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縣發表農業政策白皮書

新竹縣農業政策白皮書正式發表,將作為未來農業政策施政方向。(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新竹縣政府農業處盤點縣內農業資源,經過產官學研共同投入,並以農民、農業為角度擘劃的「新竹縣農業政策白皮書」十五日正式發表,白皮書以「永續農業、多元創新、幸福農民」為核心。 楊文科表示,此核心主軸要為農村、農民找到新希望,也期望能提高農業產值、增加農民收入。「新竹縣農業政策白皮書」邀請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邱祈榮教授、農業經濟學系雷立芬教授、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楊明憲教授等,給予全方位的指導與建議,以「永續農業、多元創新、幸福農民」為核心,「韌性、科技、安康」為主軸,「淨零生產」、「地產地消」、「樂學農遊」、「活力農村」四大政策方針,對未來農業發展提出十年願景與策略。因應淨零碳排的趨勢,白皮書內也依據聯合國永續發展十七項指標作為方向,對未來農業發展提出十年願景與策略。 新竹縣長楊文科期許透過新竹縣農業政策白皮書的擘畫,提高農民的收益。(記者彭新茹攝) 楊文科說,農業政策白皮書需要各農會及農民的意見,農業政策白皮書未來實施,一定能夠帶給農民更多收入,「農民安定,國家就會更幸福。」 農業處長范萬釗表示,「新竹縣農業政策白皮書」盤點縣內的農業資源,也檢視農業處的預算編列和農業發展是否有契合,因此諮詢專家,用學界的角度指導,提供未來十年的農業政策發展的脈絡,作為縣府未來編訂農業政策預算的依據,並有脈絡的相承。 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邱祈榮教授表示, 二0五0年全球人口預計達到一百億人,最辛苦的是農業要能支撐一百億人口的糧食,新竹縣農民八萬多人,因是科技大縣,因此提出「韌性」,這也是抵抗氣候變遷、非旱即澇的能力,以及未來負碳的趨勢,如何透過負碳創造另一個商機,也值得思考。

Read MoreRead More

照顧弱勢童 辰亞捐27萬加菜金

嘉惠學甲、北門等12所小學 200多名學童受惠 市長黃偉哲贈感謝狀 辰亞能源公司董事長目賀田好弘(左)捐款幫助學甲、北門區國小弱勢學童吃水果、喝牛奶,由市長黃偉哲代表接受。(記者盧萍珊攝) 記者盧萍珊∕學甲報導 辰亞能源公司關懷弱勢學童,捐款二十七萬元補助學甲、北門區共十二所國小清寒學生免費喝牛奶、吃水果,共有二百多名學童受惠。市長黃偉哲致贈感謝狀,感謝企業發揮社會責任,給學童滿滿的照顧。 這項捐贈儀式十五日在學甲區中洲國小舉行,首先由中洲國小創鼓隊揭開序幕,辰亞能源公司董事長目賀田好弘捐贈二十七萬元,由市長黃偉哲代表接受,包括學甲區長張明寶、北門區長張政郎、教育局副局長吳國珉、及受贈學校到場。 黃偉哲表示,感謝辰亞能源發揮社會責任,提供偏鄉弱勢學子,每週的水果及鮮奶補給,給學生更充分的營養,照顧經濟弱勢學生是南市府的重要教育政策,學期間提供低收、中低收、導師認定及突遭變故等四類學生免費午餐補助,以達學童有書讀、安心就學。 辰亞能源董事長目賀田好弘說,太陽光電的建設及維運是長期永續的,辰亞能源力行企業社會責任,從捐助孩童防疫物資到營養補助,未來也將持續回饋台南鄉里,用實際行動關懷地方教育,樹立永續發展標竿。 辰亞能源公司捐款助學甲、北門區國小弱勢學童吃水果、喝牛奶,為學童補充營養。(記者盧萍珊攝) 受惠學校包括學甲區中洲、學甲、頂洲、東陽、宅港、北門區錦湖、蚵寮、文山、北門、玉湖分校、三慈、雙春國小,符合四類經濟弱勢家庭學童一一一學年每週二次水果、一次鮮乳,一共供應四十週,估計約二百二十三名學生。

