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險猝死 他心臟收縮功能僅剩21%

物理治療師指導蔡先生做復健。(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市報導 55歲蔡姓男子一月份因心臟不適就醫,在診間等候看診時突然全身無力、臉色蒼白,險些昏倒,緊急被送至急診搶救,從鬼門關前搶回一命。經過一系列檢查,醫師診斷蔡先生是因慢性擴張型心肌病變導致心臟衰竭,心臟收縮功能只剩一般人的1/3,有猝死危險,所幸住院治療後,在團隊努力下,加上體外反搏治療,心臟功能獲顯著改善,出院後不久即回到工作崗位,重獲新生。 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李易達表示,患者透過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蔡先生心臟收縮功能只剩21%,只有一般人6、70%的1/3,進一步進行心導管檢查,排除冠狀動脈血管問題,後續安排心臟核磁共振,排除心肌炎,確診為慢性擴張型心肌病變。 針對蔡先生的治療,醫師李易達除了遵循心衰竭治療指引的用藥外,也建議他接受體外反搏治療。出院後,醫療團隊將他納入心臟衰竭急性後期照護計畫,經過3個月的治療之後,患者心臟收縮功能已恢復到45%,雖然與一般人仍有些差距,但是與他之前的21%相比,有顯著進步,相信還有更多進步空間。 李易達進一步指出,擴張型心肌病變的風險包括心衰竭造成肺部積水,讓病人喘不過氣,有些病人甚至來不及到醫院就已呼吸衰竭,需插管治療。另一風險則是猝死,由於心臟收縮功能不全,5年存活率只有50%,其中致命性心室心律不整是主要原因,若無AED的及時治療,可能會在睡夢中猝死。 以往這類患者的心臟功能難以恢復,但隨著心衰竭藥物的進步,部分病人的心臟收縮功能有機會隨著時間逐漸康復,甚至恢復正常。

Read More

食藥署長吳秀梅去職 中醫大莊聲宏接任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由於連續發生蘇丹紅辣椒粉事件,及點滴液供應不足問題,食藥署長吳秀梅將去職,並由中國醫藥大學藥學院院長莊聲宏7月1日接任,立委陳昭姿表示,莊聲宏擅長於新藥開發、抗癌藥作用機轉、基因治療等領域,期許他秉持藥學專業,嚴守人民食品與用藥安全。 年初爆發蘇丹紅辣椒粉食安事件後,據指出,當時就有人點名應由食藥署長吳秀梅扛起責任,近期又發生永豐化學違反PIC/S GMP而被勒令停,造成台灣地區點滴液供應不足,吳秀梅去留問題再度被外界提起。 立法委員陳昭姿指出,莊聲宏本人已證實將接任新任食藥署長,莊聲宏長年身在學界,新藥開發、抗癌藥作用機轉、基因治療、分子技術都是擅長領域,期許他秉持藥學專業,嚴守人民食品與用藥安全。 陳昭姿認為,關於食藥署設置的各個專家諮議委員會,期許新任署長對於這些以外聘專家為主要成員的委員會,都能清楚設定委員會的政策目標,也依此政策去聘任相關專家,亦即,拋棄過往常見於行政機關的門戶之見,多從自己的熟識圈去找人的做法。希望未來各個專家委員會提出務實科學的建議,協助食藥署兼具專業與管理的運作。

