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議員陳美雅與許采蓁議員聯合主持公聽會,建議應以香港維多利亞港為借鏡,善用高雄港資源及郵輪與遊艇發展,及早復甦南高雄的人流與經濟。(記者吳文欽攝)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歷經10年規劃興建的高雄港埠旅運中心終於在今年3月啟動營運,其服務功能如何定位,以創造營運價值?高雄市議會8日舉辦「高雄港埠中心營運與相關產業服務整合推動策略」公聽會,由陳美雅與許采蓁議員聯合主持,並建議 市府除演唱會經濟外,更應以香港維多利亞港為借鏡,善用高雄港資源及郵輪與遊艇發展,及早復甦南高雄的人流與經濟。
邀請專家學者及相關局處共同探討,盼市府積極接洽國際郵輪集團,提供優惠條件,將高雄打造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郵輪母港。
陳美雅議員表示,如何透過建設的活用為南高雄的前金、新興、苓雅等區域注入新活力,市府應通盤思考,期盼藉由活絡周邊商圈、交通整合改善及旅運中心周邊土地再開發等策略,吸引人潮回流南高雄,帶動整體產業發展。
許采蓁議員表示,高雄的生活及產業重心逐漸北移,南高雄在亞灣區及鳳山區近年來多了許多硬體設施,這些建設是否能為地方帶來效益及發揮功能,市府應審思,期盼市府以香港維多利亞港為借鏡,善用高雄港資源及郵輪與遊艇發展,及早復甦南高雄的人流與經濟。
許采蓁議員期盼市府積極整合觀光、商業機能以及愛河沿線整體休閒動線,並提出多種配套行程,讓觀光客願意在高雄多停留兩、三天。期待市府藉由旅運中心重塑高雄港,吸引大型郵輪停靠維修,吸引更多客群到高雄消費,並強化整合串聯,讓遊艇、觀光產業、商圈夜市等,都能有更好的發展。
義守大學財務金融管理學系李樑堅教授提出4點建議,一、呼籲市府多與國際郵輪公司洽談,給與優惠條件,讓高雄能成為郵輪母港;二、市府及高雄港務公司應針對旅運中心周邊土地進行整體區域開發;三、旅運中心應與高雄展覽館、輕軌等區域觀光及建設進行整合及推動;四、期盼市府每年舉辦高雄港灣節進行行銷。
大仁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林爵士教授認為應重視地方文化DNA的開發,建議市府透過產官學合作,進行在地文化盤點,挖掘更多風土人情,同時推動多種套裝行程,將地方人文導入其中,供觀光客選擇,創造有別於其他港口的旅遊獨特性。
國立屏東大學不動產經營學系鄭博文副教授認為,高雄有了先進的旅運中心,呼籲市府應主動出擊邀請郵輪集團來高雄參觀,吸引郵輪公司將高雄作為母港,為高雄郵輪經濟產業帶來發展。並建議市府善用在地飲食文化及亞灣區夜景,並結合愛河旅遊動線,以吸引國內外旅遊人潮。
輔英科技大學休閒與遊憩事業管理系陳冠位副教授提出,以新加坡克拉克碼頭之改造為借鏡,包含傳統建築的修復與現代建築的結合、善用色彩美學、光電設計應用、導入節能風扇系統及美食的集聚等。同時也提醒市府應正視國際會展人才及郵輪相關服務人才的需求與培訓。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共同教育委員會劉維群教授建議訂定港務中心體檢日,透過每年定期的檢討,促進旅運中心持續發展。另外,建議應國內、外觀光旅遊雙軌進行,除了國外觀光客,也應積極拓展外縣市觀光客至旅運中心及周邊觀光,並與商圈、旅遊業等合作,並結合空運小港機場與陸運高鐵,規劃更完善的套裝行程。
大高雄市觀光商圈總會王文雄總會長反映曾接獲旅行社洽談於港邊設置伴手禮展示攤位,但成效不彰,盼市府能介入整合行銷宣傳。觀光局4年前推動的「愛河啤酒花園」消費者多為外國人,少有在地人前往,盼觀光局能加強行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