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罐烈酒 45歲男貧血無力

醫:胃壁黏膜受損 無法有效吸收葉酸/維生素B12 國人47%有變異型基因 飲酒增致癌風險 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陳益乾呼籲民眾以茶代酒。(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45歲的周先生從高中時期開始接觸含有酒精的飲料,每天喝1罐烈酒已成為他的習慣,若沒飲酒情緒就會變得暴躁、焦慮,甚至出現暴力行為,兩年前也罹患酒精性肝炎。日前因全身無力、貧血至台北慈濟醫院急診檢查後發現血紅素只剩下5.7(正常數值為13),轉介身心醫學科評估,發現長期酗酒是導致貧血及身體問題的根源,經評估至身心醫學科病房住院,治療其酒精戒斷及身體併發症,脫離酒精,身體器官得到復原的機會。 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陳益乾說,酒精成癮是指一個人無法節制飲酒而導致腦部及身體器官的損傷,影響其行為並衍生諸多社會及家庭問題。 對上述案例,因長期飲用烈酒造成胃壁黏膜受損,無法有效吸收葉酸、維生素B12,以至於葉酸不足,容易造成貧血、造血功能不全,是常見且容易被忽略的問題。 更值得關注的是,國人有47%帶有變異型的乙醛去氫酶(ALDH2)基因型,飲酒後會造成身體乙醛堆積,乙醛是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的一級致癌物質,過量飲酒更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 陳益乾表示,治療酒精成癮的患者需進行系統性的身體檢查,治療上則分成中毒期、戒斷期、戒除期、復健維持期4個階段。 酒精中毒期會評估病患身體存在疾病及潛伏外傷的可能性,處在急性焦躁狀態具潛在攻擊危險時,會適度給予合適之鎮靜藥物,並且補充足夠的營養、水分及維生素B1。 戒斷期對於長期喝酒的病患最具挑戰性,常伴隨著併發症,像是自律神經會過度興奮、心悸,腸胃不適,且容易產生意識混亂,若合併譫妄時,未及時治療死亡率將近10%,此時採用合適藥物減少戒斷症狀。 戒除期則會使用戒酒藥物,並追蹤回診狀況。最後的復健維持期針對病患提供功能評估,安排後續轉銜職能治療與職業重建。 5月9日為「台灣無酒日」,根據台灣國民健康署2018年的統計,平均每天有11名飲酒者因不當飲酒行為失去生命,醫師呼籲民眾以茶代酒。5月9日早上10點至下午5點,於台北松山文創園區舉辦「無酒日嘉年華」,藉由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台灣酒害防治協會安排的衛教講座、攤位,一同認識酒精的健康危害。

Read More

腎臟替代療法怎選? 醫病共享決策

屏東榮總醫師歐世祥與醫療團隊為病患及家屬衛教,共同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式。(記者蔣謙正翻攝) 記者蔣謙正∕屏東報導 64歲劉小姐慢性腎臟病第5期,面臨要抉擇哪一種腎臟替代療法。屏東榮民總醫院腎臟科醫師歐世祥,為劉小姐介紹各種替代療法的優缺點,醫療團隊與病患及家屬進行SDM(醫病共享決策),一同選出最適合劉小姐的治療方式。 醫師表示,當我們腎臟受到特定損壞,時間超過3個月以上且無法恢復原有的功能,即稱為慢性腎臟病。慢性腎臟病當進展到末期時,可能會出現持續的惡心、嘔吐等症狀,或會因為尿量減少,出現全身水腫或呼吸喘等現象,此時,代表著我們的身體沒辦法正常的將每天產生的毒素及水分排出,也就是所謂的「尿毒症」。一般而言,由慢性腎臟病所引起的尿毒症絕大多是不可逆的,但還是可以找到方法好好地控制症狀。 醫師說,對於腎臟已經走到末期時,目前可選擇以下3種腎臟替代療法,分別為「腎臟移植」、「腹膜透析」以及「血液透析」,只要好好的配合醫生,還是可以維持生命和不錯的生活品質。 醫師指出,人類雖有兩顆腎臟,但只需1顆即可維持大部分的機能。腎臟移植是指把1顆健康的腎臟移植到末期腎臟病患者的身體裡面,而接受腎臟移植的患者之後只需要固定吃免疫抑制劑即可,不需要再接受透析治療,如果配合醫生照顧得好,其預後狀況將為3種替代療法內最好的。 第2個選項是腹膜透析。所謂腹膜透析就是把一根管子放在肚子裡面且接到肚皮外面,患者每天在家裡自行換液,醫院會將藥水定期寄到家裡,由病患自行操作治療,1個月只需要回診1次。這種治療選項較適合自主性高、體型較小、且沒有罹患糖尿病的患者更好。 第3個選項即為血液透析。在台灣有9成的透析患者選擇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患者1週需安排2至3次到居家附近的診所或醫院接受治療,時間上可能因為要接受治療而稍微有所限制,但是選擇血液透析的好處是,病患每2天就可以看到1次醫生,對於一些年長者、共病較多且常有就醫需求的病患而言,相對方便,而且回家之後就不用再自行操作治療。 目前,國內洗腎患者共有9萬多人,每年陸續都還在增加中,過去民眾只要聽到要要洗腎,就怕人生從此變成黑白,但歐世祥表示,其實不管選擇哪一種治療方式,只要好好的配合醫生,還是可以享受人生,擁有不錯的生活品質。