Read More

狗舔臉頰 女童發高燒 染犬巴斯德菌

11歲彭小妹高燒不退,出現咳嗽、流鼻涕、頻尿,就醫一驗罹罕見「犬巴斯德菌」。(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11歲彭小妹最近與狗狗玩耍遭熱情舔臉頰,沒想到彭小妹晚上突高燒不退至39.7度C,出現咳嗽、流鼻涕、頻尿,就醫一驗罹罕見「犬巴斯德菌」。 烏日林新醫院過敏免疫科主任暨小兒科醫師賴永清表示,彭小妹入院當日檢驗確定罹患新冠肺炎合併黴漿菌感染及左側篩竇鼻竇炎,安排尿液檢查發現有泌尿道感染,才揪出該院首例感染「犬巴斯德菌」的個案,不只女兒連媽媽也感染犬巴斯德菌及泌尿道感染,一同接受抗生素治療10天,康復出院。 賴永清指出,彭小妹的尿液混濁有異味,檢驗出亞硝酸鹽陽性代表有泌尿道感染,結晶體有三磷酸鹽及細菌,顯示出有泌尿道感染,隨後尿液培養3日發現感染「犬巴斯德菌」,由於彭小妹的媽媽也有氣喘發作,也接受尿液檢查,同樣培養出犬巴斯德菌,醫師一問才發現這對母女近期都有犬隻接觸史。 賴永清說,感染犬巴斯德菌高危險群多為免疫功能低下者,雖然彭小妹與媽媽並無免疫功能不全,屬於機會感染,如果都沒有接受治療,恐會引起腎盂腎炎,最嚴重會導致敗血症及死亡。 他指出,巴斯德菌屬包括多殺巴斯德菌,溶血性巴斯德桿菌,犬巴斯德菌及侵肺巴斯德菌等等,為人畜共通傳染的病原體,較常見的多殺巴斯德菌,反而犬巴斯德菌較少見。犬巴斯德菌主要寄生在貓狗禽類、嚙齒動物的口腔齒齦部、鼻咽呼吸道及腸胃道,臨床上較少發現傳播給人類,但人類會感染通常是因為被動物抓傷、咬傷或親密接觸,引起傷口或軟組織感染。 賴永清建議,如果是免疫力不全者要特別小心,如:兒童、糖尿病肝硬化、慢性肺炎或腎臟疾病等族群。

Read More

7月中達高峰 疫週恐破10萬人

記者戴淑芳、傅希堯∕台北報導 新冠疫情進入第6波,預估7月中達高峰,單週就診估破10萬人次,對此,疾管署長莊人祥27日表示,因COVID-19已不是第5類法定傳染病,強制配戴口罩已沒有法源可開罰,不會恢復;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則指出,近日這波COVID-19疫情與新冠病毒突變有關。 疾管署27日辦理COVID-19抗病毒藥物處置講座,莊人祥在會後記者會說明最新疫情走向指出,上週新冠併發症患者數量已經超過第5波疫情高峰,且還在持續上升中,預估7月中達高峰,屆時單週併發症患者會破1千人,估算單週就診可逾10萬人次,但多數為輕症,且不會超過去年第4波疫情的單週併發症數達1790人。 面對疫情升溫,莊人祥也表示,在最後一道解除進入醫療院所強制配戴口罩改成建議之後,目前也不會恢復口罩令。因COVID-19已不是第5類法定傳染病,強制配戴口罩已沒有法源可開罰,但各醫院可因應疫情自行規範,也呼籲民眾到人潮擁擠處配戴。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任盛望徽提醒,抗病毒藥物在發病24小時內使用效果最好,因此,若有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疑似COVID-19症狀,可在家自行快篩,但就算檢測結果為陰性,建議2天後還要再篩1次。若有心肺疾病、慢性病等高風險患者更要注意,盡快就醫。 另外,李秉穎27日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目前天氣炎熱仍然出現流行趨勢,是因為群體對於新變異株抵抗力較少,使民眾接觸少量病毒就會生病,但因大部分民眾已經感染過且接種過疫苗,所以新冠病毒已經沒有大爆發的條件,但面對病毒不斷的突變,抗體效果減弱時仍會再度感染。 李秉穎指出,未來應不需要每年接種COVID-19疫苗,但目前是新冠病毒感冒化的過渡期,如同季節性流感的小突變,除非病毒出現大突變,否則不需要恢復全面戴口罩管制,但建議民眾至少要施打1劑疫苗,而高風險族群則得施打2劑。