Read MoreRead More

林耕仁教育政策 推出7主軸

國民黨新竹市長參選人林耕仁十五日端出教育政策,針對新竹家長最關心的教育問題提出「教育新竹七主軸」。(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國民黨新竹市長參選人林耕仁十五日端出教育政策,針對新竹家長最關心的教育問題提出「教育新竹七主軸」,學前教育部分包括「零到六歲國家養」新竹加強版,公幼百分百、臨托3+1;義務教育部分包括發展實驗、科技、及雙語教育,人文教育與科技並重;提升教育環境部分,包含改善學習環境如校舍更新與完成全市通學步道,以及教育預算逐年成長。最後是終身教育再升級,促進銀髮樂學樂活。 學前教育部分,林耕仁提出「零到六歲國家養」新竹加強版,除了現有國家零至六歲政策的補助,根據財政預算規模提昇市府補助,分擔養育責任。此外是「公幼百分百、臨托3+1」,增設公立幼兒園及非營利幼兒園,讓每一學區都有專屬公立幼兒園;每區設三所定點臨托中心,並開辦夜間臨托;補助私立幼兒園改善設備及遊樂設施,並縮減就讀公、私立幼兒園收費差距。 義務教育部分,林耕仁要發展實驗、科技、及雙語教育,推動創新實驗教育,開設軟體開發班、AI人工智能班、程式設計班、雙語教育班、數位自造與創客課程。教師員額方面,林耕仁則主張降低班級人數、提高正式教師員額,降低代課教師比例到百分之八。 提升教育環境部分,林耕仁提出每年辦理三至五所老舊校舍更新,活化校園,以人本、開放之綠色學校為目標。完成全市通學步道、提供學童上下學的安全步道。增置「社區共讀」,因應後疫情時期的線上學習及遠距教學,更新數位教學設備、提供足量學習器具。 而關埔地區入學問題,林耕仁也提出短、中、長期解方,未來也會增加學校班級數、強化落實居住事實查核,以保障區域居民學子的求學權益;由市府主動提供資源、鼓勵並輔導周遭各校發展特色,才能疏散明星學校的磁吸效應。長久而言可檢討關埔二期、增設學校用地、為未來人口增加預作準備。

Read MoreRead More

澎湖行 南大師生見識國寶級師傅堅持

南大師生參訪澎湖石滬建造與修護。(南大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大學人文學院執行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利用暑假前往澎湖,參觀與訪談當地地方廟宇門神彩繪及石滬建造技術保存者,從「國寶級」的師傅們身上學習匠人的堅持與傳承。 南大師生於十二至十四日組團到澎湖參訪,一行人參觀澎湖當地廟宇,並拜訪廟宇門神彩繪之技術保存者黃友謙師傅,師生實地考察與採錄黃師傅精彩豐富的作品。 看到黃師傅從青年時代一路走來,累積的深厚功力與純熟技術,直到現在九旬高齡依然可以運筆如有神,揮灑出一片絢麗的色彩,讓參與師生十分佩服。 南大師生實地參觀有「石滬的故鄉」美稱的白沙鄉吉貝嶼,感受先民的智慧結晶,了解前人如何利用大自然的巧奪天工,達到人與自然之間的生態平衡。 然而,這門技術也因為現代科技的進步而受到衝擊,以至於有失傳的危機。因此,當地有志青年也群起發動保存傳統技術的風潮。 師生還訪談當地有名的石滬建造與修護技術傳人,現年七十二歲的謝銘受師傅曾經率隊整修七美雙心石滬。師生們希望透過對謝師傅的訪談採錄與講解,重新看見這一門傳統技術在過去、現在、未來三者之間會產生的變化。 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教授戴文鋒表示,傳統技術除了現有保存者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社會大眾認知到傳統技術保存的重要性與傳承的急迫性,南大人文學院希望可以將保存在地傳統技藝者介紹給社會大眾,更藉此拋磚引玉,讓傳統技術可以永續傳承。

