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沃牆
台灣能源轉型太慢,供電占比低,電動機車掛牌數仍低於燃油機車。(資料照)
有道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台灣邁向二0五0淨零排碳已是一條不歸路,然而,甫升級的環境部公布二0二一年國家總排碳量比前一年增加百分之四點五六,但去年排碳量因全球景氣下行而減少,並非減碳有成。
台灣缺能源,必須仰賴進口,因而「能源轉型」成為淨零排放路徑的首要之務。政府雖極大化風電、光電的設置,也重視氫能、地熱、生質能、海洋能等前瞻能源的的布局與技術發展,以及推動電動車購買;但能源轉型太慢,供電占比低,電動機車掛牌數仍低於燃油機車。
再者,台灣碳權交易所已於今年八月正式掛牌,但碳定價卻遲遲未定。所謂碳定價,是為排放的二氧化碳訂出價格,以每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作為計價單位,計算碳排放的成本費用。碳定價能讓氣候暖化的外部成本轉化成需付費的內部成本,促使企業主動減少碳排量,其範疇包含碳稅費、能源稅、碳排放交易等制度。
據悉,台灣的碳費費率由費率審議會決定,碳費將於二0二四年開徵、二0二五年實際收費。然而,即使完成碳定價,相關的碳權子法也需完備,才能啟動國內碳權交易。此外,在國際ESG與減碳趨勢下,再生能源使用為企業邁向永續及淨零的重要途徑,綠電交易需求與日俱增。
綠電即再生能源,是指某種發電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零,或近乎零,對生態、氣候造成的影響較小。除了產業將面臨搶奪綠色資源壓力,缺綠電已成當前企業營運的重大挑戰。舉例而言,大型國際企業為響應RE100組織提出的二0五0使用百分之百再生能源目標,如蘋果公司就要求旗下供應鏈必須在二0三0年前達到碳中和。台積電是蘋果重要的供應鏈,誠如劉德音董事長在今年六月的股東會所指出,「台積電無足夠綠電可用,將影響台灣競爭力」。
進一步言之,二0一七年《電業法》的修正奠立了台灣再生能源自由化根基,隨著相關轉供與餘電配套機制到位,台灣綠電自由化交易於二0二0年正式啟動。截至今年二月,已有近四十家再生能源售電業取得能源局許可,協助媒合供給端與需求端之缺口。然事與願違,二0二二年再生能源總發電量共二三八億度,較二0二一年的一七四億度成長三成六,依目前只有百分之十再生能源占比,還是供不應求。
台灣獲取綠電,目前共有簽訂企業購電協議、自發自用、購買再生能源憑證T-REC等三種方式。但依據經濟部的統計,綠電憑證市場極其不足,台積電單一用戶交易就占了近七成,多數企業一「證」難求。
筆者建議,儘早實行碳定價和碳交易,並積極參與國際碳權交易所,以促進碳市場的發展。推動碳金融商品的開發,逐步擴大碳市場的範疇。政府應持續增加綠電的生產,以滿足企業的需求,如建設低碳綠色工業園區,並將綠電視為主要的電力來源、鼓勵企業自行建置綠電和儲能系統,以彌補綠電供應不足的情況、促使民眾改變日常生活方式,包括飲食、服裝、住宿、交通、教育和娛樂等各方面,選擇低碳生活方式,養成節能減排的習慣。
唯有全民共同努力,尋找和創造那股推動實現淨零排碳目標所需的力量和資源,即所謂的「東風」,以早日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
(作者為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