間能大幅縮短至一個半小時,且術後患者僅需在醫院觀察兩天即可出院,對於糖胖症患者來說是一大福音。 肥胖型糖尿病成因多 專業醫師助穩糖不復胖 辛明哲主任提醒,造成肥胖型糖尿病的因素非常複雜,民眾千萬不要誤信坊間減肥偏方,避免傷害健康,建議還是要交由專業醫師協助,透過完整醫療團隊整合治療,並讓患者養成正確的飲食及運動方式,才能真正遠離糖尿病,達到減重不復胖的生活習慣。  

Read More

高市議員黃文益促市府借鏡桃園 提高補助「催生」

高雄市議員黃文益質詢促高市府借鏡桃園,研議提高生育補助。(記者吳文欽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台灣少子化問題已成為國安危機,高雄市議員黃文益四日議會總質詢時指出,桃園市祭出全國最高生育補助,去年粗生育率已遙遙領先其餘各都,建議高雄市借鏡其他城市優點,在財政允許的情況下研議是否適當提高生育補助,讓更多待在高雄的年輕夫婦願意生養孩子。 黃文益指出,去年桃園市粗出生率達百分之八點九,遠超過全國平均值百分之六點五五,也與其他五都拉開距離,若再進一步觀察六都生育獎勵金,目前高雄市針對第一、二胎各補助二萬元,第三胎以上補助三萬元。 他說,在六都中與新北市並列第三,反觀桃園每胎補助三萬元,雙胞胎每胎補助三點五萬元,三胞胎更是每胎補助四點五萬元,「下重本」策略似乎已產生效果。 黃文益強調,近年來高雄市為了增加人口,在經濟、青年等諸多政策領域上都做了很多努力,未來如財政狀況允許,或許也應該在生育補助上酌予加碼,讓更多高雄市的年輕夫妻敢生、願生。 市長陳其邁答詢表示,高雄市出生率與同期相比有增加趨勢,這與月嫂到家服務時數增加等原因有關,這種坐月子服務若折算成現金,可能有三、四萬元的價值,此外高雄增加公幼、公托數量的速度遠超以往,以公幼為例,今年會再增加三千多個名額,是歷年來最多,好的育兒環境對於降低家長負擔也是重要的一環。 黃文益強調,高雄雖在很多部分做得不錯,但還是應借鏡其他城市好的地方,目前桃園在粗出生率上確實已跟其他縣市拉開差距,他仍建議市府好好思考是否適當增加生育獎勵。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