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府城廣角鏡 〉台灣警訊:八四四萬人口消失!

李貴敏 到2070年,台灣人口將從2024年的2340萬驟減至1497萬,消失884萬人。(取自行政院國發會網站) 台灣人口警鐘早已響起,然而面對這場國家級的危機,政府似乎始終束手無策,也只會推諉責任。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最新推估顯示,到二0七0年,台灣人口將從二0二四年的二三四0萬驟減至一四九七萬,消失八八四萬人,這絕不是單純的數字變化,而是撼動台灣社會結構的危機,居然在短短五十年內,台灣將失去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這樣的未來,何止衝擊台灣的經濟,更將帶來社會和政治的全面挑戰。 人口下降對經濟的影響尤為深重。台灣的產業發展多年來依賴穩定的青壯年勞動力支撐,讓生產得以穩步進行。然而,隨著人口急速下降和老齡化加劇,青壯年勞動力逐年萎縮,台灣的勞動市場也面臨空前的缺口。企業為了應對人力成本上升、薪資壓力加大、社會福利支出增長的挑戰,也不得不考慮將投資轉向勞動力更充足的地區。 因此,產業空洞化逐漸顯現,製造業向技術密集型轉型也將成為必然,但是,勞力短缺與高昂成本勢將讓產業根基動搖。即便政府寄望延攬外籍勞工來補足這一缺口,恐怕也是治標不治本,難以真正緩解勞動力的斷層危機。當本地年輕人都無法負擔高昂的生活成本,外來人才更難解決這個逐漸崩解的市場。經濟頹勢勢必如滾雪球般增大,恐怕再難逆轉。 政治上,影響更為深遠。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到二0七0年,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將占總人口的一半左右。高齡化的加速無可避免地會改變政策資源的配置,政策資源也不得不更加投入老年福祉。只是,隨著人口結構的變遷,年輕世代的需求如無法滿足和資源分配不均,也將導致年輕人背負沉重的稅負與社會壓力。未來,如何在保障老年福祉的同時,兼顧年輕人對未來的需求,將是台灣社會與政府無法迴避的挑戰;而只有實現代際之間的平衡,才能讓不同世代都在台灣找到自己的位置,社會和諧穩定才能長久。 此外,社會層面的衝擊也將更為深刻。畢竟,隨著高齡化與少子化的雙重壓力,以及老年人口比例的持續攀升,養老負擔逐漸成為巨石壓頂,傳統的「養兒防老」觀念也早已不再適用,正逐步轉向社會和政府。然而,這樣的轉變無法為辛苦一生的老年人提供充份保障,反而進一步加深了年輕人對未來的焦慮。面對高房價、低薪資的現實,年輕人在高負擔的陰影下不敢結婚、不願生育,不婚不生已成一種趨勢。 儘管政府加碼補貼,衛生福利部也投入大量資金增設托育補助,但出生率仍持續走低,政策成效明顯有限。對年輕人而言,生活成本和薪資的落差使生養子女成為一種無法承受的負擔,這種惡性循環讓社會活力不斷流失。 更令人擔憂的是,人口減少使偏鄉地區的年輕人進一步外流,城鄉差距更隨之擴大,資源也向大都市集中,使得偏鄉地區更加凋零;醫療、教育等基礎建設也隨之削弱,惡性循環也讓偏鄉更加蕭條。社會結構變得單一化,家庭規模小型化,核心家庭成為主流,社會氛圍也將失去活力,並進一步削弱年輕人對生育和未來的憧憬。 如今,政府部門看似推出政策應對少子化,但成效寥寥可數。雖然衛福部不斷追加育兒補助,勞動部也試圖吸引外籍勞動力,教育部則投入大量資源減輕年輕家長的教育負擔,但其收效甚微。官員們即便振振有詞地宣稱這些政策正在改善少子化,但事實上這些措施不過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權宜之計。今天的預算補貼,明天的出生率依舊低迷不振,將少子化問題簡單歸咎於「年輕人找不到理想對象」,更顯得離譜無知。殊不知,當官員們的風涼話掩蓋了年輕人的真實壓力後,不切實際的政策也淪為毫無意義的表面文章。 現實無情地擺在我們眼前,若不正視人口危機,台灣將陷入無盡的老齡化泥沼,而經濟衰退、社會分裂將成為常態。如今就連美國中情局都注意到台灣人口結構的嚴重性,而預測台灣的生育率將位居全球末端。 而當外界都注意到台灣困境時,我們的政府卻以「理想對象難尋」等藉口掩蓋危機,實在令人擔憂。台灣的未來危在旦夕,政府必須認真檢討現行政策,放棄短視近利及要求特別預算補貼,全力投入建立一套解決人口危機的系統化對策,並從根本上改善年輕人的生活與養育環境。 人口問題的解決不能再靠紙上談兵了!這是一場攸關台灣前途的長期戰役,唯有制定出具體可行的政策,台灣才有可能在未來半世紀中找到生機,為下一代留下奮鬥的希望。 (作者為金典律師事務所創辦人。本文為優傳媒授權刊登)

