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謝松蒼(左)從2017年起帶領腦庫工作小組啟動籌建,台灣首座腦庫終於在5日揭牌,他表示,全世界約有150家腦庫,腦庫是國家強大的象徵。圖為謝松蒼開心與妻子(右)合影留念。(中央社)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大醫學院「台灣腦神經組織人體生物資料庫(台灣腦庫)」5日揭牌成立,台灣腦庫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謝松蒼指出,腦庫是搜集往生者的腦神經組織,作為研發神經退化疾病的藥物,並接受神經罕見疾病患者、腦疾病患者、健康民眾之腦部捐贈,衛生福利部長薛瑞元指出,政府將由科研預算補助以維持腦庫運作。
行政院長陳建仁出席腦庫揭牌時表示,台灣面臨人口老化,許多疾病與腦部有關,如失智症、巴金森氏症等,台灣腦庫成立有助於科學家深入研究腦疾病,可能達到健康的人預防腦疾病產生,早期發現治療,希望台灣腦科學能成為亞洲領頭羊。
國家衛生研究院長司徒惠康說,台灣腦庫成立,充滿大愛,是延續生命光輝的醫學寶庫,更是台灣醫學研究最後的、最重要的拼圖。
謝松蒼指出,過去台灣並沒有自己的腦庫,每到要進行人類腦組織研究時,都要向美國和其他有腦庫的國家申請,且拿到的組織也非常有限,且和台灣人的疾病和基因樣態都有差異,所以很多謎底還是要由「台灣自己的腦庫」才能解答。
謝松蒼表示,根據統計,全世界共有150家左右的腦庫,腦庫是國家強大的象徵。腦庫本身也是一項大愛的計畫,過去門診有一位罕見疾病病友,每次看完門診都會說「我走了,希望把我的腦神經組織留下來,可以提供醫學研究開發新的治療」。這位病友的積極讓謝松蒼相當印象深刻,當時台大醫學院院長張上淳也相當支持,於是他於2017年開始帶領著工作小組啟動和籌劃台灣第一個腦庫。
薛瑞元指出,過去腦科學以影像學研究為主,但終究像隔層紗,台灣腦庫成立揭開腦科學的神秘面紗,理解腦庫持續運作需要經費,未來由相關科技預算支應;另外,捐贈一定是最難突破,須仰賴與病友團體共同努力,讓民眾知道重要性,生前立下捐贈意願,死後家屬同意捐贈。
薛瑞元表示,腦庫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機構,政府一定會提供經驗支持,除了每年撥款補助外,也可以由研究人員提出相關科學計畫,經審核確認其意義後,也可以透過科學計畫的管道,提供相關經費支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