Read More

台大智能抽血系統 便捷一條龍

台大醫院啟用智能抽血系統。(台大醫院提供)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抽血心電圖組每年提供抽血服務約70至80萬人次,心電圖服務約7至8萬人次。該院於今年3月22日正式啟用智能抽血系統,具有「快速溫暖的抽血、心電圖醫檢師團隊」等特色,提供民眾更便利更快速的服務。 台大醫院表示,該院檢驗醫學部從2012年採購第一套智能化抽血備管軌道系統,成功將病友等候抽血時間從最初的平均超過17分鐘以上,迅速縮短為6分鐘,在這一大躍進之後,抽血處正式進入智能化、快速化的時代。 台大醫院指出,智能抽血系統的特色包含有「快速溫暖的抽血、心電圖醫檢師團隊」。檢驗醫學部的抽血大隊具備精良的技術,每小時能完成至少30人次,每日抽血服務超過3000病患數。心電圖檢查每日服務超過300人次。除了提供快速的服務,也投入溫暖親切的關懷,減少抽血帶來的身心不適。 另,該院的自動報到機,提供多元化的報到方式(健保卡、身分證、檢驗單),兼具簡單與快速,且新增提供尿管、尿杯功能,能更全方位貼近病友需求。 抽血備管系統可進行快速正確的採血試管備管作業。軌道內運送托盤抵達第一張採血桌只需4秒,到達第5張採血桌只需12秒,抽血桌的溫度能選擇設定31至39℃,同時增加採血成功率。 採血後的檢體經由軌道運送至後端自動檢體分類機,不須人工運送,且可自動將檢體分類成8大類,簡化作業流程,降低人為錯誤率,並提高作業效率。

Read More

相隔40年 顏正國和媽媽陳秋燕再同框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全新數位修復版經典國片「油麻菜籽」將於母親節前夕上映,8日舉行媒體聯訪,演員顏正國和片中媽媽陳秋燕相隔40年再同框,意外被「媽媽」爆料小時候不識字,得靠家人唸劇本給他聽幫忙背台詞。 童星出身的顏正國6歲就開始演戲,從小到大演過多部電影,在媒體茶敘中分享「油麻菜籽」對他來說是特別的一部片,尤其媽媽還有客串演隔壁家媽媽。當時顏媽媽陪著兒子四處拍片,時不時被找去當臨演,還曾演過電影「悲情城市」的媒人婆。 談起媽媽,顏正國說,光是試片「油麻菜籽」時,看到40年前媽媽年輕的樣子,就忍不住淚崩,「銀幕上她才28歲,就為我和哥哥、弟弟們操心,沒想到我長大後不懂事,更讓她日夜為我擔憂」,目前68歲的媽媽腸胃不太舒服,也讓他很心疼。 飾演顏正國媽媽的陳秋燕,回憶當年拍攝模樣,直呼9歲的顏正國很皮但特別孝順,每次劇組發便當時,顏正國都會第一個跑去幫媽媽拿。陳秋燕更透露,顏正國很小就出來拍戲,幾乎沒時間上學,不大識字,劇本都靠父母唸給他聽,再死背起來,「他很好面子,不敢說不識字」。 顏正國也不諱言自己曾是文盲,當年一部片接一部片演,忙到很難去學校,幾乎在片場長大,「好險都是和非常厲害的導演、叔叔阿姨演員合作,用氛圍來引導童星。

