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丹溫泉拚觀光 訴說抗日故事

龜丹溫泉山有抗日古戰場,還有供奉抗日義士的廟宇。(記者張淑娟攝) 記者張淑娟∕楠西報導 龜丹溫泉區主要交通軸線南一八六終點是罕見紀念抗日義士的廟宇─鐵谷山宮,對此,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研提的「龜丹溫泉觀光遊憩整體規劃案」出爐,短期將營造鐵谷山宮周邊遊憩據點,將讓這群抗日義士的故事被看見。 在玉井區設置有噍吧哖抗日義士余清芳等紀念碑和公園,而比余清芳抗日更早期,且是台灣第一批抗日義士的歷史卻一直被隱沒於南一八六線終點的鐵谷山宮小廟中,廟前還有一座在昔日抗日古戰場出土的「抗日旗地」石碑,至於廟中所供奉的則是抗日烈士方大戇、劉德杓及陳荷等三人神位。 由於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委外推動龜丹溫泉觀光遊憩整體規劃案,溫泉山的抗日事蹟總算被提及,在地溫泉業者賴金瑞表示,目前楠西區文史工作者正努力尋找當日在溫泉山放廣坪的抗日旗地所在,期還原歷史原貌,而鐵谷山宮供奉的抗日烈士是台灣最早一批抗日義士,但大家都只知道余清芳,卻鮮有人知溫泉山抗日的方大戇故事,如今適逢「鐵谷山抗日123週年」紀念,也樂見風管處將鐵谷山宮列入龜丹溫泉區遊憩據點營造。 賴金瑞表示,方大戇在當時擔任曾文溪防搶工作,即類似水警隊長一職,台灣割日之後,他與劉德杓、陳荷等組抗日義勇軍,一八九九年以鐵谷山放廣坪為基地,駐紮千人,由方大戇擔任總指揮,劉德杓任元帥兼參謀,陳荷任副元帥,這可說是台灣抗日第一批義士。

Read More

國策顧問黃先柱告別式 總統頒褒揚令

總統蔡英文(右) 昨天南下七股,參加國策顧問黃先柱告別式,頒發褒揚令表彰黃先柱對民主的貢獻。(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七股報導 國策顧問黃先柱告別式,八日早上舉行,包括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同場參加,蔡英文頒發褒揚令,表彰黃先柱畢生為民主深化而打拚;市長黃偉哲頒發卓越市民狀,送「民主抬轎者」最後一程。 四月二十三日因病過世的黃先柱,告別式選在老家七股區西寮西興宮廣場舉辦,民進黨重要的黨政人士紛出席,包括監察院長陳菊、桃園縣長鄭文燦、屏東縣長潘孟安、立委郭國文、林宜瑾、林俊憲、賴惠員等人。現場氣氛肅穆隆重。 告別典禮上播放追思影片,並由蔡英文頒給家屬褒揚令,內政部次長陳宗彥等人也替棺槨披蓋上民進黨旗,黃偉哲頒發卓越市民狀、賴清德擔任點主官、立委郭國文故人事略介紹。黃先柱的兒子黃俊菖則代表家屬感謝總統、副總統及多位政要名人、親友參加追思會。 身為民進黨創黨重要成員的黃先柱,早年投身民主運動,致力開拓台灣民主,畢生為民主深化打拚,在提攜後進上不餘遺力,可說是在地的民主導師,長期擔任賴清德的幕僚,兩人交情深厚,賴清德將黃先柱當成是政治與人生中的良師益友。