Read More

新株傳染快 60歲以上強烈建議戴口罩

黃高彬表示,國際間新型新冠病毒變異株LB.1傳染快速,迅速追上KP.2的占比,相當強勢,台灣目前還有時間因應,60歲以上民眾「強烈建議戴上口罩」。(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近期新冠疫情升溫,預計在7月中迎來高峰,國人已逐漸習慣疫後的生活,口罩基本上不怎麼配戴。不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國際間新型的新冠病毒變異株LB.1傳染快速,迅速追上KP.2的占比,相當強勢,台灣目前還有時間因應,60歲以上的民眾「強烈建議戴上口罩」,年中打過XBB疫苗者,84天後第2劑可銜接新型疫苗,做好防護。 國內上週新增817例新冠本土病例,較前一週增加3成,累積併發症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台灣目前變異株以JN.1為主、占62%,KP.2占18%、KP.3及XDV.1占8%。 黃高彬表示,今年6月下旬開始,新的變異株又開始竄起,本來KP.2盛行率高,現在變成KP.3,上周又出現LB.1變異株,在國外的確診比例已經與KP.2齊平,代表它「傳染力更強」,目前台灣的流行株情況跟國外仍有很大差異,但高危險族群務必提早做好預防。 黃高彬指出,新冠肺炎的變異株不斷改變,每當變異後,舊的疫苗效果就會變差,目前疾管署緊急採購JN.1疫苗,預計10月初可以給國人施打,建議高風險族群今年中打過XBB新冠疫苗,10月初就可以趕緊施打JN.1疫苗,才能取得保護力。 黃高彬指出,JN.1疫苗對於KP系列新冠變異株,甚至是最新竄起的JN.1都有良好的保護力;美國食藥署已下令輝瑞、莫德納、NOVAVAX研發應對KP.2變異株的疫苗,預計9月上市,最慢2個月可以進入台灣,剛好可以銜接新冠秋冬的疫情。 黃高彬提醒,65歲以上長者及免疫低下族群,如化療、器官移植、腎臟疾病等患者,及共病患者都要保護好自己,強烈建議60歲以上民眾把口罩戴好,尤其去人多、密閉的空間,以及搭乘交通運輸工具時,都要戴好口罩。

Read More

〈中華副刊〉憶夭折的四弟

陳文榮 二戰末期物資缺乏,治病的藥物也很稀有,生病無藥可治,人的生命,顯得卑賤,對幼兒的保護,顯然不足。我兩個弟弟生病缺乏藥物的治療而么折。 我九歲的時候,四弟三歲,很聰明,說話表達能力不錯。生病以後,母親就交給我負責照顧他,因為她還要照顧另外一個出生不久的五弟。 四弟長期的營養不良,加上腸胃炎,每天晚上無法控制排出一堆流質排泄物,腥臭無比。睡前母親要求我在他的屁股底下,墊一塊尿布,承接排泄物,以免沾汙被褥。 每天清晨起床,就要到古井旁邊 把尿布一堆排泄物洗乾淨,晾晒後重複使用。 這件苦差事母親指定我負責,因為我是老大,最有能力幫忙。 晚上睡覺他就睡在我的旁邊,就近照顧。半夜口渴,只要 一醒來,就說: 「阿兄!我喙焦,水!水!」 喙焦是台語,口乾要喝水的意思。起床倒半碗開水,讓他喝完,再繼續睡到天亮。 父親說四弟生的病是腎臟病,買不到藥物治療,父母親都很難過。 因為天天都在一起,感情特別深厚,他腸胃道消化功能極也很差,有些固體食物沒有消化就排出體外,因為買不到藥物,腸胃病也無法治療,一天拖過一天。 五弟民國33年8月出生,8個月時罹患肺炎,沒有藥物能治療,經常發高燒。到34年的4月,未滿週歲即告夭折,告別多災多難的人間 。 四弟同年5月,病了一年左右,在一個初夏微熱的清晨,他停止呼息,結束短暫悲苦的生命。 母親一個月內喪失兩個兒子,內心的悲痛,家人無法想像。 四弟夭亡時母親特別哀傷,養育3年,花了不少心血,她掉了許多眼淚。找村子裡的(土公仔)。 (專門處理殯葬事務從業人員,鄉民統稱為土公仔。) 找一件破舊的草蓆,把骨瘦如柴的四弟屍體包裹起來,挑到公墓的空地上,挖一個小洞,草草埋葬。 四弟走了,我難過好幾天,夜晚睡覺時,旁邊空蕩蕩,再也聽不到微弱的呼喚: 「阿兄!我喙焦,水!水!」 暗自啜泣,淚濕枕頭。過了一段時間,才慢慢淡忘。 現在我們兄弟都邁入老年,有一次閒聊的時候,二弟有感而發的說: 「夭折的兩個弟弟,把節省下來的資源提供給我們,不然我們因缺不可能順利成長,真的要感謝他們的犧牲,才成全我們。」 他的見解沒錯,弟弟們夭亡,家裡才能供應我們充足的資源,讓我們繼續的存活下來。 十幾年前 回到老家把祖先的神主牌位分爐到北部我的住處,妻子特別叮嚀: 「四叔,五叔也要列名進去,別讓他們成為孤魂,沒有人祭拜。」 老妻宅心仁厚,設想周到,為夭折的小叔列名於神主牌位,接受年節的祭拜,免得成為孤魂遊蕩於空茫的世界。 感念父母在艱苦歲月裡付出全力養育我們,遺傳良好基因,讓我們存活下來。

