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結石病號翻數倍 醫籲多喝水

醫師提醒結石病友多喝水保健康。(新光醫院提供) 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醫師提醒,夏天結石發作的病人是冬天的3~5倍,每日飲水量建議在1500cc~3000cc,尤其夏天水分流失較多,建議須增加喝水量,肉不要過量吃,也不要吃太鹹,腎結石更要定期健檢,才能早期發現,及早治療。 新光醫院泌尿科主任何承勳表示,夏天氣溫高、流汗多、水分攝取不足易導致排尿減少,是結石的好發季節,根據健保資料庫研究指出,氣溫與結石發生率相關,每年7月至9月為高峰期,結石發作的病人是冬天的3~5倍。 何承勳建議,平時應多喝水、多運動,避免攝取過多肉類、避免攝取太鹹的飲食,每日飲水量建議在1500cc~3000cc,尤其夏天水分流失較多,建議須增加喝水量,尤其有腎結石問題的人,每天「尿量」至少2公升,換言之就是要喝更多水。另外由於腎結石初期沒有症狀,病人經常是因為其他疾病做檢查才發現,建議養成定期健檢的習慣。 新光醫院泌尿科醫師盧昱成指出,腎臟結石是國人常見的疾病之一,常伴著隨腰腹疼痛、血尿和尿路感染,治療的方式依照結石大小、位置及症狀之嚴重程度來決定。 46歲蘇先生,有結石家族史,年輕時常熬夜及飲水量少。約莫6年前開始經歷多次腎結石復發,期間接受體外震波數次,始終無法完全清除結石,石頭越長越大。數月前腰部開始酸痛,且伴隨血尿,遂至新光醫院求診,經泌尿科主任何承勳診斷為雙側腎臟直徑約2公分不等的結石。 何承勳指出,對於這樣的雙側且體積偏大的腎結石,傳統的體外震波無法達到滿意的效果。蘇先生希望尋求效果更好、無傷口、復原快的治療。在主治醫師的建議下採用新的治療方式,以「軟式輸尿管鏡」配合最新「抽吸式輸尿管導引鞘」的手術治療。 何承勳解釋,軟式輸尿管鏡是一條細長、有彈性、前端可彎曲的內視鏡,相較於傳統的治療方式,這個術式是經由膀胱及輸尿管上行至腎臟內,沒有傷口,搭配雷射將結石擊碎。此外,這個手術還配合最新型的抽吸式輸尿管導引鞘,使軟式輸尿管鏡手術更安全及更有效率。 盧昱成說傳統的治療方式可採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或經皮穿腎取石手術。每次體外震波碎石術的結石廓清率70%至80%;但當結石大於2公分,位置在腎臟下盞或是成分堅硬的單水草酸鈣結石的治療效果有限,常需多次接受體外震波碎石術,且可能因結石碎片造成輸尿管阻塞。 另一種經皮穿腎取石手術適用較大腎結石,會於腰側開約1公分切口,以利內視鏡穿過體表進入腎臟,但需全身麻醉且風險較高,術後恢復時間較長。

Read More

檳榔防制法草案 預計年底出爐

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台灣口腔癌發生率高居世界首位,每年發生人數達8千多例。針對監察院批評行政院長期未能積極管理,漠視檳榔危害,衛福部口腔健康司23日指出,已委託專業團體訂定「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草案)」,預計年底提出,目標是在符合民情狀況下,減少檳榔對健康的危害。 監察委員趙永清、范巽綠、蕭自佑23日表示,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自西元2003年早已發布「檳榔子屬第一類致癌物」警訊,國際間如土耳其甚至將檳榔視為毒品,禁止販售和嚼食,泰國也推動管制措施並禁止進口檳榔。 監委指出,行政院漠視國內口腔癌發生率居世界第一的事實,台灣雖已有檳榔廢園轉作計畫,但檳榔種植面積仍高達4萬公頃,為國內第2大作物,僅次於稻米;衛福部認為檳榔不是食品,農業部則認為檳榔不是農作物,結果無法可管,籲政府應加強檳榔危害的管理措施,並加速提出專法。 對此,衛福部口腔健康司長張雍敏表示,檳榔危害是跨部會的議題,涉及衛福部、農業部、勞動部、教育部、經濟部、財政部等多個部門,口腔司已委託專業團體制定草案,預計年底完成,目標是減少檳榔對國人健康的危害,立法過程需有社會共識、符合民情。 張雍敏提到,目前口腔癌每年發生人數約8千多例,衛福部持續防治,包括從媒體宣導、提供可近性的篩檢、全人照護品質提升等措施,可以看到2013年到2021年整體嚼檳率下降,國中生從1.18%降0.4%、高中生從2.46%降1.66%,成人則下降四成,從5.8%降至約3.5%。 對於專法方向是否會朝向菸品管理,張雍敏說,包裝上加註警語、圖片等是規劃方向之一,需要有社會共識。