Read More

A肝莓延燒 1980後出生幾無抗體

專家籲自費注射疫苗 長期研究A肝的衛生局長蘇世斌說,台灣1980年後出生者幾乎都無A肝抗體,建議自費注射疫苗。(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好市多爆發進口冷凍莓果帶有A肝病毒引起各界關注,台南市衛生局長蘇世斌長期研究A肝並曾發表過多篇論文,他提醒,台灣1980年後出生者,幾乎都無A肝抗體,為避免因病毒出現重症患者,建議自費注射A肝疫苗,衛生局已要求基層醫療院所針對疑似病例加強通報,並持續稽查可能使用莓果的餐飲及烘焙業相關產品。 蘇世斌說,A肝感染者一般症狀輕微,即使沒治療也會自動痊癒,此後終身免疫,台語有句話「胎哥呷,胎哥大」,指台灣早期衛生習慣差的時代,小孩子隨便吃東西都會無意中染上A肝,且痊癒後都不會再得。 蘇世斌舉例,台灣早期A肝盛行率相當高,根據1976年調查,當時成年人中95%都有感染過、中學生也有80%感染過;但到2010年再調查時,民眾感染過的比率已經降低到2.7%。他說明,台灣多年前推動使用公筷母匙及免洗餐具等衛生政策,讓A肝病例大幅下降,但也造成目前1980年後出生的民眾幾乎都沒有A肝抗體。 他說,全球曾經發生規模最大A肝群聚感染事件,是1988年發生在大陸上海,主要是食用未完全煮熟的血蚶,造成35萬人感染,結果31人死亡,死亡率大約萬分之一。 南市衛生局疾管科長林曉玫說,A肝是法定傳染病,醫療院所有發現疑似病例,就必須通報衛生局;台南市今年1月至4月已通報15例A肝疑似病例,經過檢驗後全部排除確診,且這15例都與好市多莓果汙染無關,已要求基層醫療院所針對疑似病例加強通報,後續仍將追蹤是否有新增病例。

Read More

斷雙掌丟包醫院 8嫌全落網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南投縣埔里鎮六日發生凶殘砍雙掌「丟包」醫院案,一名柯姓男子疑因千萬元債務糾紛遭曾姓主嫌率眾攔車,押到郊區砍斷雙掌丟包醫院。曾嫌等七人七日收押禁見,八日再移送一人到南投地檢署複訊,檢警持續釐清這起砍掌案起因。 南投縣警察局埔里分局八日表示,埔里鎮西安路與牛眠橋頭一帶發生被害人遭強押上車案,被害人六日清晨五時多遭「丟包」台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急診室。警方獲報與縣警局刑警大隊共組專案小組釐清案情,掌握八名犯嫌身分報請南投檢方指揮偵辦。 埔里分局表示,專案小組六日起以車追人,陸續帶回八嫌到案說明,並扣得犯罪工具,訊後依涉犯重傷害、強制罪等罪嫌移送南投地檢署。檢方七日聲押七名犯嫌經法院裁定羈押禁見,八日中午再移送一名蔡姓犯嫌至地檢署,下午由檢察官複訊。 檢警調查,四十多歲柯男當時由司機載送,路口停紅燈時突然遭三十多歲曾姓主嫌率眾攔車,被押到埔里鎮福興里一處郊區凌虐,最後用菜刀砍斷雙掌,廂型車載到中榮埔里分院急診室「丟包」,斷掌則丟在台中市太平區一江橋下,截至八日下午仍未尋獲。院方表示,傷者雙手遭截肢傷勢嚴重,緊急處置後轉院台中榮民總醫院,雖保住一命但無斷肢可接回。 據了解,柯男年輕時混跡江湖,近年轉從事酒類生意,經濟狀況不錯且行事低調,疑親友欠債千萬元,柯男幫忙當擔保人,但親友卻躲債失聯,對方疑派人押走柯男。對於地方上說法,警方不願證實,僅表示持續擴大查緝背後不法意圖。

