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韌帶變骨頭 翁險四肢癱瘓

後縱韌帶位於人體脊椎椎體的後緣,患者6、7節頸椎處的後縱韌帶已骨化(小黃圈),並壓迫到脊髓神經。(記者王正平翻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韌帶也可能變骨頭!南部一名60多歲男性,脖子痠痛、雙手發麻1年多,2個月前雙腳也麻木無力,走路不穩,才驚覺不對勁,就醫發現是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後縱韌帶已骨化到如骨頭一般堅硬」,甚至壓迫到脊髓神經;脊椎外科醫師高振興提醒,後縱韌帶骨化的臨床表現,從無症狀到手腳發麻、行動不便,甚至四肢癱瘓,不可輕忽。 高雄中正脊椎骨科脊椎院長高振興表示,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好發於頸椎,也可能發生於胸椎。後縱韌帶位於人體脊椎椎體的後緣,當這條韌帶因異常骨化性病變,導致椎管狹窄、壓迫脊髓與神經管,嚴重者甚至導致癱瘓、大小便失禁等。 患者1年多前雙手就發麻無力,四處求醫,吃藥也做復健,效果不佳,2個月前雙腳也出現麻痺無力,甚至走路不穩,趕緊到大醫院接受MRI磁振造影及CT電腦斷層檢查,發現他罹患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 醫師高振興說明,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有「東亞隱形殺手」之稱,好發於頸椎,當這條韌帶因異常骨化性病變,並壓迫脊髓與神經管,嚴重者甚至導致癱瘓。(記者王正平翻攝) 高振興說,8月底,患者從嘉義輾轉到高雄接受治療,其6、7節頸椎處的後縱韌帶已骨化,並壓迫到脊髓神經,導致他肢體緊繃、無力,所幸僅短節段,從頸部前位手術把壓在神經的骨化韌帶切除,術後患者肢體緊繃、無力的情形均明顯改善。 高振興說,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症有「東亞隱形殺手」之稱,是日本醫師發現的頸椎疾病,致病原因還未有定論,似乎與個人體質有關,東方人很常見,其中日本人發生率最高,台灣人盛行率2.1%至3%,患者很多沒有症狀,偶然健檢或脖子不舒服、肢體無力就醫才發現。 高振興強調,後縱韌帶骨化症若壓迫到脊髓神經,就必須手術治療,骨化節數多的病患,大多採後位頸椎減壓手術,如果是骨化短節數的病人,可考慮從頸前位把壓迫神經的骨化韌帶切除固定或做人工椎間盤,這樣的手術困難度較高,但也因節數短、預後情形較好。

Read More

逾15歲男 3人有1人染HPV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醫師表示,男性頻繁感染與傳染HPV的機率比女性高,且預估15歲以上男性,每3人就有1人感染至少1種HPV類型,每5名就有1名感染1種或多種高致癌型別的HPV。 (記者戴淑芳攝)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男性沒有子宮也會感染HPV病毒,WHO世界衛生組織引述國際最新研究指出,15歲以上男性中,每3人就有1人感染至少一種HPV類型,每5人就有1人感染一種或多種高致癌型別的HPV。但國內調查卻發現,家有男孩的家長認知落差卻高達7倍。 WHO於2018年5月發起全球「2030清除女性子宮頸癌」的行動號召,官網日前也刊登一篇男性HPV感染的國際研究,指出15歲以上男性中,每3人就有1人感染至少一種HPV類型,每5人就有1人感染一種或多種高致癌型別的HPV,呼籲「男性應被納入HPV防治政策」,同時認為男女共同接種HPV疫苗可以發揮協同保護作用,幫助達成加速清除子宮頸癌的目標,且降低其他HPV相關癌病的發生率與死亡率。 然而,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調查發現,學童家長普遍對HPV存在「性別差異」,近5成(47%)家長認為女兒有很高風險到HPV感染,只有不到1成(7%)家長覺得兒子受到HPV感染的風險很高,比例相差近7倍。而現行HPV防治政策未跟上國際腳步可能就是主要原因之一。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醫師表示,國人早年習慣將「HPV疫苗」稱為「子宮頸癌疫苗」,因此造成民眾對HPV病毒的認知錯誤。 李秉穎強調,其實,HPV感染非「女性」限定疾病,HPV也不只跟子宮頸癌相關。男性一生感染HPV的機率逾9成,高於女性的8成3;若以高致癌風險的HPV 16型來看,男性感染後產生抗體的比例明顯低於女性,且HPV導致口咽癌風險,男性大於女性。 這些數據都足以顯示,HPV對男性帶來的健康衝擊不亞於女性,面對HPV兩性都需要完整防護。 特別的是,近年歐美地區,口咽癌正在取代子宮頸癌,成為最常見的HPV相關癌症。 台灣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副祕書長廖立人醫師指出,根據2020癌症登記資料,頭頸癌在我國十大癌症排名第6,在男性則是發生率第3名的癌症,而造成頭頸癌的風險因子,除了過去國人熟知的香檳酒(香菸、檳榔、酒),研究發現頭頸癌當中的口咽癌,30%與HPV感染相關。 男性也有感染HPV乳突病毒風險,台灣癌症基金會、疫苗推動協會攜手呼籲,請家長修正錯誤認知,建議男孩也要接種HPV疫苗。(記者戴淑芳攝) 近期本土研究更顯示,平均每50名成年人,就有1人口腔感染HPV。男性感染HPV後不易自然產生抗體,HPV持續感染可能在10-20年後引發相關癌症。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強調,要預防HPV持續感染引發相關癌病,國家政策與衛教資訊,對於民眾正確認知的建立與家長決策具有極大影響力,除了透過生活型態改變,例如:安全性行為、戒菸酒、戒檳榔、遠離危險因子、女性定期抹片檢查之外,依據醫囑接種HPV疫苗也一樣重要,「而且不分男女」。

Read More

太魯閣事故受傷 45歲女師試管生子圓夢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一場震驚全台的太魯閣號列車出軌意外,讓身為小學教師的李老師被迫中斷備孕計畫。負傷1年後,求子心切的她求助人工生殖,終於在45歲順利圓夢生子。 高齡產婦求子之路本就艱辛,李老師39歲時曾經歷兩次試管失敗及一次自然流產。隨後,又因太魯閣號列車出軌意外,再次讓試管計畫被迫暫停。 即使每日以淚洗面的復健,忍受著意外對身體與精神造成的傷痛,種種苦難也不曾澆熄李老師對孩子的渴望。為了與時間賽跑,意外發生不到一年,李老師便拄著拐杖踏入TFC台北生殖中心,準備新一輪試管療程。 之前的失敗加上意外的發生,一轉眼6年過去,李老師的AMH(抗穆勒氏賀爾蒙)數值也大幅下降。TFC台北生殖中心醫師曾啟瑞為李老師打造精準個人治療,取卵5次,共取得42顆卵獲得11顆囊胚。 隨後,合併PGS與ERA輔助,最終植入一次成功,在45歲喜獲麟兒。李老師感動分享,意外的發生讓她感受到人生無常,不強求卻也希望有一天能夠有自己的孩子,用自身正向的教育理念去教養孩子。 曾啟瑞表示,卵子少、染色體異常與流產機率高是高齡產婦頭號危機。根據統計,大於40歲的女性,每10顆成熟卵平均僅有2成的活產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