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孩到海科館參與和學習大一的課程,展現專注與高度的學習熱情,也確實體驗和感受了博物學家的精神和態度。(海科館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今年首次展開「二0二三年博物學家課程」,發揮博物館支援各級學校進行校外教學,基隆銘傳數理資優班搶頭香,七年級二十八位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在海科館的實驗室與館園區展開了不同於校園的學習,進行生物解剖奧秘和生態課程。
在頭足類專家江俊億博士的指導下,同學進行軟絲的解剖實作,驚奇連連。(海科館提供)
實驗室的課程為「認識頭足類及生理解剖實作」,在頭足類專家江俊億博士的指導下,同學進行軟絲的解剖實作,從中了解與仔細觀察頭足類其生理結構和其功能,包括生殖腺、內蛸、齒環、嘴喙以及墨囊的認識等,也了解原來餐桌上的海鮮菜色「龍珠」,即是頭足類海洋生物的「口球」。
帶領同學到博物館上課的銘傳數理資優班老師袁昌宏提到,在教學過程中這群學生一直對知識的好奇和學習有極度的渴求,這次得以成行及參與海科館的實作學習和課程資源覺得很特別,除了科學與海洋知識外,經由操作機會更能讓學生了解尊重生命與體會學習知識探索的動機和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