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前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 蕭明熙教授
第二型糖尿病是好發於中老年人的文明病,老化、飲食、生活型態等因素都有關。全球糖尿病人口逐年增加,2015年糖尿病患的人口數約有4.2億,到了2030年預估會達到5.7億。依據2017年世界糖尿病聯盟公布,全球20到74歲人口中糖尿病者占8.8%,因此,若將糖尿病人口集中成一個國家,糖尿病之國將可成為全球第三大國。全球糖尿病患最多的區域不是歐美而是亞洲。2021年臺灣糖尿病患者達240萬人,約佔國人總人口數的10%。中國糖尿病患者逾一億人。印度人口達14億,估計糖尿病人口也上億。美國人口11%有糖尿病,其中90%患者體重過重或肥胖,另有34%的美國成年人屬於糖尿病前期,這些糖尿病相關人口過半都將走到心血管疾病。
第二型糖尿病成因並非完全由基因所掌控。歐美白種人的第二型糖尿病多由胰島素抗拒性、肥胖、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一路走來,因此上述四個階段的病變乃被稱為血管代謝疾病。也因此有一些醫學會專家建議:將糖尿病患者視為心血管疾病患者。對於糖尿病患者的血酯異常,特別是低密度蛋白-膽固醇(LDL-C)偏高,應給予較高強度的藥物介入治療。南亞地區人口有較高比例不進入肥胖即進入第二型糖尿病。國人第二型糖尿病也逐年增加,其後續病變仍然以心血管疾病為主,但似有略高比例會出現糖尿病導致的腎病變。國內約有一半的洗腎病人與糖尿病有關,防止糖尿病患者進展到嚴重的糖尿病腎病變例如腎透析,顯然是糖尿病長期照護上的重大課題。
糖尿病前期也被稱代謝症候群,依目前的準則代謝症候群有五項危險因子,如下表所示:
1.肥胖(腰圍表示不健康形態的肥胖):男性腰圍>90cm; 女性腰圍>80cm
2.血壓:收縮壓>130mmHg; 舒張壓> 85mmHg
3.空腹血糖:>100mg/dL
4.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男性<40mg/dL;女性<50mg/dL
5.三酸甘油酯(TG):>150 mg/dL
上述五項危險因子出現任何三項,即認定為代謝症候群。
依據近年來的研究,血漿中的高密度酯蛋白-膽固醇(HDL-C)值偏低,以及三酸甘油酯(TG)值偏高,可能是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前期)朝向第二型糖尿病進展,以及未來更朝向心血管疾病上,更為重大的指標,採用兩者的比值(TG/HDL-C)為依據,其指標上的意義還更大。在代謝症候群階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仍然並沒有成為一項獨立的危險因子,因此一般正常成年人每天食用一顆蛋,也不會造成血漿中膽固醇濃度明顯上升,或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糖尿病前期顯然是屬於可預防且可逆的階段。
跨入糖尿病前期的個人,其空腹血糖值仍然尚未明顯上升之前,已出現了胰島素抗拒性、β細胞異常等相關變異。早期的胰島素抗拒性是由β細胞釋出比較多的胰島素,用來代償胰島素作用的敏感度下降,早期的胰島素抗拒性表現的方式是肌肉蛋白質流失,降解自肌肉蛋白質的支鏈氨基酸在血漿中的濃度上升。最近研究指出:此階段已顯糖尿病前期與心血管疾病、腎病變、視網膜病變等有關。糖尿病前期若能早被發現,可以藉著改善生活型態、飲食、衛教加以控制,減少趨糖尿病的危險性達到40-70%。
因此及早篩檢出糖尿病前期患者,可以適時而且有效地介入糖尿病的預防。前者依賴新進的檢驗醫學,不再以血糖值為單一的指標。後者依賴如精準醫療般的精準營養學,從生活與飲食上提供個人化更適當的照護。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為統一企業及統一超商於2003年共同捐助成立之公益基金會,致力於預防醫學及營養保健之社會教育、研究發展、國際學術交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