Read More

詐領公糧價款 李麗卿遭通緝

李麗卿捲入詐領公糧價款弊案判五年五月,通知入監執行卻去向不明,屏東檢方發佈通緝。(記者毛莉攝) 記者毛莉∕屏東報導 這屆披掛綠袍征戰屏東縣萬丹鄉長敗陣的李麗卿,捲入詐領公糧價款弊案,二審被依詐欺等罪判處五年五月徒刑,其中,詐欺的部分定讞,檢方通知李麗卿入監執行,李去向不明、已發布通緝。 李麗卿在二0一三年三月擔任萬丹鄉農會理事長,明知當時農糧署為穩定稻穀價格及維護農民收益,每年期稻穀收成時都會以高於市價的保證價格向農民收購當期實際種植稻穀。 李麗卿為詐取公糧收購款項,涉嫌先由萬丹鄉民代表鍾量在向農民收購稻穀,送至萬丹鄉農會甘棠倉庫取得乾濕穀秤量單,再以人頭向萬丹鄉農會申請取得核定通知書,用以申報公糧,從中賺取每公斤二至八元不等的差價。 這起詐領公糧價款弊案,李麗卿一審被判四年七月徒刑。去年十二月底高雄高分院二審依詐欺取財及偽造文書等六罪判處李麗卿五年五月徒刑。

Read More

海扶刀治子宮肌瘤 成功受孕

高醫婦產部海扶刀醫療團隊,治療破千例,守護子宮保留生機,8日邀請2名手術成功患者(左2及右3)到場分享治療過程的感受。(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高醫婦產部8日舉行1000例海扶刀成果分享會,分享2位女性長久以來的困擾,一位成功於術後受孕產下海扶寶寶,成為母親節最美好的禮物;另一位則深受子宮肌瘤腫大影響,腹部如孕婦般大,如今沒有任何副作用地消除,守護子宮、保留生機。 患有子宮肌瘤的鄭小姐,2018年7月進行海扶刀消融手術,她說,會選擇海扶刀,主要是在以懷孕為前提的安全性因素下,海扶安全性高、恢復快,而且在術後沒有任何的不適。 潘小姐1年半前發現子宮肌瘤,在鄭丞傑教授建議下進行海扶治療,短短幾個月內肚子就恢復平坦,除肌瘤縮小外,體重也掉了3至4公斤。 高醫婦產部龍震宇部長(左)與盧紫曦主治醫師透過海扶刀無創治療,提高病人的生活品質和把傷害減到最低。(記者王正平攝) 高醫海扶治療中心治療經驗豐富,服務量已高達1000例,達成全國最大規模量的海扶治療中心,並使原本不孕患者在經過治療後,成功受孕並產下海扶寶寶。 高醫婦產部部長龍震宇表示,高強度聚焦超聲消融治療簡稱海扶刀,是一種無創治療方式,不開刀、無傷口、不失血,沒有傳統手術沾黏的問題,術後恢復快以及修復時間短,術後2小時就可以進食和下床活動,很快恢復正常生活作息。 婦產部盧紫曦醫師也指出,海扶刀治療主要透過超音波影像引導下及使用放大鏡原理,把低能量的超聲波在肌瘤上進行聚焦加熱溫度高達60度以上,形成局部的凝固型壞死,治療過程中不會對鄰近的正常組織造成損傷及破壞,不會有術後傷口疼痛或沾粘問題,對身體子宮傷害小,是目前治療子宮肌瘤也能保留子宮很好的一種治療選擇。

