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第一次航海人員測驗榜示合格人數創新高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交通部航港局112年第一次航海人員測驗上週(十四日)在航港局舉行榜示,測驗合格人數創新高。(附圖由航港局提供) 航港局表示,本次測驗報名人數777人,全程到考人數661人,一、二等船副、管輪等類科成績合格人數一等船副95人、一等管輪(含加註)97人、二等船副九人、二等管輪八人,共計209人,合格率為31.62%。 航港局指出,海運業過去兩年業績超旺,連帶有興趣投入航海工作者也增加,因此本次航海人員測驗合格人數創下自101年航港局接辦測驗以來的歷史新高。航海人員測驗採科別及格制,需於三年內通過五科學科合格。經統計,這次測驗在一等船副部分,一次就通過五科的考生人數高達53人,顯示考生們都帶著立志當船員的決心期許自己一次達標;至於向來及格率都比一等船副略低的一等管輪部分,則是有92人於去(111)年第四次航測即已通過四科學科測驗,只差臨門一腳通過門檻,準備起來也較能專注,應該都是本次合格率創新高的主因。 此外,三所海事院校因應業界需求配合開設航輪科系學士後專班,本次學士後參測人員合格率一等船副55.17%、一等管輪62.96%,學士後參測人員合格率為56.82%較整體測驗合格率31.62%高出許多,另在一等船副測驗合格的95人中,學士後專班的畢業生有32人,佔所有合格人數的三分之一,顯見學士後專班雖然修業時間較短,但實力也不容小覷。

Read More

榮運:國際物流中心擬於今年第3季啟用提升競爭力

長榮國際儲運法說會由總經理林振芳(中)主持。(記者陳瓊如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長榮國際儲運公司總經理林振芳在法涗會中,簡報該公司營運發展規劃表示,在2023年策略方向,該公司各項業務多年來營運皆維持穩定獲利,近二年更積極汰舊換新各項車機設備,以降低維修成本並提升效率及作業安全。子公司長榮物流申請國際物流中心擬於2023年第三季啟用,使客戶提升貨物進出效率,解決顧客資金壓力和生產成本,亦提升公司長期競爭力及優勢。 該公司在永續發展環境保護方面,響應2050淨零排放政策,導入溫室氣體盤查及查證作業,低碳運輸(環保引擎車隊、機具汰舊換新), 綠色建築(大園物流園區申請綠建築), 綠色能源政策,建置太陽能發電設(台中港貨櫃場、大園物流園區),實施電子公文簽呈系統,節省用紙增加公文效率。 有關設置屋頂太陽能設施,為推動永續發展,提升企業的環境價值,規劃於大園物流園區屋頂設置太陽能設施,除可減少碳排放量,並有助於改善環境效益及空氣品質。為符合建築資源的永續發展,已取得內政部銀級候選綠建築證書,並申請銀級綠建築資格,達到生態、節能、減碳、健康的要求。

Read More

風訓公司東京參展 積極佈局海外市場

(風訓公司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風訓公司與股東公司臺英風電(Cwind Taiwan),及國際海洋IOVTEC等兩間IOG集團公司,聯合參展在日本東京舉辦的World Smart Energy Week,WIND EXPO的展會。World Smart Energy Week是世界級的再生能源展會,聚集了全方位的可再生能源技術,不只風能,也包含氫氣和燃料電池、太陽能、可充電電池、智能電網、生物質能和零排放火力發電等近10個展會以及200餘場專業論壇,吸引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1200餘家展商齊聚一堂,三天展期共吸引6萬5千餘人次造訪,共享能源盛世。 風訓公司作為亞太地區發證量名列前茅的GWO訓練中心,積極佈局海外市場,將臺灣藉由近年來離岸風電發展累積的產業技術和學習經驗帶到國際,打造臺灣風電的品牌力。日本為風訓公司近年來業務拓展的重點區域,本次參展World Smart Energy Week的WIND EXPO收穫頗豐,積極與日本的開發商分享並商討合作可行性、簽定合作意向書等,期待能帶著臺灣經驗,從開發計畫前期就能參與,建立更深更可靠的合作關係。參與WIND EXPO期間,除了業務上的推動,風訓公司也於展會的講座發表演說,分享臺灣離岸風電發展的實務經驗以及臺日合作的實績,建立亞洲地區風電的team work概念,除了曝光風訓公司的品牌,也讓臺灣離岸風電發展的經驗受到重視。 本次風訓公司走訪日本,除在東京參展WIND EXPO,總經理蔡明格也實地走訪日本第一個商業規模示範風場AOW的所在地-秋田。親自拜訪、參觀東北電力集團最新成立的GWO訓練中心-秋田塾,並獻上祝福。東北電力是風訓公司的寶貴客戶,於2022年提供GWO顧問服務,為東北電力訓練中心提供GWO認證教師培訓課程,達成風訓公司首次跨國技術轉移的里程碑,風訓公司參觀其為於秋田火力發電廠新落成的訓練中心,並於門口留念合影,同樣作為離岸風電的訓練機構,風訓公司期許人才培育沒有國界,未來共同交流,為人才在地化一齊盡一份心力。 不只是GWO訓練,離岸風場工作相關的海事訓練也是風訓公司著重的項目,本行拜訪日本株式會社商船三井MOL,參觀其動態定位DP訓練中心以其艦橋Bridge模擬操作訓練中心,雙方更研議簽定合作備忘錄,未來也積極規劃朝向在臺灣與日本雙向進行不同系統訓練的合作。 產業本土化是各國在發展離岸風電產業中的重點目標之一,這些年來風訓公司默默耕耘業界多年,講師群累積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對風場的安全作業有深厚的認識,將規劃在風場規劃階段就和積極與開發公司合作,整合技術和實務經驗,提供具體的人才在地化培訓計畫和有效的執行方案,不讓培育本土人才淪於口號,目前風訓公司正積極和日本地方政府以及日本風能開發公司洽談人才在地化的計畫擬定服務,希冀將臺灣的成功案例複製到海外,將臺灣的技術和經驗發揚光大。