Read More

6成5後備軍人未曾召訓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報告,截至六月底列管後備軍人仍有逾六成五未曾召訓,而陸、海軍規劃去年籌獲的武器裝備亦有延宕,這些因素皆不利後備戰力提升。 國防部統計,截至六月底,列管後備軍人一百九十八萬一千八百二十二人,士兵退伍後八年以及軍官與士官退伍後十二年內的列管人數八十六萬四千一百六十七人;扣除特定因素不可召集人數十五萬三千五百九十八人,可選充教育召集人數七十一萬零五百六十九人中,曾接受召訓人數二十四萬三千零八十四人,占比僅約百分之三十四點二一。剩下的四十六萬七千四百八十五人未曾接受召集訓練,軍事專長技能恐漸喪失。 報告也指出,為提升常、後備部隊戰力,陸軍及海軍司令部去年提出多項武器裝備採購,部分計畫至六月底仍未籌獲。例如「國軍後備部隊兵器類裝備整備」,陸軍籌購榴彈發射器一千四百七十九件、手槍三千七百五十九件、榴彈機槍二百九十一件,海軍籌購榴彈發射器四百一十五件、手槍四百七十六件、榴彈機槍二十八件。受託生產的軍備局第二0五廠,延遲交貨緣由為「產能不足,無法如期交貨」。

Read More

逾6成6民眾 支持公投綁大選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四日排審《公投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國民黨立委羅智強、洪孟楷、牛煦廷和林沛祥等三日在立法院召開「恢復公投綁大選,落實直接民權」記者會並公布最新民調,呼籲民進黨應找回「還權於民」的創黨初衷,不要阻擋修法。 針對《公投法》修正,羅智強提案恢復公投併大選。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則提案,公投效期從兩年延長至四年;且公投通過後,總統或權責機關於三個月內提出實現該公投案內容的必要處置,否則權責機關首長應立即請辭。 羅智強表示,根據新國會智庫民調,百分之六十六點三的民眾支持恢復公投綁大選,不支持僅二十一點三,贊同恢復公投合併大選幾乎是全民共識。即使是民進黨支持者,認同比率也達六成四。 與會學者與立委強調,公投不應因噎廢食,不綁大選多花上億選務成本卻又造成公投投票率下降, 羅智強指出,到目前為止,內政部、民進黨所提的反對理由都是會造成開票延遲;但開票延遲只是技術問題,不能以此作為沒收公投的藉口跟理由。且最早提公投併大選的是民進黨,卻因二0一八年地方選舉敗選,隔年就修法沒收公投。 洪孟楷指出,二0一八年時任行政院長賴清德曾表示「九合一選舉與公投合併投開票嚴重延宕引發民怨,已指示中選會重新檢討,包括一個月提出改進,並且指示未來研議公投採電子投票」,六年過去了,電子投票在哪裡?賴清德是否忘記六年前的主張跟承諾? 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在臉書發文回應,在野黨的目標就是在二0二六大選,以「廢死公投」這個假議題來干預左右選舉。 中選會也表示,公投綁大選的選務超過承載能量,公投是投「事」、選舉是選「人」,公投不綁大選可讓公投不會受到政黨或候選人競爭影響,模糊公投議題焦點,維持現行規定為宜。