Read More

隔17年懷第2胎 治癒先天橫隔膜疝氣

40歲女子懷2胎,竟先天性橫隔膜疝氣,腸胃部分肝臟,滑進胸腔,醫院跨科合作,男嬰出生後手術,歸位臟腑後,健康成長。(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一名40歲女子17年前生下第1胎,好不容易再懷第2胎男嬰,卻在產檢時發現胎兒罹患先天性橫隔膜疝氣破了一個大洞,部分的小腸、大腸、胃和肝臟滑進胸腔,澄清醫院產科主任關祥彬表示,這樣預知的新生兒重大疾病,從接生的那刻起就啟動跨專科團隊,成功修補橫隔膜,將滑進胸腔臟器歸位,該男嬰如今已2歲,生長發育一切正常。 這名女子懷孕至第36週時,在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發現胎兒有左側橫隔膜疝氣狀況。男嬰出生時為2665公克,活力差、全身膚色蒼白、呼吸淺快不規則,腹部明顯凹陷,立即由新生兒醫護團隊接手,監控其生命徵象,2天後由小兒外科進行開刀,發現嬰兒左側橫隔膜破了4公分乘2公分的大洞,部分的小腸、大腸、胃和肝臟已滑進胸腔,壓迫到左肺影響肺泡的擴張,經進行橫膈膜修補手術,將腹內的器官復位,以減少對肺臟的壓迫,進而幫助肺泡擴張。 關祥彬說,橫膈膜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重要構造,當發育不完全而形成破洞時,腹腔器官便會竄入胸腔壓迫肺臟,影響發育。先天性橫膈膜疝氣的發生率約1∕2000到1∕5000,發生這類疾病的原因不明,可能與基因有關,75%的先天性橫隔膜疝氣發生在左側。 完成手術後,男嬰在新生兒醫護團隊悉心照顧了1個月,康復順利出院。2年後該婦女又勇敢懷了第3胎,經基因檢查和高層次超音波檢查證實胎兒一切正常,前不久產下男嬰。 這名產婦表示,第1胎後17年懷了第2胎,感謝醫院那麼多科的醫師一起關心和醫療,讓小孩正常成長,二寶很活潑很健康,因喜歡小孩趕快再懷第3胎,也健健康康生下來,她特別將二寶帶來醫院,感謝醫師和護理師辛苦的照護。

Read More

免疫力低下 應打新冠長效型單株抗體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國內新冠疫情降類,但對於少數免疫低下族群,新冠病毒仍有嚴重風險。專家指出,據研究,免疫低下患者施打疫苗後的保護力較低,若確診住院風險較一般人高2.57倍,因此建議施打「長效型單株抗體」加強保護力。 台大癌醫中心分院血液腫瘤科醫師邱柏儒表示,全世界約有2%的免疫低下病友,如器官移植、惡性血液腫瘤、正在接受癌症治療、先天性免疫不全、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藥物、HIV陽性以及洗腎患者等7大族群。其中,位居國內10大死因之首的癌症,即時且精準的治療攸關癌友的預後與存活。 根據研究,近5成的癌症病患確診後,曾延遲或中斷原有癌症相關治療。 邱柏儒指出,隨疫情鬆綁,希望病人能夠回歸常態專心治療,不再因疫情的干擾而擔心回診或外出等;針對正在或正要接受治療的病人,由於免疫功能低下,身體無法同時承受抗癌治療與新冠病毒的攻擊,就必須考慮哪一種疾病優先治療,這也是為什麼目前衛福部仍將免疫低下的病患,列為追加劑施打與外出配戴口罩的族群之一。 他指出,《臨床傳染病》期刊中亦強調,免疫功能低下者應予以個別化預防方法,一般人接種COVID-19疫苗的抗體有效反應可達約92%;反觀免疫疾病患者與惡性腫瘤患者抗體反應僅為79%、血液惡性疾病患者為50%,器官移植者甚至僅31%。考量此情形,中央於4月7日起擴大單株抗體公費施打對象,用於預防新冠,呼籲適用的病友都應主動諮詢醫師申請施打。 新冠病毒對癌友的威脅除了影響既有療程之外,對於所有的免疫低下病患而言,住院風險上升2.57倍,住進加護病房提高1.4倍,而院內死亡風險也達1.87倍,邱柏儒表示,當免疫功能低下,身體長期處於低防禦的狀態,無法有足夠的抗體對抗新冠病毒,這也是為什麼臨床上有滿多病患陽轉陰的時間都比一般人還長,這時候若病情不穩定,住院、併發重症的風險就會升高。 林口長庚醫院風濕過敏科醫師蔡昀臻也提到,除了癌症病患,先天免疫不全者與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藥物的病友也需多加留意。有免疫疾病的患者需長期使用類固醇、免疫調節藥物、生物製劑等,免疫系統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成為感染性疾病好發族群。因此,建議無論是施打新冠疫苗或是單株抗體,都應該積極與主治醫師討論,安排適切的時間施打,給自己多一點保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