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壁老舊危橋 紫山德善團出錢出力整修 碑誌紀念總工程師蘇鶴壽 5日正式啟用
紫山德善團執行長李紀達說,位於後壁,由紫山德善團協助修建的橋梁,為紀念該團總工程師蘇鶴壽造橋義舉,取名為「薪壽橋」。(記者陳佳伶攝)
記者陳佳伶∕後壁報導
位於後壁區竹新里,後壁往來鹽水部落間的一座老舊危橋,經台南市紫山德善團發動募款並由平均年齡八十歲的近百位義工進駐施工,二月十九完工,預定五日通橋典禮後正式啟用。
紫山德善團執行長李紀達說表示,曾在公路總局服務,高齡九十一歲的總工程師蘇鶴壽去年七月去世,為紀念他多年來造橋義舉,決定取名為「薪壽橋」。
後壁薪壽橋旁打造一座碑誌來紀念蘇鶴壽,感念他長期投入造橋鋪路的志工服務精神。(記者陳佳伶攝)
後壁區長黃炳元說,橫跨下茄苳大排這座老舊狹窄危橋,主要是竹新里、新東里和長短樹里間連絡橋梁,同時也是後壁和鹽水部落間往來橋梁,民國五十七年興建,全長近廿米、寬度不足三米,由於年代久遠,毀損嚴重、鋼筋裸露,先前經市議員張世賢反映後壁公所簡易修建後,積極洽請紫山德善團協助全面修、拓建。
李紀達說,為修建橋梁,發動義工,並經奔波募款近三百萬,由去年十一月廿日起,每週日由平均近八十歲的千歲團義工團,不辭辛勞從各地自行開車或騎車到工地,大家一起造橋舖路,打造為寬度六公尺、長度廿一公尺的安全橋梁。
紫山德善團出錢出力,發動義工積極修建和拓建後壁薪壽橋。(紫山德善團提供)
他表示,蘇鶴壽是中橫公路台八線第一代築路工程師,生於民國廿三年,是嘉農水利科畢業,退伍後適逢東西橫貫公路興築,參加公路總局工程人員考試進入服務,公職退休後仍繼續以其優異造橋工程專業經驗,積極參與地方行善團,長期投入造橋鋪路志工服務,讓人感動,已在「薪壽橋」旁打造一座碑誌來紀念他。
紫山德善團目前有八千名會員,義工兩百名遍布各地,年齡層由十多歲到八十多歲;成員中不乏長年造橋的人,如嘉義八十七歲的吳忠義、吳謝粉夫婦、台南八十一歲的鄒明宗、鄒慶堂兄弟等,即使年紀大,為強化偏僻地方交通,造橋舖路都跑第一,精神可嘉。
紫山德善團出錢出力協助修建和拓建危橋,後壁薪壽橋五日將辦通橋典禮。(記者陳佳伶攝)
「薪壽橋」五日舉辦通橋典禮,將廣邀各界參與;紫山德善團在台南市新營區號召創立「造橋義工家族」,不斷持續造橋善舉,感謝各界共同護持推動,一起來協助解決偏鄉交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