Read More

修財劃法 藍批賴昨是今非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本週排審財劃法修正草案,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林思銘三日指出,民進黨在野時要求修改財劃法,總統賴清德過去當台南市長時,也要求把部分財源下放地方,如今執政後卻拋棄過去的主張,民進黨根本就是「雙標」政黨。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繼十月廿一日排審財政收支劃分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等案後,本週四日、六日及七日的議程,輪值召委、國民黨立委陳玉珍安排繼續審查財劃法修法草案,外界也關注是否有可能在本週完成初審送出委員會。 林思銘表示,財劃法的修法精神,就是回到精省前全國總收入中央跟地方六比四的比例,把相關財源回歸給地方政府,充足各級政府的財源,不需要什麼都要中央集權,不符合地方自治的精神。 林思銘質疑,過去民進黨在野時,包括當時擔任台南市長的賴清德等綠營縣市首長,都曾積極要求修改財劃法,讓部分財源下放給地方,結果現在民進黨執政後卻反對修法,顯示民進黨就是雙標政黨,執政後就拋棄過去在野時的主張。 林思銘強調,財劃法修法是讓地方自治更容易實踐,真正發揮地方自治的精神,而現在是中央政府集權又集錢,地方首長為了要向中央政府爭取款項,必須討好中央政府,或是看中央政府的臉色辦事,這對地方自治絕對不是好事。 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在臉書發文指出,陳玉珍排審財劃法,在野黨要從中央搬錢給地方至少新台幣四千億元,卻是空白授權,不管分配正義、不顧財政紀律、也無視事權統一,反正把國庫當提款機,地方包圍中央討錢就對了。

Read More

南部下探20度 又有颱風生成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中央氣象署指出,銀杏颱風四日在菲律賓東方海面生成,將朝台灣南部地區方向行進,呼籲民眾密切注意颱風動態。而本週受東北季風影響,六日到八日南部地區白晝低溫約將只有二十度,民眾可以開始準備冬衣了。 氣象署表示,銀杏颱風與康芮颱風雖都於菲律賓東方海域形成,但兩者生成位置差了約一千公里,銀杏颱風更接近台灣地區,目前預估銀杏颱風將朝巴士海峽方向行進,正逐漸接進台灣南部地區,但是否會直接侵襲台灣本島,目前仍在密切注意中。 氣象署指出,四日起東北季風將再增強,北部及東半部地區降雨機率增加,五至七日北部及東北部天氣較涼,尤其六日、七日北部地區明顯降溫,白晝低溫將只有十九度,南部地區低溫也只有二十到二十一度,要待八日東北季風減弱後,北部地區氣溫才會小幅回升。 在降雨方面,四日至六日基隆北海岸、東北部地區及大台北山區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南部地區則為多雲時晴的天氣。八日至十日北部及東北部地區有短暫陣雨,並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東部及東南部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但是午後山區有局部短暫陣雨。

Read More

藍皮解憂號 遊屏東有藝思

台鐵呼籲民眾搭乘藍皮列車,深入屏東各車站,來一趟鐵路文化之旅。(台鐵公司提供)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台鐵三日指出,在屏東枋寮車站有座轉車盤,在南迴鐵路還沒建設前,列車到此必須使用轉車盤讓火車頭掉頭,讓列車可以北上行駛,轉車盤就位在枋寮車站第二月台北端之軌道旁,這是台鐵發展史的一環,益發思古之情。 屏東鐵道文化觀光祭是台鐵公司與屏東縣政府合作,導入各式藝術形式,呈現鐵道與文化的深度連結,邀請民眾走訪一趟深入探索當代文化與地方產業的薈萃活動,台鐵於西勢、南州、林邊及佳冬站設置裝置藝術,並開行鐵道文化觀光祭專屬彩繪列車及藍皮解憂號觀光列車,提供民眾多元鐵道藝文體驗。 台鐵指出,搭乘藍皮解憂號列車到達枋寮車站,就在第二月台北端見到一座見證鐵道歷史的轉車盤,屏東縣政府也在枋寮車站內設置旅遊服務中心,有專人介紹當地景點、美食。 台鐵表示,觀光祭策劃許多豐富的活動,囊括市集、鐵道老歌之夜、噹噹派對親子日等活動,提供民眾多元鐵道藝文體驗,讓鐵道不再僅是交通工具,而是文化載體,讓旅客一路緩步向南,在南迴線上體驗獨特風情。