Read More

染疫虛弱 吃粥可補元氣

中醫師陳勇利表示,傳統上吃粥可以調養身體、補元氣,能快速幫助染疫病患恢復體力。  (記者陳金龍翻攝) 新冠藥物可能造成腹瀉 四神粥很適合調養 切勿湯泡飯反而造成腸胃負擔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染疫後,身體虛弱,甚至易腹瀉,中醫師說,傳統上吃粥可以調養身體、補元氣。藉由爐火將米粒中的澱粉糊化,把胺基酸、葡萄糖都釋放出來,分解成小分子,讓身體更好吸收,因此特別適合居隔在家、體力不足的人食用。 台中臻品中醫院長陳勇利指出,清代黃雲鵠在其「粥譜」中說粥是:「一省費,二味全,三津潤,四利膈,五易消化。」其中「易消化」說明粥就是一種能快速幫助病患恢復體力的食物。 陳勇利表示,如果微燒而喉嚨不痛,可吃香蔥粥:用適量瘦肉、薑絲、蛋、香蔥煮粥,熱熱的吃、流些汗,汗出、熱就稍退。如果發燒又有點喉嚨痛,可以先用桑葉15公克、菊花10公克、煮1.5公升的水、沸騰20分鐘,再拿這些水、來煮上述的香蔥粥。 肺臟在中醫的顏色屬白色,煮稀飯時候,表面黏黏糊糊的白色米湯,對肺臟是非常好的食材,中醫有一固肺的藥帖-「百合固金湯」,可以用百合、白果、杏仁各20公克來煮粥、加上一點冰糖,適合久咳不癒病患。 陳勇利說,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用久,難免胃腸過冷、有腹瀉之虞,四神粥適合調養這種腹瀉。煮四神粥,是以淮山、蓮子、芡實與茯苓各藥材等分量,也可用薏仁取代茯苓,加水煮成粥即可,不過勿直接用湯泡飯,以免增加腸胃負擔。 如果沒有米、也可以用四神湯。四神湯是乾隆下江南時因水土不服、上吐下瀉,用來治癒的藥方,「四臣子」中藥藥材蓮子、淮山、芡實、茯苓,等量比例加上豬肚熬煮,有利濕、健脾胃、顧腎補肺、養心安神、增強免疫力的功效。12歲以下小朋友若未打疫苗,染疫後胃口大減,可用四神粥補胃氣。 古代名醫李時珍曾說,粥是第一補人之物。他一生辛勞,為了編著「本草綱目」耗費了大量心血。他75歲去世,這在當時這已經是高壽了,從事如此繁重的工作,他還能健康盡天年,粥的養生、功不可沒。新冠肺炎往往耗損精力,想要補元氣、又不能太補,可用黑豆、紅棗、枸杞、百合各10公克和芡實、蓮子、山藥各20公克,搭配適量的香菇與花生煮成元氣粥,相當有益。