Read More

長榮海運:今年市場審慎不悲觀 未來將造雙燃料船

長榮海運法說會由總經理謝惠全主持。(記者陳瓊如攝)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長榮海運受邀參加永豐金證券舉辦的法說會,說明該公司的營運概況,法說會由總經理謝惠全主持,會中他對今年航運市場景氣看法表示,審慎不悲觀看待,未來造船將造雙燃料船。 謝惠全也提到,公司二零二二年創造史上獲利最高,今年首季因第一季通常是一年最淡的一季,第二季運價在谷底徘徊,但已有反彈回升,預期下半年可望好轉,由低點緩步走升,未來市況要看存貨去化速度,目前空櫃返還速度增加。 在公司新船交船方面,2023年將交船三艘,2024年交船量高,將交船二十三艘,2025年交十七艘,2026將交四艘,預計造雙燃料船。 謝惠全也指出,現在美國市場升息趨緩,第二季底去庫存化比較明顯。歐洲市場方面能源價格下滑,天然氣回落。在大陸市場方面,清零停止,生產逐漸復甦,但受中國大陸封控影響企業南移,大陸的貨物有部份移流到東南亞。過去兩年因疫情影響,區域製造走向長短鏈,多元佈局大勢所趨,而在全球暖化,IMO減排新規,五千噸級以上船舶接受A到E評級,不能達標最後將退出市場,因此新船加入彌補老舊船,艙位不是想像那麼大的成長幅度。另外,環保法規,綠色運輸為方向,減碳壓力要新科技支持,零或趨近於零是航運減碳必走的一條路。 謝惠全也提到,在綠色航運產品,將以環保法規為本,投入綠色航運產品,提供基本運輸需求外,務實地兼顧環境保護需求,無差異化投入大小雙能源船,配合區域化需求,異業合作研發減碳措施。謝總總經理也總結以四句來談戰爭影響,“烏俄戰事一年餘,全球景氣陷低迷,無奈等待戰火熄,咬牙挺住冷風襲”,而烏俄戰爭結束,對於市場未來會有催化加速效果。另外,美國碼頭工人勞資去年五月開始談判,談判進行中,目前進展緩慢。

Read More

萬海航運舉行13,100 TEU新造船明春輪命名典禮暨公益捐贈活動

(萬海航運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萬海航運於南韓三星重工巨濟船廠舉行命名典禮暨公益捐贈活動,命名典禮邀請南韓K-ONE CORPORATION CO,. LTD貿易部 潘容奎理事的夫人成喜貞女士擔任「WAN HAI A10 明春輪」的命名人,為新船祈求航行平安、順風滿載。在現場貴賓的見證之下,命名典禮順利完成。「WAN HAI A10 明春輪」預計4月下旬竣工交船,屆時將投入萬海航運亞洲-北美東岸航線營運,提供客戶優質且安全的運送服務。 萬海航運分別在2021及2022年與南韓三星重工船廠簽訂共13艘13,100TEU級船舶,目前已交付三艘投入營運,「WAN HAI A10 明春輪」為系列船舶第四艘。該系列船舶全長335公尺,寬51公尺,最大吃水16公尺,設計船速可達22節。為實現萬海航運「環境保護、永續經營」的經營理念,新船採用多項環保節能設計,包含採用新型主機,配備全平衡扭曲球型舵、螺槳前的預旋流裝置,有助於航行中減少阻力,達到節能省油的成效。此外,這型船舶已提前符合EEDI(Energy Efficiency Design Index) phase III最高標準,減少碳排放,迎合綠色航運趨勢。在航行安全上,這系列船舶皆取得「智能船舶」(Smart Ship Notation)認證,透過智能船舶系統建置,利用各項監控系統及通訊設備蒐集船舶航行數據及設備運作情形,有助於第一時間了解船舶的狀態,強化船舶安全管理。 萬海航運秉持「因為萬海,世界很近」的精神,除了致力於提升貨櫃運送服務品質之外,也注重人本關懷,本次新船命名典禮結合公益捐贈一同進行,捐贈所需物資予船廠當地服務弱勢兒童的社福單位-聖勞育兒院,期盼藉此心意,為當地盡一份心力。