Read More

腹部腫瘤阻腸道 免疫疾病作怪

一名男子惡心腹痛,就醫發現腹腔5公分大腫瘤,以為是癌,經醫師詳細檢查,居然是免疫疾病igG4症候群,合併布納氏腺瘤。(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一名40歲男性因為持續的上腹部疼痛,經過檢查發現腹腔內有1顆5公分大的腫瘤,造成腸道阻塞,全身性發炎反應,切片檢查結果為免疫疾病造成,最終確診為igG4症候群,也被稱為「假性腫瘤」。醫生提醒,當身體發出持續的警訊時,應及時尋求醫療幫助,以便早期診斷和治療,避免病情惡化。 台中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吳明駿指出,患者自訴2年前就開始出現肚子悶痛的感覺,不舒服就就近到附近診所就醫拿藥,但症狀不見好轉,今年6月間因為惡心嘔吐就醫,檢查時發現除胰臟發炎指數偏高,超音波發現十二指腸腸壁異常增厚,胃鏡檢查更驚覺十二指腸前端有1顆至少5公分大的腫瘤,嚴重懷疑是惡性腫瘤。 由於斷層掃描顯示腫瘤造成十二指腸嚴重狹窄導致腸阻塞,經與家屬討論後,決定進行十二指腸切除手術,並進一步進行檢體化驗﹔切片檢查解果並未發現癌細胞,反而發現患者出現布納氏腺瘤Brunner’s gland adenoma BGA」合併一種全身性發炎纖維化、俗稱「假性腫瘤」的免疫系統疾病igG4症候群。 吳明駿說,IgG4相關疾病是一腫免疫失調造成的全身性發炎反應,從頭到腳都可能受影響,好發在唾腺、淚腺、淋巴、或胰臟,腸道IgG4相關疾病很罕見,主要以腹痛、腹瀉、或黃疸等腸胃道症狀為主,因為與腸胃道疾病症狀相類似而容易被忽略,直到出現腸道嚴重阻塞或巨大纖維性腫瘤時才會被發現﹔治療包括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及B細胞清除療法。 至於布納氏腺瘤,吳明駿指出,布納氏腺是十二指腸黏膜下腺體,主要功能是分泌鹼性黏液來中和胃酸,並產生消化酵素幫助蛋白質的吸收,發生布納氏腺瘤可能與胃酸過多或幽門桿菌感染有關。 在治療方面,吳明駿認為,由於患者同時出現布納氏腺瘤和IgG4症候群,且到院時已經出現嚴重腸阻塞症狀,經與家屬分析討論,仍先幫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幸好術後追蹤至今狀況良好,為預防免疫疾病在身上其他部位復發,仍建議患者每半年定期回診追蹤。

