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許先生的右側髖關節發育不良(方框處)進而造成髖關節的嚴重關節炎及長短腳;【右圖】接受完微創正前開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方框處)後,許先生的長短腳已順利矯正。(仁愛醫院提供)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47歲許先生是一位國中體育老師,身材高大從小學開始被選上籃球隊,小一路征戰大大小小的比賽,在球隊退休後到國中擔任體育老師。近3年來右邊的髖關節越來越痛,越來越覺得力不從心,每天上班都得吃止痛藥。想到才年近半百,外表看起來身強體壯卻開始舉步為艱,以前在禁區大殺四方,現在反而被笑「說的一口好球」,心情越來越憂鬱。
許先生到住家附近醫院檢查後,發現是右側髖關節發育不良造成的早發性髖關節炎,諮詢過幾位醫師後又很害怕手術結果不如預期而打退堂鼓。許先生前往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骨科部黃贊文部長門診,安排暑假期間進行微創正前開人工髖關節手術,經過2個月的肌力訓練,現在又回到籃球場上奔馳。
黃贊文說明,退化性髖關節炎的病人大多在70歲左右因為軟骨嚴重磨損而接受手術。台灣大約50-60歲左右就需要接受人工髖關節手術的病人,以股骨頭缺血壞死(飲酒過量或大量使用類固醇導致)和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為主。例如許先生就是因為髖關節發育不良,再加上從小就接受籃球訓練和比賽,長時間下來最終造成髖臼關節的嚴重關節炎,還不到50歲就需要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
許先生是體育老師,改善髖關節的疼痛之外,對日常生活及工作的功能需求高,需要切開肌肉的傳統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會讓已萎縮的肌肉復原更加困難,復原時間變長,在籃球運動中容易有脫臼風險,重建穩定的髖關節也可能導致長短腳的情況。微創正前開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對許先生來說是比較適合的手術方式。許先生發育不良的髖關節與不到50歲年紀,醫療團隊建議使用3D列印的鈦金屬髖臼杯來促進與骨頭的癒合,使用維他命E墊片加上巨型陶瓷股骨頭,為許先生打造一個穩固又耐用的人工髖關節。
黃贊文醫師指出,許先生接受微創正前開人工髖關節手術後,現在回到籃球場上奔馳。(記者徐義雄攝)
黃贊文建議,近年來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量不只增加,年齡層有降低趨勢。在醫療技術的進步,治療患者需要傾聽病患的需求,提供個人化的完整治療方案。目前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在微創手術技術搭配「怡樂適(ERAS)手術快速恢復療程」,病人恢復快、降低術後併發症風險,大幅縮短住院時間,98%的病人在手術後24小時內可以下床活動,48小時內即可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