Read More

翁大腸與膀胱長出廔管 排糞尿

光田綜合醫院醫師李彥志無症狀的大腸憩室症常常容易被忽略,只有在發炎、膿瘍引發嚴重併發症時才會被察覺。(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70歲男子和家人歡慶用餐時,到餐廳外透氣時因高燒而暈倒,緊急送醫檢查,由於患者尿液中白血球指數相當高,注射抗生素減緩發炎反應。然而泌尿道感染只是表象症狀,後經3名醫師診斷發現,電腦斷層中可見患者的膀胱壁存有氣體外,膀胱壁也相當肥厚,顯見大腸與膀胱間已形成「大腸膀胱廔管」,導致大腸桿菌順著管道流進膀胱,致使泌尿道反覆感染。 光田綜合醫院醫療副院長暨腎臟內科醫師張家築,與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李彥志診斷,確定患者反覆泌尿道感染的主因為大腸膀胱廔管,由李彥志調整治療方案,針對病因診療,發現過去2年中,雖已有大腸憩室,但並沒有表現出症狀。不過就患者自訴平時生活,李彥志推測患者可能存有飲食習慣不佳、排便狀態不順暢等問題。 李彥志說,檢查中發現,老翁的大腸憩室卡了許多糞石,恐因此導致發炎形成廔管。健康的大腸表面應該是光滑的,但如長期吸菸、年齡增長、運動量不足、腸內壓力增加或膳食纖維攝取不足等原因,易形成憩室並發展成嚴重的炎症感染,甚至與膀胱形成廔管,排出「糞尿」。 李彥志表示,無症狀的大腸憩室症常常容易被忽略,只有在發炎、膿瘍引發嚴重併發症時才會被察覺。由於老翁除大腸膀胱廔管外,還引起後腹腔膿瘍,沾黏情況嚴重,綜合考量之下,切除大腸憩室發炎腸段、引流膿瘍、移除廔管、修補膀胱並吻合腸道。術後一週老翁尿液已恢復清澈狀態,現返家休養,僅需固定回診追蹤並注意生活習慣。 李彥志提醒,要攝取足量蔬果,多補充水分,確保腸道獲得充足膳食纖維,使順暢排便,才不易形成大腸憩室炎。