Read MoreRead More

被稱像土地公 張善政要除妖魔

桃園鄉親形容張善政像土地公,張善政:講我佛系是要掃除妖魔。(張善政辦公室提供) 記者丘安、陳華興∕桃園報導 國民黨桃園市長參選人張善政十五日上午出席一場活動時,針對外界形容他的選舉方式是「佛系」打法,他表示,有人說他像土地公,那「佛系選舉」的定義,應該就是透過掃除妖魔方式帶給鄉親福氣及繁榮,至於交通問題是政治人物沒有善用資源和缺乏工程底子所致。 國民黨桃園市長參選人張善政十五日上午到中壢區德和活動中心參加一項座談會,現場民眾熱情相挺,他在致詞時就提到,自己不是佛系打法,而是一位勤走基層的參選人,他說,前幾天有鄉親跟他說,他很像一個跟鄉親很親近的土地公,如果真的是這樣,他希望能掃除桃園妖魔,帶給鄉親福氣、繁榮。 桃園鄉親形容張善政像土地公,張善政:講我佛系是要掃除妖魔。(張善政辦公室提供) 他指出,希望選舉對手是用「正當的人格」來打這場選戰,但沒想到前一個人跟現在這個人,一樣在袒護抄襲,在他的心裡面就是要掃除妖魔。 另外,很多民眾反映有關桃園的交通,他說,車多雖是好事也代表繁榮,但仍為人詬病,他覺得重點在於政治人物有沒有遠見,有沒有工程背景,有沒有妥善運用手上的資源來幫市民解決這棘手的問題。 張善政提到,自己有工程師的背景,做出來的捷運站絕對不會像新竹棒球場一樣,未來桃園的交通也不會卡卡的,會讓桃園捷運會變成世界一流的捷運,桃園會擁有世界一流的軌道建設及航空城,「未來四年、八年,甚至再過幾年,桃園的發展會跟現在很不一樣,希望鄉親在年底把票投給張善政,以及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 至於有媒體轉述指出鄭寶清可能會脫黨參選,他的看法如何?他說,他對鄭寶清前一陣子在民進黨內仗義執言,不畏懼壓力,非常欽佩,如果他要出來的話,他尊重鄭寶清的決定。 被公布為張善政競選總部的副主委,羅智強表示「有點無奈」。(圖取自羅智強臉書)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羅智強十五日在臉書上指出,看到媒體新聞發布我擔任張善政競選總部副主委,羅智強表示,「有點無奈」,羅智強說,其實,我已經多次表達,我很感謝各方的抬愛和工作邀約,但這次選舉我不會擔任任何的競選職務,只想當一個小小的配角,為理念衝鋒陷陣。

Read MoreRead More

放下3C 鹽水國小竹藝營飆創意

鹽水國小今年暑假舉辦竹藝創作營。 (學校提供) 記者翁聖權∕鹽水報導 鹽水國小今年暑假積極申請國教署夏日樂學計畫,透過結合校內藝術與台南市竹會傳統藝師團隊舉辦竹藝創作營,讓已停止實體課程三個月的學生,能開心到校體驗實體竹藝創作。 校長王惠足指出,今年暑假為期兩週的課程,除了延續去年的夏日樂學內容外,更融入「蜂炮原鄉」主題,結合跨領域課程繪本教學及架搭傳統竹炮台,讓學生體驗竹編創藝DIY,並完成多項酷炫環保的竹製玩具及日用品,如竹風車、竹編扇、竹編杯墊、竹陀螺、竹編馬等。帶孩子在玩樂中輕鬆學習地方文化,讓童年不只是三C產品。 三年級學生陳語樂與潘雨彤說,參與夏日樂學,能回到校園聽老師上課與大姊姊們學竹編杯墊,感到很開心。五年級學生楊清旭說,上竹編手做時,需要靈巧的雙手更需有耐心,只要用心去做,就是最完美的作品了。六年級學生李守善特別喜歡老師帶領的繪本課程,因可增加對竹子的認知,了解原來竹子不但可以做手工藝品,還是以前做車子及房子的材料。 竹藝師蔡惠婷表示,她設計多元竹藝創作課程,讓學生瞭解竹的韌性與用途多樣性,也可藉由個人創作訓練創造力或團體合作。

