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飛天使健檢 克服白袍恐懼症

台中慈濟醫院護理師耐心、細心為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院生抽血。(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慈濟醫院28日第17年為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院生做年度健康檢查,在慈濟醫護人員與志工耐心、細心陪伴下,130位院生勇敢克服「白袍恐懼症」,讓原定3小時的健檢在1個半小時內順利全部完成。 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社工部主任趙淑珍與院生游騰鈞昨日致贈感謝狀給台中慈濟醫院與慈濟基金會,家醫科主任李祥煒代表接受。 熱愛畫畫的游騰鈞以動物呈現健檢場景做成感謝狀,他不善語言表達,從畫作中可感受到動物歡樂模樣,表達對院生來說,健檢不再是可怕的經驗。 李祥煒說,健檢流程特別設計成闖關遊戲,讓院生彷彿來參與熱鬧的園遊會。趙淑珍表示,與台中慈濟醫院合作17年,已培養出良好默契,更感恩醫護及行政人員安排休假日陪伴院生,讓家長也有機會一起參與。 除負責健檢的醫事人員,還有60位院內人員主動報名服務志工,陪伴院生到各站闖關。平時忙於臨床工作的護理人員,是報名人數最多的單位。 懷胎8個月的門診護理師劉心怡在量血壓站服務,她說為人母後更能感受院生家長的辛苦,因此貢獻一己之力;專科護理師林妤琪表示,臨床接觸過許多類似病例的經驗,有助在安撫院生面對抽血的恐懼;7A病房護理長周侶均是第一次參與,他認為能發揮護理專業陪伴院生很有意義,希望明年能繼續付出。 台中慈濟醫院昨日為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院生做年度健康檢查。(記者陳金龍攝) 家醫科醫師潘瑋琳初次參與信望愛健檢,他表示,院生雖然不擅於言語表達,但都很乖巧配合檢查,能深刻感受他們對台中慈濟醫院的熟悉與信任。

Read MoreRead More

情人灣約會遭浪捲 13歲女失蹤

被大浪捲落海失蹤的柳姓少女家屬趕到情人灣撒紙錢,希望她趕快回家,職業軍人的張姓男子涉及略誘罪,警訊後函送宜蘭地檢署偵辦。(民眾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瑪娃颱風逼近風浪增強,宜蘭知名景點「情人灣」廿八日上午發生大浪把一對情侶捲落海意外,男子被大浪打回岸上,另一名柳姓少女卻下落不明。男子聲稱兩人是網友,第一次見面,由陸海空全力搜救中。經警方初步調查,落海的柳姓少女非十八歲而是十三歲,由於未滿十六歲,張男涉及略誘罪,警訊後函送宜蘭地檢署偵辦。 受到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宜蘭南方澳廿八日浪高三至四公尺,伴隨著四到六級陣風,海象相當不穩定,一對男女相邀踏浪,不料,大浪打上岸,二人躲避不及雙雙落海,住宜蘭五結鄉廿五歲張姓男子自行游上岸求救,落海的柳姓少女已漂到離岸七十公尺處外海,不久後就看不到人。 宜蘭縣消防局廿八日上午八時三十分獲報到場時,落海女子已不見蹤影,因海面風浪大,不適合救生艇作業,用空拍機擴大搜尋,空中勤務總隊直升機也抵達現場加入搜索。 廿五歲的張男是名職業軍人,他與柳姓少女於五月廿三日透過交友軟體結識,他到派出所製作筆錄時,並不知道女網友姓名,只知年齡約十八歲,警方後來查出女方是年僅十三歲、就讀宜蘭縣某國中一年級的柳姓少女。 柳姓少女家屬說,少女幾天前提過要跟同學到南方澳玩,他們並不知道是跟張姓男網友出遊,家屬一行人隨後趕到情人灣撒紙錢,希望她趕快回家,現場氣氛讓人鼻酸。

Read MoreRead More

〈陳醫師健康關懷〉中醫治療鈣化性肌腱炎

■陳俊銘 「鈣化性肌腱炎」又稱肌腱旁鈣化症、氫氧磷灰石性風濕病、鈣化性關節旁炎,主要是鈣化物質沉積於關節周圍的肌腱,所造成反覆發炎的疾病。患部約有70%發生在肩關節,其他像是髖關節、肘部、手腕和膝關節也可能發生鈣化物質沉澱。 肩關節的鈣化性肌腱炎的臨床表現,肩膀的活動度受限,旋轉至某個角度會發生劇烈疼痛,全天候陣痛影響生活品質,其至嚴重到手臂無法舉起,妨礙手臂活動並造成麻和痛。由於發病部位和臨床表現相似,肩部鈣化性肌腱炎經常與五十肩混淆,而兩者的區別在於五十肩是因肩關節退化或受傷造成關節沾黏,引起發炎反應;鈣化性肌腱炎是因肌腱鈣化所導致,且鈣化性肌腱炎疼痛常高於五十肩。肩部肌腱炎若拖久了,亦可能演變為五十肩。 鈣化性肌腱炎好發於40至50歲的中年族群,不分性別,但女性通常多過男性。包括本身有代謝功能異常的人如罹患慢性腎衰竭、自體免疫不全、膠原血管病、維他命D中毒、糖尿病、風濕、甲狀腺相關疾病及腫瘤等,及肩關節過度使用者如長期打電腦的上班族,常做投球動作的運動員,搬重物的工人,抬手寫黑板的教師,勤做家事的家庭主婦。 肌腱鈣化的成因在於肌腱纖維細胞想要轉化成軟骨細胞,卻沒有成功所導致的結果。當附著在關節或骨端附近的肌腱,為應付外來拉扯力同時要兼顧穩定性,肌腱細胞就會再強化,把自己重塑為軟骨,甚至融合於硬骨,這個過程中,鈣鹽進出、沉澱與吸收,引發一連串化學刺激和反應,因而引起疼痛等急性發炎反應。 中醫治療鈣化性肌腱炎,主要以小針刀將鈣化組織鬆解,緩解發炎,改善疼痛,效果甚佳。每週執行1次針刀治療,約5-6次,可達到相當程度的改善。期間每2天接受針灸治療1次,有效穩定針刀療效。頭皮針常用穴位:百會、肩、額旁一帶。耳針可取:神門、下視丘、視丘、基底核、肩、枕大神經。眼針:肝、上焦。體針:肩五針。再配合中藥治療,主要以行氣治血化瘀為主,常用如血府逐瘀湯、丹七散、桃紅四物湯、身痛逐瘀湯等,配合芍藥甘草湯放鬆肌腱韌帶,再配合肩部復健運動,持續穩定療效。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Read More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