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光電系助理教授吳品頡。(成大提供)
記者羅玉如∕台南報導
成大光電系助理教授吳品頡與研究團隊,使用特殊人造材料超穎介面,設計超薄平面透鏡。普通透鏡千分之一厚度,即可達到聚焦效果,開拓奈米光學應用契機,成果三度登上指標期刊。
吳品頡指出,該研發成果對先進光電元件、系統開發、微型化有極大幫助。不僅手機鏡頭,未來相機、AR、VR眼鏡等,都有機會變得更輕薄。
吳品頡表示,一般常見的聚焦透鏡厚度在微米至毫米等級,但其團隊利用混合式超穎原子打造的金屬式透鏡厚度僅有三百五十奈米。
假設一般智慧型手機鏡頭內含八至十五片透鏡,只要將其中一片透鏡換成超薄透鏡,厚度就能減少近千倍。
奈米光學研究,光在奈米尺度下的特性,透過改變奈米結構,達到對光的操控。奈米超穎介面元件達到一般自然界材料無法做到的光學特性,符合人類對新興科技的期待。
吳品頡說明,超穎介面是一種人造材料,需要透過半導體製程產製,奈米超穎介面元件,希望將光電元件微型化,將生活中常見的透鏡產品越做越小、越做越薄。
為了研發更薄的透鏡,吳品頡團隊相中金屬導電粒子,克服其原本聚焦效率不足的問題,混合兩種不同特徵的人造原子,找到新的物理模型,研發出高效能超薄透鏡。
研發團隊以更簡易的製程、更單純的材料,提高光學效能。該研究成果已刊登於《Laser & Photonics Reviews》光學領域指標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