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在台灣每二十分鐘就有一人因為菸害失去生命,但台灣菸捐自民國九十八年調高至每包二十元後,至今已十五年未再調整,董氏基金會倡議「以價制量」可有效降低民眾吸菸意願,是最好的菸害防制手段。國健署表示,今年下半年將召開審議會議,討論是否調漲菸捐。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麗指出,「以價制量」是最好的菸害防制手段,可有效降低民眾吸菸意願。相較於澳洲菸價已接近新台幣一千元,香港亦高達四百多元,兩國皆成功降低吸菸率,反觀台灣目前菸捐每包二十元,台灣菸品稅捐占菸價的比例平均五十三%,低於世界衛生組織七十五%標準,菸價明顯過低。
除菸防力道不足,菸捐在國內用途多挹注癌症篩檢及防治,但近年菸捐卻有逐年下滑情況。國健署擬定最新國家癌症防治計畫中,癌篩經費明顯不足,更顯示菸捐收益已不敷使用,為此將首度向行政院爭取明年度公務預算,金額達三十一億。
依《菸害防制法》規定,菸品應徵健康福利捐,中央主管機關應每二年邀集財政、經濟、公衛及相關領域學者專家,評估菸價及菸防相關因素影響,經中央主管機關會商財政部依評估結果,認有調高必要,應報行政院核定,送立法院審議通過。
繼菸捐九十八年調漲、菸稅一0六年調漲後,國內吸菸人口比率降低,但近年未再調漲,最近一次一一一年審議會,專家評估仍屬疫情當下,決定暫不調漲。
對於台灣菸捐多年不變,國健署回應表示,各國菸害防治相關法令不同,部分國家採取定期漲價,台灣選擇評估調漲,價格確實是菸防有效策略之一,但菸盒警示圖文擴大、加強宣導等應「多管齊下」,不能只著重在單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