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昌子
看到熟悉的民生路,開了新店家,心情彷彿夏天下起了雪,只是人們幾乎裹著厚重衣物。旁邊的衣服老店的電子招牌,部分燈光不會亮,看上去缺漏不少字,宛如姓名不完整。創立年份正好完全熄滅,像是另類馬賽克。記得不久前,那些字還在,只剩店名一字不漏閃閃發亮著,不禁讓人懷疑老闆是否認為只要客人能知道店名即可。
這裡店家多元,晚間九點不少店家仍然營業,主要以販賣食物為主。有攤車,也有店面。有冷有熱,或甜或鹹。傳統小吃和外國食物不顯衝突。四神湯、咖哩飯、果汁店、雞排、地瓜球、大腸麵線、豬油拌飯、素食、豆花,甚至也有小籠湯包。偶爾出現賣糖葫蘆小販。如果幸運看見,我總會一直望著那些裹著糖衣的葫蘆串。街上看見賣糖葫蘆小販的機會很少,即便這裡是小鎮也如此。
儘管攤車可以來來去去,大多是固定擺攤,有時也會出現新的,舊的也可能缺席。只是時間久了,也就形成某種雛形、生態。
每每經過時,我總望著車窗外。讀著客人、老闆,甚至是路人,他們的表情或是任何動作;讀著店家準備打烊的場景,整理桌椅、燈光熄滅一些;有時又被裊裊飄起的湯煙或鍋氣吸引過去,等待的客人,也許正跟老闆聊天或是手拿著錢包,甚至靜靜看著。
準備打烊的往往是店面,多數攤車持續營業,不會隨著時間流逝失去做生意的氣息。打烊的場景,對比營業,有種說不出的奇妙,如同放學。冬天的打烊與放學,更能烘托結束的意境。也許是冬天是季節之末,打烊與放學是日子的尾聲。看見打烊的場景,我總感覺一股難以形容的平靜與傷感。
大人帶著小孩,情侶牽著手、老人走過、車輛喇叭聲響起、有人抽著菸,各種屬於人間的畫面都有機會上演。
不長不短的路程,有點像待在漂流木上欣賞畫作。幸運的是,這裡的交通是一首樂曲,流動緩慢,我總是把握時間讀著。
經過時候大多是星期六。彷彿例行公事。每次的景色大同小異,卻又是那麼不同。不知不覺,似乎也持續幾年,雖然每週一次,各樣的季節卻有知有覺見過。
春夏秋冬明顯的差異,大概就是人們的衣物厚薄多寡,部分站在熱騰騰湯鍋前的老闆,秋冬時和客人便形成鮮明的對比。也可以從賣甜品的攤車觀察,天氣轉涼時,點燒仙草、熱豆花等暖甜品的客人變多。
仔細想想,自己很少來這條路覓食、買東西。印象深刻的一次,是高中某晚和朋友騎腳踏車來這裡的咖哩飯店用餐。唯獨那次。過了幾年,那間店還在,因為如此,有時會特別多看幾眼,通常即將打烊。
白天偶爾經過這裡。營業的店家有些不同,有賣肉粽、碗粿,也有米行以及中藥行,甚至賣雞肉、雞精的,那間大銀行也會營業。
我更喜歡晚上的景色。大概是因為店家的招牌亮起,有一種時間被著上顏色與線條的美感,即便是簡單的紅底白字攤車招牌,看起來也覺得美麗、動人。又或許是,夜晚的暗色調,更能襯托招牌燈光與店家做生意飄起的煙氣、各種人事物,生動地勾勒人間煙火。
新店家賣什麼,我來不及看清楚,店內懸掛慶賀開幕的紅色彩球,可以知道新開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