Read More

首季大陸外貿進出口增速逐月提升三月達15%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共海關總署公布今年第一季中國大陸進出口貿易統計指出,首季大陸外貿進出口開局平穩,同時呈現進出口增速逐月提升,當季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以9.89兆元人民幣,比去(2022)年同期增長4.8%,其中出口5.65兆元增長8.4%、進口4.24兆元略增0.2%。 統計分析,第一季主要有以下特點: -進出口增速逐月提升。今年一月份受春節假期影響,進出口下降7%,二月由負轉正,當月增長8%,三月增速提升到15.5%,呈現逐月轉好態勢,第一季整體增長4.8%,較去年第四季提速2.6個百分點。 -外貿經營主體數量穩中有增。第一季有進出口實績外貿企業45.7萬家,比去年同期增長5.9%,其中民營企業38.4萬家增加7.5%,進出口5.18兆元增長14.4%,佔大陸進出口總值的52.4%。同時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3.04兆元,國有企業進出口1.65兆元,分別佔進出口總值的30.7%和16.7%。 -一般貿易進出口佔比提升。首季一般貿易進出口6.46兆元增長7.9%,佔進出口總值的65.3%,較去年同期提升1.9個百分點,其中出口3.68兆元增長12.7%,進口2.78兆元增長2.2%。同時期加工貿易進出口1.79兆元佔進出口總值的18.1%。 -機電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均實現增長。當季機電產品出口3.27兆元增長7.6%,佔出口總值的57.9%,其中汽車、家用電器和蓄電池分別出口1474.7億、1412.4億和1163.4億元,分別增長96.6%、3.2%和84.8%。同時期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9474.6億元增長5.7%,其中服裝、塑膠製品和傢俱分別出口2418.5億、1702.4億和1072.6億元,分別增長6.7%、11.1%和0.8%。 -能源產品、消費品等進口增長。第一季大陸原油、天然氣和煤炭等能源產品,合計進口7587.2億元增長9.1%,佔進口總值的17.9%。同時期進口消費品4787.4億元增長6.9%,其中肉類、食用水產品分別進口501.5億和314.6億元,分別增長22.5%和21.9%。

Read More

武漢中歐班列發運量首季增兩倍創歷年同期新高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今年前三月中歐班列(武漢)發運量較去(2022)年同期增加兩倍。 武漢漢歐國際物流消息,首季中歐班列(武漢)發運315列、25968TEU,比去年同期增長202.88%與202.8%,創歷年同期新高,其中去程79列,回程236列,實現重載率100%、計畫兌現率100%、滿軸率100%目標。 據稱,今年以來,中歐班列(武漢)在通道建設上持續推進、統籌規劃,先後開通“白俄羅斯索利戈爾斯克-武漢”、“歐洲-武漢-香港”、“武漢-白俄羅斯若季諾”等三條新線路,國際物流服務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 截至目前,中歐班列(武漢)包括44條跨境運輸線路,輻射歐亞大陸40個國家、109個城市。