Read More

鉍劑四合一療法 有效除幽門桿菌

成大醫院幽門桿菌研究團隊新發現,鉍劑四合一療法10日療程能有效治療幽門桿菌。醫師楊貳翔(後)和研究設計人副院長鄭修琦(前)。(成大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胃幽門螺旋桿菌(幽門桿菌)是一種感染胃部的細菌,會造成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外,也可能導致胃癌及胃淋巴癌。研究顯示,高達9成的胃癌成因與幽門桿菌感染相關,成醫幽門桿菌研究團隊與衛福部台南醫院研究發現,透過鉍劑四合一療法治療10日,能有效除菌、治療感染。 成醫幽門桿菌研究團隊與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合作進行胃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研究,透過在馬祖進行的大規模篩檢及根除計畫證實,除菌後能顯著降低胃癌發生率,針對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治療,除非患者有嚴重共病症或其他不適合接受治療的情況,臨床上一般也建議感染者接受除菌治療。 以往幽門桿菌感染治療以三合一療法為主,包括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克拉黴素(clarithromycin)及阿莫西(amoxicillin)。然而隨著抗生素抗藥性增加,3合1療法在抗藥性高的地區已不適用。而我國的克拉黴素抗藥性已接近閾值1成5至2成,據國內外的治療指引建議,第1線治療處方應改為「鉍劑四合一療法」或「非鉍劑四合一療法」。而鉍劑四合一療法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基礎上,還包括鉍劑(bismuth)、四環黴素(tetracycline)及甲硝唑(metronidazole)。過去研究顯示,鉍劑四合一療法的除菌效果也顯著高於傳統三合一療法。 研究計劃主持人暨成醫胃腸肝膽科醫師楊貳翔指出,研究團隊特別設計一個隨機分派臨床試驗,發現經鉍劑四合一療法治療10日與14日的感染者,除菌成功率及副作用發生率差異不大,大部分副作用為輕微症狀,10日療程能在較低比例副作用下,達到良好除菌效果。提醒幽門桿菌感染者應盡早接受篩檢與治療,以降低後續併發症風險,保障自身健康。

Read More

白內障年輕化 5類人務必護眼

白內障是因水晶體長期受到紫外線傷害累積而成,醫師呼籲出門戴墨鏡做好護眼習慣。(中央社檔案照)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台灣近年戶外運動風氣盛行,但受到紫外線傷害,以及長期使用3C產品,不少中壯年就已經執行白內障手術。眼科醫師認為,白內障已經出現年輕化趨勢,高度近視、眼睛曾受傷、做過雷射手術、糖尿病患者、長期依賴3C等5類民眾為高危險族群,呼籲民眾要做好護眼習慣。 台北台全眼科院長張耘嘉醫師表示,根據世衛統計,每年全球約有2千萬例白內障手術,其中就有1/4與紫外線曝露有關。然而,白內障並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有部分白內障生成原因是水晶體長期受到紫外線傷害累積而成,光線會透過水晶體及視網膜中心黃斑部吸收,眼睛的晶狀體和角膜受損,若未採取適當防護措施,久了將導致白內障的產生。 目前尚無藥物可以治療白內障,透過藥物如點眼藥,充其量只能減緩惡化速度而已,手術摘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療。當白內障嚴重到影響個人的工作及日常生活品質時,便是考慮摘除白內障的時機了。 張耘嘉表示,由於現代醫學的進步,白內障手術已經是十分安全且成熟的手術,患者可藉由手術方式有效治療白內障,改善模糊視力。 白內障手術方式有超微創超音波晶體乳化術、飛秒雷射白內障手術及置換人工水晶體等。最新的雙頻飛秒雷射手術因為有6個固定掃描鏡頭,較第1代飛秒雷射多出4倍掃描速度,搭配新型AI顯影設備,大幅提升手術速度與安全性,對於老年患者而言,降低手術時間是減少手術風險較優選擇。

Read More

〈車壇大小事〉2024 Honda Motorcycle 茂木之旅5日騎行開始報名

 記者莊玟玥∕台北報導 Honda Taiwan為了持續實現「Be Your Wing」的品牌精神,並以為顧客建構完善的二輪環境為核心理念,「6S」服務其中,車主活動透過全國各區經銷商據點定期舉辦獲得許多顧客好評。 今年專為車主舉辦「Honda Motorcycle茂木之旅5日遊」於8/23開始受理報名,活動內容包含自駕體驗日本絕美公路,參訪 Honda Collection Hall博物館,認識Honda精湛工藝與歷史,並在 Mobility Resort Motegi享受茂木賽車場走行體驗深度騎乘文化體驗等,過程中將與Honda人氣機種一同體驗壯闊且迷人的木縣風光,歡迎熱愛Honda的所有車主把握本次機會開始報名吧! 活動日期為9/21出發、9/25返程,費用車主為62,800元起,同行伴侶為55,800元,活動地點為東京都及木縣,二輪公路旅遊,茂木賽車場、賽道繞行以及住宿等,價格優惠車主限定,同規格日本海外騎車團費用最低!報名期限:即日起至8/30止(若提早額滿,將終止報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