Read MoreRead More

永康國小英語營樂趣 多元學外語

永康國小夏日樂學英語營,將英語融入表演藝術、烘焙等知識,提供學生不同方式學習體驗。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永康國小教師規劃夏日樂學英語營,以「樂趣」為主軸,提供學生體會不同方式學習,走入社區及整合學校與社區資源,將英語融入表演藝術、烘焙、歷史文化等知識,展現不同於以往的學習體驗。 永康國小夏日樂學英語營,參加對象以相關弱勢學生為優先錄取對象,讓學生暑假學習不因其他因素而影響,幫家長解決這些困擾。 校長洪國展表示,英語營內容不同於學期中的英語課程,透過多元豐富課程及專業師資,提供學生多元體驗學習。 在英語讀劇歌舞Show課程中,透過有趣的戲劇故事,引發學生內在動機,運用表演藝術結合角色模仿,開發學生肢體感知及發展,體驗學習又享受文學之美。有趣的Fun玩烘焙課程,透過英語食譜文體,帶入生活中常見的食材,動手作烘焙,培養手腦並用能力,使學生能聽得懂簡易的英語烘焙術語,並動手完成烘焙成品。 在地的Hot spots in台南課程中,帶領學生走訪認識台南市古蹟、熱門景點,並透過小組合作設計出簡易的旅遊景點心智圖,增進與人合作及規劃能力,提升其對家鄉特色及台南歷史文化的認識。  

Read MoreRead More

家長成長團體開講 分享教養

台南市家庭教育中心與奇美醫院針對家有過動兒的家長舉辦成長講座。(台南市家庭教育中心提供) 記者施春瑛∕台南報導 台南市家庭教育中心為了建立過動兒家長教養孩童的自信心,與奇美醫院樹林分院合作,以「我會越來越勇敢」為主題舉辦家長成長團體講座,協助家長找到適切教養孩子的方法。 家庭教育中心秘書林麗蘭表示,從親職教育講座中常聆聽到家長照顧過動孩子耗費心力的心聲,因此特別與奇美醫學合作邀集有需求家庭教育之父母,透過學習降低親子衝突,重拾信心再用愛擁抱孩子給予溫暖。 奇美醫院精神醫學部長林建禾表示,參與課程對象都是門診服務對象家長,倘若家長沒有勇氣面對過動孩子學習的侷限性,就很難盡到自身職責。 林建禾說,用穩定情緒管教給予孩子好榜樣,孩子對父母的信任關係應建立在好的溝通模式上,讓安全的環境協助其成長道路不焦慮。 這場親職教育講座除了邀請台南大學輔導中心主任吳麗雲教授,提供家長適當教養方法及態度外,也透過團體晤談,讓家長透過分享及課程引導學到專業教養能力。 家庭教育中心還特別安排了多名志工,以繪本學習及遊戲帶領不易控制情緒孩童,讓家長可安心參與課程。