Read More

〈生活休閒〉處處美術館 台南品藝文饗宴

搭著台南雙層巴士,走訪安平、舊城區,藏有許多特色藝文空間。 台南是文化首都,近年來政府興建許多藝文場所,也吸引許多愛好藝文民眾,無論是運用老屋或新建房舍,成立藝廊或藝文空間,當代藝術氣息蔓延府城,讓台南不只擁有巷弄美學,更型塑處處是美學館概念。 台南新藝獎成立十年,跳脫傳統文化形式,鼓勵青年創作,也帶動整個台南藝術圈,許多愛好藝文者,從原本欣賞、典藏,最後分享,甚至成立空間,介紹更多藝術作品給大眾,希望讓更多人懂得藝文、欣賞藝文,讓生活美學融入你我生活,串連台南景點,進行小旅行,也成為你我休閒時,最佳踏訪之路線。  圖與文/記者林雪娟 運河旁的索卡藝廊不定期推出當代展覽,大面玻璃讓民眾行經亦可抬頭欣賞藝術作品。  安平區 巷弄水岸藝象萬千 以熱蘭遮城起算,台南即將迎來四百年,安平除美食、古蹟,融合新舊獨特氛圍,安平近年來如雨後春筍般,在巷弄中、水岸旁,成立複合空間、藝文空間,也成為台南代表性特色之一。 ■索卡藝廊∕安平藝象 位於運河旁,主打當代藝術的索卡藝廊,不定期推出展覽,大面玻璃,讓民眾匆促行經,也可抬頭欣賞令人賞心悅目的藝術作品;近日成立的安平藝象,走的是質樸路線,在其內可以享受手作柴燒陶藝作品所帶來的溫度感受。 水色藝術工坊擁有木作和白色玻璃兩空間,各自營造精彩。 水色藝術工坊樓上有知名的烏邦圖書店,人文氣息濃厚,來杯咖啡、閱讀好書,在窗台享受運河美景。 ■水色藝術工坊 來到運河星鑽另一頭的水岸,水色藝術工坊擁有兩個空間,木作空間和白色玻璃空間各自營造不同的精彩,也帶給民眾不同的驚喜;水色樓上則有知名的烏邦圖書店,來杯文青咖啡、閱讀一本好書,在窗台享受運河美景,微風吹拂臉頰,放鬆心靈,這時,深覺身處藝文台南,是一件多麼美好的韻事! 神農街內的古老建築靈魂裡,裝載許多藝術、設計夢,可說是台南的「藝術一條街」。  舊城區 老屋新藝風華獨具 舊城區不只古蹟林立、小吃隨處,推開老宅,讓人驚訝經過巧手設計和布置,老宅流露出萬種風情,從食、衣、住、行、育、樂等各方面,老屋陪伴著人們,在舊城老屋裡,飄散出濃厚的當代藝文氣息,軟硬體兼具,讓你在充滿魅力的老屋空間,感受顏料、複合媒材所帶來的震撼感受。 加力畫廊建築前身為信用合作庫,保留金庫空間,成為空間內最有故事的展區。 ■加力畫廊∕德鴻畫廊 位於老街區友愛街的加力畫廊,建築前身為信用合作庫,保留銀行金庫空間,提供藝術家於金庫內展示作品,也成為空間內最有故事的展區;擁有百年歷史的湯德章公園,最為民眾熟知的名稱為民生綠園,對老一輩來說,以「石像」稱之,更備感親切,在充滿文化歷史氛圍的德鴻畫廊,推門入內,前衛又大膽的作品,赫然入眼簾,帶給人無比的視覺震撼;逛完展,不妨至附近老屋BAR HOME品嘗風靡全台的獨特調酒,舊式洋房建築,晚霞滿天後,中山路小巷內竟排著長長隊伍,就是前來朝聖民眾,若無預定,可說是一位難求! 舊城區內老屋BAR HOME,可品嘗到風靡全台的獨特調酒。 老街是台南這座城市裡,最有人情味風景,遊逛神農老街,古老建築靈魂裡,裝載是人們對台南的理想和憧憬,更是大眾必訪文青聖地,獨特風格的手作小物、藝術工作室、特色酒吧、甜點美食,都匯集於全台南老屋建築保存最完善的老街上,更可以「藝術一條街」稱呼。 弎畫廊讓當代藝術和老式建築的新舊對話。 ■弎畫廊 在赤嵌商圈,當代藝術和老建築的新舊對話,也精彩上演,新成立的弎畫廊,和洋融合的老屋和工廠,巧妙融合為一,建築內部保留歷史面貌,透過復古裝飾,呼應建築老靈魂,當代藝術呈現其中,絕對是最衝擊、最令人記憶深刻的滋味。許多空間配合新藝獎展出新銳藝術家作品,將年輕新元素帶入老宅內,為舊城區點亮藝術人文新氛圍。 台南當代藝術發展十年來,透過公私協力,帶動數個私人美術館與藝文空間成立,成功培育上百名藝術新秀,經由資源整合,串連周邊景點,更促進城市觀光與文化發展,舊空間賦予當代藝術,結合商圈發展,假日時,不妨來台南安排一趟藝文小旅行,細細品味流動在台南這座城市的藝文饗宴。 甘樂阿舍空間經常推出特色展覽,帶動城市內藝文對話交流。

Read More

德醫馬培德 慕名來台學中醫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國際針灸碩士學位學程副主任馬培德,感謝中國醫藥大學,並在中國醫藥大學授課。(記者陳金龍翻攝) 取得中國醫大碩士 現任附醫中醫部研究醫師 同時持有中西醫執照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國際針灸碩士學位學程副主任馬培德,已在台灣定居12年,是一名持有台灣中醫執照與德國西醫執照的醫師,並在中國醫藥大學授課。聽他說中文,很難想像中文不過是馬培德的第4語言。 助理教授馬培德是德國基森大學Giessen University博士,中國醫大中醫研究所碩士,基於對中醫的興趣,就讀中國醫大學士後中醫學系,通過國考取得中醫師執照,接受住院醫師訓練,目前是中國醫大中醫部的研究醫師。 馬培德出生於波蘭,5歲時移居德國,因為喜歡李小龍,12歲開始接觸中國拳,愛上中華文化,某次在新加坡比賽時,看見中醫針灸大感興趣。 20年前,馬培德博士在德國基森大學醫學院完成西醫臨床訓練,取得醫學博士學位。求學期間對中醫針灸醫術心生嚮往,在德國DAAD獎金資助下,他到國立中山大學研習中文1年。隨後德轉往上海研習中醫針灸技術,但認為大陸的中醫醫療現代化的環境和水平有落差。 15年前,馬培德帶妻子再度來台圓夢。選擇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研究所研習傳統中醫,完整的考試與訓練,現為附設醫院中醫部的研究醫師。 馬培德對台灣人的熱情和幫助感受深刻,他說,求學期間獲聘教授中醫養生學、醫學英文等課程,並擔任專案助理教授,現已取得專任助理教授教職,擔任國際針灸碩士學位學程副主任。 馬培德博士熱愛中醫,深耕台灣,感謝中國醫藥大學,也感謝台灣人的熱情和幫助,讓他能做喜歡的事情,並且在台灣落地生根。

