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0Comments
〈 府城廣角鏡 〉國會改革誰無恥?(下)
■劉東皋
原本以為,賴清德在就職總統後,雖對兩岸關係的進一步良性交流難有期待,但至少在內政上,若他真的願以「清廉勤政」為他「深愛的這片土地人民」奉獻心力,對台灣社會的健全發展也是一大功臣。然而,看他上任以來對國會改革的態度與作為,不但對台灣民主制度的健全發展不想有所作為,還變相鼓勵那些在國會外抗議改革正當性的所謂「社會運動者」;想來台灣民主政治要向上提升,真的只有寄望下次的政黨輪替了。
依「正常理論」而言,民主選舉制度如果真是「普世(好)價值」,理論上,應該是在民主發展道路上,會發揮「汰惡揚善」的機制,讓從政者的品質經過民主選舉制度愈來愈好,並因「好」的政治人物能不斷的改善體制缺失,最終也會讓整個社會人民的總福祉及平均福祉大幅提升。
然而,台灣這套東缺西落的民主制度,至今卻仍讓只有四成得票率的總統得以代表「少數民意」治理台灣;而總統就任後,又從不思改革國會讓台灣民主政治真正落實民主制衡、以達清廉執政之效,放任眾多牛鬼蛇神政商勾結大玩暗盤交易等遊戲,致令台灣淪為李遠哲口中「更加腐化」的沉淪之島。
從一月總統暨立委選舉至今僅四個月,藍、綠、白的選民支持結構不可能有太大的變動。民進黨的執政貪腐經過大選過程的充分揭露,卻仍有三成多的政黨票,顯示這中間的許多支持者只講顏色而無法以是非說服;國民黨的死忠者也有三成多,而唾棄民進黨貪腐並厭煩國民黨的民眾也有三百六十九萬票支持柯文哲,這些人更不可能在短期內改變支持意向。
民進黨號稱「0五二四社運」集結了上十萬人到場抗議藍白立委的國會改革;但這場民進黨所稱的「社運」,只一再強調國會改革的「程序正義」,卻無力於辯駁國會改革實質內容的「正義性」。而當藍、白兩黨各自皆提出說明程序與內容的合法與合理性,聚集民眾中許多所謂的社運人士或政治人物乃只會叫囂「台灣國會香港化」、抹紅藍、白立委是中共同路人,而完全不理會國會改革實質內容,對台灣的民主法治發展歷程的向上提升具有極其重要的關鍵效益。這場「社運」,可說是台灣自解嚴以來最貧乏無力、毫無正義血色的「街頭聚會」。
那些只為綠黨私利而不顧台灣社會向上發展的惡質政客,縱使能動員五十萬人上街頭,也不過就是賴清德得票數的十分之一,在不具正義性與正當性之下,有何「社會正能量」可言?難道其餘八百多萬選民支持的藍、白兩黨立委,會怯於這種群眾街頭聚會而不敢推動「正義且正當」的國會改革嗎?想來應該不會。
(作者為中報雜誌社總編輯。本文為優傳媒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