Read MoreRead More

花蓮縣義民祭 義民爺鑾轎遶境

花蓮市長魏嘉賢、代表會主席蘇美珠等人擔任挑擔人員,迎接義民爺鑾轎。(花蓮市公所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一一一年花蓮縣義民祭遶境活動昨日盛大登場,義民爺鑾轎上午八時卅分由花蓮義民堂出發,首站抵達花蓮縣政府,由花蓮縣長徐榛蔚率領各局處首長及縣府同仁列隊接駕,並擔任主祭官帶領縣府各局處首長行三獻吉禮、三跪九叩禮虔誠敬拜,祈求義民爺庇祐花蓮鄉親、地方鄉土,人民安居樂業、闔家康泰,場面莊嚴隆重。 花蓮縣義民祭遶境活動盛大登場,義民爺鑾轎首站抵達花蓮縣政府,縣長徐榛蔚率各局處首長迎接。(花蓮縣政府提供) 縣長徐榛蔚表示,花蓮的客家人口分布廣泛,縣境內隨處可見客家人生活打拚的痕跡,為花蓮增添人文色彩,希望藉由本次的義民爺遶境出巡祈福活動,突顯花蓮客家民俗活動的庶民精神與美學,達到文化的永續傳承,並帶給全縣鄉親安定的正向力量。 義民爺鑾轎昨日上午從花蓮義民堂出發,沿途經花蓮縣政府、花蓮縣議會、新城鄉公所、花蓮市公所、吉安鄉公所、壽豐鄉公所(碧蓮寺)、鳳林鎮公所,花蓮縣政府也邀請臺九線上客庄公所、花蓮縣客屬會及其各分會、花蓮縣客家文化推展協會等,就近至鄉鎮公所或祭祀地點一同共襄盛舉。 醒目的義民爺鑾轎增添客家人文色彩。(花蓮市公所提供) 義民祭遶境隊伍在上午十一點抵達進豐園區,由花蓮市長魏嘉賢、代表會主席蘇美珠等人擔任挑擔人員,迎接鑾轎。並以客家人傳統—挑擔奉飯的方式,恭請義民爺至神案後,再由市長帶領全體市民朋友一同參拜祈福,以熱鬧團拜的方式,展現客家人淳樸、熱情與忠義的好客精神。 花蓮市公所也準備豐富的祭祀供品,包括代表平安的蘋果、事事吉利的柑橘等水果,以及花蓮在地的特色米食,包含代表長壽、喜慶的紅粄及艾草粄、代表年年高升的麻糬及代表吉祥的Q版三牲等具客家特色的供品,向義民爺致上最高的敬意。

Read MoreRead More

南光高中國立與醫牙錄取率7成

南光高中應屆畢業生透過多元管道入學,整體成果豐碩。(學校提供) 記者翁聖權∕新營報導 一一一年大學分科測驗考試分發入學已於八月十二日放榜,南光高中應屆畢業生頂大熱門校系錄取人數再創高峰。全校六十多名考生共有四十人錄取國立大學,國立與醫牙錄取率達七成,其中李坦儒、林宜駿因為繁星、個申雙雙失利,決定直接投入分科測驗,結果憑著努力分別拚上台大與成大。 南光高中錄取台大、政大、成大等頂尖大學的學生,包含台大李坦儒、陽明交大龔婕瑄、成大梁穎熙、彭翌誌、吳栢佑、林宜駿、顏愷廷、政大鄭荏鍇、蕭凱俐等。今年除「繁星推薦」六十人摘星外,醫牙學系、中醫系四人暨國立大學錄取人數達七成,錄取總人數及國立大學加醫學系錄取人數,延續過去十六年亮麗的成果蟬聯南市私中第一。 「大學申請入學」成果更是耀眼,錄取醫學系及牙醫系共三人(五人次)。另台大、清大、成大、政大、台師大等一流國立大學共一一八人,錄取國防及軍警院校共廿三名。 南光高中今年有三位特殊障礙畢業生,分別從申請入學及分科測驗登記分發錄取成大統計系、逢甲會計系、淡江資工系,也迎來圓滿的結果。 校長洪丙丁表示,今年應屆高三畢業生透過各種多元入學管道,整體成果豐碩。儘管疫情日趨嚴峻,變動頻仍,學生比的是耐力及體力,而學校用心及堅持給學生優質、穩定且安全的讀書環境。老師即時鼓勵、關懷與課業解惑,因而教學成果亮麗,令人振奮。

Read More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