Read More

〈中華副刊〉時光,從城南走來 ── 記水交社舊事

王靖婷 蒹葭蒼蒼,在水一方。那等在芒草盡頭處的,不是水岸,是一段旅程。 由昭和時期的日式宿舍、到國民政府的眷村、再到荒野美學概念的生活博物館,刻過年輪的屋舍建築、斷垣遺跡,與穿梭其間的狼尾草、亂子草、細葉芒、芙蓉菊、迷迭香參差的植栽草坡,串起了過去與未來的旅程。 然而走在其間,妳彷彿聽見那堵矮牆裡溢出的喝斥聲、叫喚聲;而妳,和一群白衣黑裙、短髮齊耳的女孩們並不在意牆裡的喧鬧吵雜,每個週六中午以青春歡悅的步伐走過,在背景音裡討論著午餐與下午的測驗。那是週六還上半天課的年代,在那位於城區南郊、同時收納眷村外省學生與周圍商場本省學生的公立國中,每一屆的國三生,從九月開學就知道即將面對神經緊繃的一年,學長姊如此度過,你們也無異議地接受這樣的約制與訓練——在週六的半天課外,下午也要留校繼續考試,由三年一輪的導師監督陪伴。多麼順命無爭的年代啊!周而復始、高壓讀書的生活裡,唯一鬆口氣的是週六中午不用吃蒸便當,准許放風到附近外食,鄰近眷村美味又便宜的麵食,自然成為學生的最愛。 妳和同學們一窩蜂地湧進村口的麵食館,風掃落葉似地據桌為王,一群人聒噪地點完麻醬麵水餃酸辣湯,又吱吱喳喳地猜題猜老師的心思。會像青春偶像劇一樣地談論同校的男生嗎?不會,升學班的學生怕丟臉,總是很矜持拘謹的,學校把男女生分置在司令臺的左右兩棟樓,楚河漢界涇渭分明,樓上升學班樓下技藝班(當時的說法是上段班下段班),大部分時候只能隔臺遠眺,唯有輪值日生蒸便當倒垃圾時,才有機會近距離偷瞄。有一陣子課餘時從樓上往下望,樓下的女生圍坐一圈玩碟仙,只見問事的人喃喃自語後,七八雙眼睛緊盯正中間碟子的動靜,折射的陽光看得樓上人目眩神馳,分不清碟子動了沒?動了沒?只聽得樓下人轟然一聲:「碟仙動了,他喜歡妳啦,唉唷喔!」樓下人關心戀情,樓上人關心考情,同樣的二八年華卻是兩樣情。 隨著黑板左上端數字的遞減,聯考的網羅愈縛愈緊,週六下午的考試也更加密集。1978年十二月的週六中午,一群少女如常地漫步到眷村美食,牆上的電視不斷放送中美斷交、美國承認「匪偽政權」的新聞,伴隨著群眾激烈砸車、大學生吶喊連署的畫面,窄仄的餐桌上氣氛凝結,瞬間瀰漫著被友邦背叛捨棄的孤憤,「美國太不講道義了」、「卑鄙無恥的洋鬼子」、「再也不給美國人好臉色看」、「不要學英文了」……你一句我一言地,彷彿被罵的是個恩將仇報、背信忘義、十惡不赦的偽君子(許多年後,直到妳去了那個斷交的友邦,才看到歷史的另一面)。 揣著騷動不安的情緒回到教室,面臨國仇家恨的時刻還考甚麼試呢?有同學向年輕高身兆的女導師發難,「老師,妳知道外面發生甚麼事嗎?」、「中美斷交了,大家都在遊行」、「我們不要考試了,去買國旗」……老師的表情從詫愕轉為淡然,「這不是早就知道會發生的嗎?尼克森前幾年就去訪問大陸了。」、「老師妳不生氣嗎?」、「生氣歸生氣,試還是要考」、「老師,老師……」,試卷還是發下來,話語靜默,只餘下沙沙作響的寫字聲,間雜著嚶嚶的啜泣聲、和咻咻的吸鼻聲。交換改卷時,妳拿到一張寫滿標語代替化學元素的試卷,家住眷村的女孩在每一個空格裡潦草寫著:中華民國、反共堡壘、自立自強、反共到底、處變不驚、團結奮鬥、堅決反共、漢賊不兩立……「這算錯嗎?」、「要全扣嗎?」妳理解又困惑地舉手發問。導師沉默半晌,「不算分,今天提早下課吧。」沒想到中美斷交,引爆了長久壓抑的情緒,意外地獲得喘息的機會。 兩年後,妳在城南的女子高校,和一群校刊編輯瘋迷那個在斷交時嶄露頭角的新聞局長,興致勃勃地北上約訪雄姿英發的宋楚瑜局長;同時期,兩個眷村男生為同屆女生爭風吃醋大打出手的消息,也在國中同學間傳開。再兩年,妳們考上北部中部南部的大學,四散後的重逢,總是水交社長水交社短地聊起那一年的眷村美食,和眷村裡的男女戀情;偶而騎車繞過,看到低矮的圍牆便覺心安,在變之中幸好還留著不變的東西。 許多年過去,當時要鞠躬行禮的銅像倒了,顏色黨成為慣常的政治術語,親共反共在總統府的兩側嘶吼著,眷村旁邊蓋起高樓大廈,老舊的眷舍成為雜草叢生的廢墟;當妳幾乎遺忘那青澀壓抑的歲月時,「水交社」再度跳入眼簾! 是的,再看一眼,在蒹葭的迷離蒼茫中回望,在斷垣殘壁的縫隙中尋覓,甚麼是變?甚麼是不變的呢?那在歷史長河裡淘洗的是非成敗、是友是敵,誰能給出正確的答案?爭戰有時,和好有時,建造有時,拆毀有時;或許在沙塵的微光中,不變的是一代又一代、循環往復、躍然在回憶裡的青春花火。