Read More

20歲男女騎機車自撞 雙亡

台十九線西港路段昨天一早發生機車雙載,自撞分隔島後,傷重身亡的意外。(民眾提供) 記者盧萍珊∕西港報導 台十九線西港區八日一早發生車禍,騎乘機車雙載的一對情侶,疑因夜遊精神不濟,回家路上先是擦撞分隔島後又撞上交通號誌,兩人噴飛三十公尺外,由於傷重送醫後宣告不治。 這樁車禍發生在昨天一早五時四十五分,消防局獲報後,立即調派安定、西港消防分隊前往救援,受傷的男女倒臥在台十九線西港南寶樹脂公司附近,當時已無生命跡象,騎乘的機車撞到扭曲變形,零件散落一地。 消防人員趕緊將二人分別送往佳里奇美醫院、市立安南醫院急救,二十歲的謝男身上多處骨折變形,十九歲的林女後腦大出血、左大腿骨折,經過醫院緊急搶救,仍然回天乏術,雙雙宣告不治。 據了解,兩人是國中同學,也是男女朋友,謝男目前在工作,林女還在念書,趁著放假兩人騎機車訪友,回程時發生意外。

Read More

〈宗教〉花蓮玄濟宮 連續10年贈弱勢物資

花蓮市玄濟宮連續10年透過花蓮市公所社福公益整合平台將物資送給弱勢家庭。(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市玄濟宮日前捐贈1百份民生物資給花蓮市公所,這是該宮連續10年透過花蓮市公所社福公益整合平台將物資送給弱勢家庭。市長魏嘉賢感謝宮主李福順以及信徒大德,將北極玄天上帝慈悲為懷的精神轉化為對弱勢的關愛。這批物資將存放到愛花蓮實物銀行,幫助更多的弱勢族群。 魏嘉賢日前偕同社勞課長蕭子蔚前往玄濟宮頒發感謝狀。玄濟宮每年農曆3月玄天上帝壽誕及農曆10月的謝平安宴,均會透過花蓮市公所社福公益整合平台轉贈生活物資給弱勢家庭及社福機構,10年未曾間斷,關切弱勢的心意令人感動。 李福順說,30多年前因為妻子接連發生多起意外,加上租屋處居住不是很平安,因此在友人建議下在家中侍奉玄天上帝聖君,並在20多年前成立了玄濟宮。李福順感謝信徒支持,每年捐贈民生物資,希望能貼近弱勢家庭的需求。