Read More

國土法前哨戰 藍委將邀地方對話

記者王誌成∕台北報導 國土計畫法將在民國一一四年四月三十日上路,但朝野立委提案再延後二年實施。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召委、國民黨立委徐欣瑩三日表示,七日的國土計畫法「第一次初步審查會議」將邀縣市政府表達意見,讓中央、地方有對話平台。 國民黨立委丁學忠、呂玉玲、林思銘、馬文君、張嘉郡、許宇甄,無黨籍立委陳超明以及民進黨立委吳琪銘、劉建國等人分別提案,將縣市國土功能分區圖作業期程再延後二年,實施期限由四年改為六年。 徐欣瑩表示,議程除邀中央行政單位,包括內政部、原住民族委員會、農業部、經濟部等列席,另邀各縣市首長或其指派代表參加會議,讓縣市首長可以表達第一線意見,以及碰到的困難。 徐欣瑩指出,國土法有太多爭議與疑慮,初步審查會議,最重要的是讓中央和地方政府間,有個公開對話平台,當天的會議不會進入逐條審查,主要是讓第一線的聲音能夠反映,在上次公聽會後為求慎重、盼讓溝通更有效率,也希望行政單位了解問題後,可以有所回應。

Read More

許芷瑜由日轉澳?白:圍橘救昱

記者 孫曜樟、傅希堯∕台北報導 外傳遭通緝的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的秘書許芷瑜已從日本轉往澳洲。民眾黨三日指出,對許芷瑜的行程毫無所悉,並質疑這項消息是「檢媒一體」的再次展現。台北地檢署表示,對於偵查中個案不予評論,亦無法證實。 綽號「橘子」的許芷瑜負責柯文哲的私人財務及行程等,檢廉今年八月二十八日發動偵辦京華城案後,許芷瑜八月二十九日搭機前往日本,北檢在十月二十五日發布通緝,並依護照條例規定函請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廢止護照並註銷。 有媒體報導許芷瑜以觀光簽證入境日本,在北檢發布通緝前已搭機前往澳洲,由於澳洲觀光簽證每次入境最長為三個月,預計許芷瑜可停留到明年一月初,許芷瑜是否會在期滿前再前往其他國家,檢廉正密切監控中。 民眾黨質疑報導是否又是檢媒一體的再次展現,特別是正值賴政府縱放綠營權貴、台鹽綠能前董事長陳啟昱行蹤成謎,遭受社會輿論強烈批判之際,突然釋放這訊息的目的,不言可喻。 台北地檢署回應表示,北檢已發布通緝並註銷許芷瑜護照,對於媒體報導,因屬偵查中個案不予評論,亦無法證實。  

Read More

康芮農損7.8億 8路段仍未搶通

記者康子仁∕台北報導 康芮颱風通報一萬零七百六十二件災情,造成三人死亡、六百九十二人受傷,農損近新台幣七點八億元,雲林縣占了三成二,花蓮縣也占三成,農損失以二期水稻較嚴重。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三日由消防署長蕭煥章主持工作會報,消防署表示,這次颱風通報一萬零七百六十二件災情,造成三人死亡、六百九十二人受傷,至今新竹縣尖石鄉司馬庫斯道路中斷成孤島,經查其物資安全存量足夠十天,但因三日凌晨再次發生崩塌,尖石鄉公所提出申請空投物資需求,空勤搜救機下午一時許裝載物資起飛,但因山區起霧而折返,四日視天候狀況繼續執行。 農業部表示,農業災損總計約新台幣七億七千九百六十五萬元,其中雲林縣占三成二,共損失兩億四千七百七十七萬元,其次為花蓮縣占三成,損失兩億三千五百一十三萬元,兩縣市最為嚴重。畜產損失估計損失金額四百四十一萬元,受損畜禽主要為鴨。漁產損失估計損失金額三百一十五萬元,受損漁產主要為吳郭魚。 交通部指出,公路災阻路段仍有八處,包括台中市和平區台八臨三十七線(中橫便道)路基毀損;南投縣仁愛鄉台八線九十六K(碧綠溪路段)上邊坡坍方阻斷;花蓮縣秀林鄉台八線大禹嶺至天祥路段坍方阻斷等。

Read More

美愛達荷州長率團抵台訪問

美國愛達荷州州長李睿德(左五)三日率經貿考察團抵台訪問,外交部北美司長王良玉(左二)前往接機表達歡迎之意。(圖文/外交部提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