Read More

醫院不止看病 估8月起可3高諮詢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今年8月起健保署將推動全人全社區照顧計畫,醫療院所不再只是看病、領藥,將變身健康促進好鄰居,包含三高族群生活型態諮詢,強化營養與運動習慣,健保給付細項共擬會7月定案。 健保署自今年起將全民健康保險家庭醫師整合性照護計畫,升級為「大家醫計畫」,為讓患者不論習慣在醫院或診所固定就醫,都能獲得相同的以病人為中心的整合性照顧,因而將推動地區醫院「全人全社區照顧計畫」,預計8月上路。 「全人全社區照顧計畫」中,包含健保每年給付1次生活型態諮詢。健保署長石崇良27日表示,台灣面臨超高齡化、少子女化問題衝擊,須被照顧者變多、供照顧者漸少,健保財務逐漸困難,以疾病治療為主的健保體系不得不做出改變。 石崇良說,看病、開藥的醫療院所需轉型,結合健康促進觀念,推出全人全社區照顧。以過去1年用量最大藥物,包含糖尿病藥、降血壓藥、降血脂藥、便秘藥及安眠藥,三高與生活型態是健康台灣最大挑戰,健保決定推出生活型態諮詢給付,改變疾病樣貌。 他進一步指出,將優先針對三高族群進行出生活型態諮詢,有必須導入生活型態醫學。因為所需資源可能會比較多,預計由地區醫院執行,給付次數等細項待7月12日共擬會決定,屆時再對外說明。

Read More

胸部豐滿傷頸椎 熟女下肢麻痛

豐原醫院乳房外科醫師趙玟珊透過乳房超音波影像,向患者說明縮減手術。(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豐原一名47歲吳姓婦女,長期腰痠背痛不適,3個月開始下肢無力、麻痛,無法工作,須使用四腳拐杖協助才能走動,醫師做神經學評估及安排頸部核磁共振檢查,發現頸部退化椎間盤突出導致壓迫神經使肢體麻痛無力,診療期間病患告知醫師,頸椎出問題應該與長期胸部豐滿而導致,神經外科醫師安排頸椎融合手術來改善神經壓迫狀況。 病人赴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神經外科門診求治,住院期間會診乳房外科醫師趙玟珊討論決定接受乳房縮減手術,手術共切除兩側4.5公斤的乳房組織,術後病人感受到胸前壓力大大減輕。頸椎融合手術改善下肢麻痛、無力感,後續住院期間持續照護縮胸手術傷口及下肢復健治療,病人和先生十分欣慰。 趙玟珊表示,女性隨著懷孕和年齡增長,乳房下垂情形更為嚴重,下垂的乳房與皮膚摩擦,造成皮膚潰爛及溼疹問題,胸部豐滿女性就像背了兩顆鉛球在胸前,違反人體工學,造成駝背加劇、胸椎更加後凸,可能造成「駝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