Read More

扣件產業低碳實務工作坊 攜手企業因應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

(經濟部提供) 記者陳瓊如/台北報導 經濟部工業局為全力協助螺絲扣件業及早準備,十月份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上路後所要求進口產品申報碳含量,已邀集產官研單位針對歐盟CBAM初步規範、國際扣件大廠低碳轉型案例、氣候變遷因應法及綠色供應鏈減碳推動案例等議題進行分享。並偕同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下稱金屬中心)、台灣螺絲工業同業公會及台灣螺絲貿易協會共同辦理「扣件產業低碳實務工作坊」,共計52家螺絲螺帽業者,如世德工業、三星科技、朝友工業、芳生螺絲及穎明工業等,逾百位企業先進共襄盛舉,也顯示國內螺絲扣件業者積極投入減碳決心。 歐盟首先針對高碳排放產品進行列管,與金屬製品相關者主要可分為鋼鐵、鋼鐵製品(包含扣件)與鋁及其製品三大類,其中台灣扣件產業被CBAM納管產品為7318系列產品以外銷為主,主要應用在汽車、建築、電子電機等重要應用端,如福斯及BMW等;台灣扣件產業去(111)年出口全球約新台幣2,026億元,其中出口至歐盟占我國出口總額25%(約新台幣504億元),顯示歐盟為我國扣件重要外銷市場。 為了協助業者了解淨零不是危機而是轉機,本次工作坊特別邀請國內螺絲扣件大廠「世德工業」,現身分享受國際客戶要求進行減碳的甘苦談。世德工業為能有效管理廠內數千種扣件產品的碳排資訊,自111年度,透過經濟部工業局委託金屬中心執行金屬材料及製程優化計畫,進行低碳轉型二部曲,首先,為方便管理產品碳足跡數據,導入「碳含量追溯平台」,來串聯生產資訊系統(如ERP/MES)、製程設備能耗擷取(如智慧電表),可即時呈現各類產品生產歷程;接著,金屬中心根據平台提供碳排資訊,快速找出高碳排熱點,並經由智慧監控系統應用,來提升機台之稼動率,降低產品製造不良率及減少廢料。 此外,世德工業特助陳俊雄也提醒,在導入低碳技術解決方應用前提,企業內部應先整理好碳盤查清冊,透過盤查清楚了解廠內碳排放源,再經由專業單位如金屬中心輔導,減碳之路才可猶如虎添翼般成功。經濟部工業局張尚鈞專門委員也提到,針對受CBAM影響產業(如螺絲扣件業),將串聯相關產業公協會進行相關協助(如辦理歐盟申報碳含量說明會),攜手產業安心因應CBAM規範。 本次工作坊金屬中心顧問針對「碳管理方案應用實作」及「碳盤查實務」,循序漸進引導業者建構自主碳盤查實務技能,並提供相關碳排專業資料係數查找、盤查報告書及查證技術說明;除實體教學外,課後諮詢講師也將繼續透過線上社群平台的管道,提供參與本次課程的業者,解惑碳盤查時所面臨的問題,竭力讓業者逐步接軌國際減碳規範。 配合行政院「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經濟部工業局推動製造業「低碳化、智慧化」的升級轉型相關措施,歡迎有興趣參與「低碳化、智慧化」相關諮詢診斷或人才培訓課程的業者,可洽所屬金屬產業公協會或金屬中心廖副組長(07-3513127分機2319,ericliao@mail.mirdc.org.tw)了解詳情。

Read More

日本海事協會提供福岡造船零排放船舶融資評估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日本海事協會(ClassNK)提供福岡造船零排放船舶融資與評估 日本政策投資銀行(DBJ)與日本海事協會(ClassNK)攜手建立「促進零排放船舶融資」方案,由ClassNK對LNG液化天然氣雙燃料化學品運輸船“FAIRCHEM PIONEER”(IMO編號9965552)進行評估,該船目前在福岡造船建造中,是由福岡造船(Fukuoka Shipbuilding)以及Fairfield Japan Ltd.(FJL)共同開發,將於完工後租傭給FJL,並由DBJ提供融資給福岡造船。 該此方案中,ClassNK根據與DBJ共同開發出的綜合評等系統,從「脫碳、環保性能、創新」的觀點來對船舶進行評估,DBJ則負責提供投融資服務。 福岡造船在福岡市與長崎市皆設有造船廠,建造化學品運輸船為其強項。而FJL則是專門經營化學品油輪的美國航商Fairfield Chemical Carriers Inc.的日本子公司,該公司一向致力進行先進倡議,包含與福岡造船合作開發此船,協助其營運項目完成脫碳的目標。此船目前正在福岡造船長崎廠進行建造,之後將交船給 FJL,屆時將成為日本首艘LNG雙燃料化學品運輸船。 據稱,該船具備高脫碳、高環保成效以及創新的特性,進而獲得A級的高評價與環境相關投資。透過方案的推廣,DBJ與ClassNK將在此領域中繼續投注心力並協助航運公司與造船廠應對脫碳發展的過渡期,攜手合作加速整體海運界的脫碳轉型。

Read More

中遠海運集運榮獲一汽-大眾卓越供應商夥伴大獎

記者李錫銘/台北報導 中遠海運集運日前在廣東佛山舉辦的一汽-大眾供應商大會上,榮獲2022年"卓越供應商夥伴"大獎,充分贏得客戶的信賴與認可。(附圖取自中遠海運) 據稱,2022年海運服務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中遠海運集運與一汽-大眾同舟共濟,患難與共,在資源極端緊張的情況下,保障了一汽-大眾疫情期間的生產與運作。與此同時,根據一汽-大眾需求,量身定制通往韓國的仁川航線,將鋰電池運輸週期縮短一周,為一汽-大眾穩定生產、控制成本。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