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針灸助胃腸蠕動 可促進排便

記者陳佳伶∕台南報導

中醫認為,便秘主要為脾肺氣虛等病因所致,針對各種不同病因採藥物治療外,建議多喝水、多吃蔬果及規律運動,才能告別便秘。

柳營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李啟光說,醫學上對便秘的定義為每星期解便次數少於3次;或排便時必須用力,且排出的糞便又乾又硬。西醫認為是飲水不足、蔬果攝取不足、運動量不夠、使用藥物(如抗憂鬱藥、鎮定劑、止痛劑、鈣劑、鐵劑等)及罹患疾病(如大腸直腸癌、腹腔內腫瘤、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巴金森氏症等)所致。

中醫認為,便秘主要為脾肺氣虛、脾腎陽虛、燥熱內結、肝脾氣滯等4種原因所造成的。脾肺氣虛倦怠少言、語音低微、排便困難,便後疲憊甚則脫肛,舌淡紅、苔薄白,脈虛,可用補中益氣湯補益脾肺。

脾腎陽虛面色蒼白、全身無力、形寒肢冷,頻尿、夜間多尿、排便不暢,舌淡白、苔白潤,脈沉遲,可用蓯蓉潤腸丸補益脾腎。

燥熱內結嗜食辛辣,大便乾硬、腹痛拒按、面赤身熱、汗多尿黃、口臭口乾,舌紅、苔黃膩,脈實數,可用增液承氣湯潤燥清熱。

肝脾氣滯精神抑鬱、暴憂暴怒、胸悶腹脹、經期乳脹、喘促乾嘔,排便不暢,舌淡紅、苔白膩,脈弦,可用柴胡疏肝湯疏肝解鬱。

除藥物外,也可以藉由針刺穴位治療,最常用有前臂的「內關穴」及小腿的「足三里」。前者能幫助腸胃消化,消除胃脹、止嗝、止吐;後者可增強胃腸蠕動促進排便,避免腸胃有關疾病發生。

李啟光提醒,治療便秘平時可多喝水、攝取足量的蔬果、規律的運動、避免精神過度緊張、不服用不必要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