Read More

致敬台灣歌神 文夏看板揭幕

大型文夏「台灣歌神」紀念看板高掛在中西區民權、永福路口。 (記者施春瑛攝)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為紀念於月前離世的寶島歌王文夏,全美戲院與金甘蔗影展八日特別舉辦文夏經典電影《再見台北》數位修復版特映會,由國寶畫師顏振發繪製的大型文夏「台灣歌神」紀念看板,也於昨日上午揭幕,昔日的「文夏四姊妹」難得合體出席。 由國寶畫師顏振發繪製的文夏紀念看板足足有兩層樓高,高掛於全美戲院附近的民權、永福路口(平和齒科)外牆上,畫面圖案是文夏年輕時背著吉他的模樣,上面還寫了「向台灣歌神文夏致敬」。 文夏的妻女文香、文姬都出席紀念看板揭幕活動,文香說,看板畫得很美,她很開心也很感動,文夏老師與她都是台南長大,她住西門路,文夏住民權路,這地方讓他們很懷念,能在這裡為文夏老師辦紀念活動格外有意義。 文香說,文夏是國寶級的歌神,那麼早離開對大家是一大損失,而且文夏到離世之前都一直在創作,有些歌曲都還來不及發表,未來會代為進行發表。談到文夏的離世,文香語帶哽咽地說,文夏走之前還與她視訊,她也有去安養院看他,精神也很好,沒想到隔一天晚上就走了,她至今還不能接受這事實。 昨天的揭幕儀式上,昔日「文夏四姊妹」文香、文蓮、文華、文月也合體出席,他們是第三代也是最後一代的「文夏四姊妹」。 文華回憶說,她還記得她是十六歲時加入「文夏四姊妹」,十八歲還赴日演唱三個月,不過回台後因當年禁唱台語歌,沒了舞台就解散了,已經解散約五十年。之後大家也失聯,一直到十年前文香透過警政系統找到她,她們才恢復聯繫。 全美戲院經理吳俊誠說,文夏舊居在民權路上,是他們的老鄰居,在當年台語片年代,文夏每個月都會到全美戲院看電影,更曾在全美戲院隨片登台辦演唱會,所以就利用戲院的空間與文夏老師做結合,紀念這一代巨星。 文夏四姊妹合體出席文夏紀念看板的揭幕儀式。 (記者施春瑛攝) 昨天的系列紀念活動除了手繪看板揭幕外,現場還有小型演唱會,讓眾人回味文夏創作的懷舊金曲,現場更大合場文夏作詞的〈媽媽請你也保重〉。晚上則有《再見台北》特映會。

Read More

118中重症12死 單日雙新高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八日公布,新增四萬四千二百九十四例COVID-19本土病例,首見百分之五負成長;指揮官陳時中認為,需觀察是否為假日效應,希望不再暴增。另外,新增一百一十八例中重症與十二例死亡,皆創今年單日新高。死亡個案六人未接種疫苗。 陳時中昨天在疫情記者會中公布,新增四萬四千二百九十四例本土病例,以新北市一萬七千九百四十八例最多,超過兩千例的縣市則有台北市八千二百一十三例、桃園市五千四百九十四例、台中市兩千三百五十八例、高雄市兩千零一十例;另台南市有一千三百二十二例、基隆市一千三百一十例。另新增六十七例境外移入病例。 另外,新增一百零六例中症個案及十二例重症個案,十二例死亡個案中有四例由中症轉重症後死亡。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死亡個案年齡介於六十多歲至九十歲以上,幾乎都有慢性病史,六人未接種疫苗。其中有三位在家中逝世者,均非居家照護對象;有兩人為到醫院後確診,一人在醫院做完採檢還在等報告。 另四例治療中的重症個案,年齡介於三十多至六十多歲僅一人接種一劑疫苗。其中,最年輕的三十多歲女性有先天疫病及神經系統疾病,未接種疫苗,染疫後出現肺炎併吸吸衰竭,收治在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及瑞德西韋。 另一百零六例中症中,有三十七人未接種疫苗。其中,一名一歲多歲幼童有神經系統疾病,病程發燒五天合併呼吸喘,就醫採檢陽性,目前因為肺炎住院接受治療與觀察,但未到重症程度。 據統計,截至七日本土確診個案有二十八萬八千六百五十五人為輕症或無症狀個案、占百分之九十九點七五;中重症七百零七名,有六十六人死亡,分為中症累計六百零六例、占百分之零點二一,重症累計一百零一例、占百分之零點零四。中重症累計一百四十四例解除隔離。

Read More

考量醫療量能 邊境7月解封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入境居家檢疫天數由十天縮短至七天,對於邊境解封時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八日表示,「現在要開也可以開」,但考量會衝擊醫療量能,還是等到七月較恰當。 本土疫情升溫,但政府的防疫作為已朝向與病毒共存的趨勢下,邊境何時會解封?陳時中指出,因應整體疫情變化,邊境遲早會開放,之前就講過大約七月多,會考慮對其他七天或十四天染疫率與台灣一致的國家,開放自由流通免除隔離。 陳時中也不諱言,邊境現在要開放也可以,只是現在國內本土病例這麼多,醫療量能必須全力以赴;若再開放邊境,恐怕再要收容由國外進來的人,對於醫療恐更增壓力。 陳時中表示,等到疫情往下降,國內外疫情一致,且醫療量能有的時候,就會來開放邊境。但現在要保留更多醫療量能,來做更多的使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