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府城廣角鏡 〉廢棄物是被放錯位置的資源─ ─健全靜脈資源循環解決問題

「我要生存」、「營建廢棄物何去何從?」,台南市老車自救會率百餘輛掛著抗議白布條的卡車,到台南市政府抗議。(本報資料照片)
 台南事業廢棄物清運業者大動作到市府抗議,為廢棄物何去何從陳情,引發不小風波,這些問題不是台南獨有,掩埋場不足,處理費用日日高漲,已經是台灣各地普遍面臨的嚴峻問題;台南市府正研議相關措施,以去化事業廢棄物,但是徹底解決辦法應是廢棄物源頭減量,強制分類,循環利用,建立完整的資源循環利用系統,才是釜底抽薪之道。
 活化掩埋場是救急提供空間短期解決的有效辦法,各地的掩埋場互相為用,各地方政府和民意機關捐棄己見,彼此支援,有效調度,可以最快紓緩問題,並且避免繼續設置民眾避之惟恐不及的掩埋場。
 掩埋場的使用有時盡,強制分類減少廢棄物的數量,尤其是源頭的管理更重要,我們可以提高末端的處置費用牽制源頭廢棄物的產生,但如果在源頭有效管理,適度分類並且減量,可以讓末端處理更具效率,亦可延長掩埋場的使用年限。
 日本「東京都建設發生土再利用中心」是個很好範例,日本在數十年前就設置「東京都建設發生土再利用中心」,是營建廢棄物土方銀行,都市產生的營建廢棄物整理後回收再利用,例如拆除舊房子、都市更新挖地基,建築結構體破壞以後會產生的營建廢棄物,加工分類或改質再利用;工程施工中產生的可以寄放,需要時再拿回去使用,如果太多就由政府調度,別人需要可以來買,可以讓排出者和需要者有效率的處置和利用。
 混凝土拆除後,再透過機械破碎和分選,變成骨材;日式的塌塌米可以回收製成堆肥,紙與塑膠類製成燃料轉成熱能回收;都市下水污泥可以調配灰碴混練作為植生覆土材,爐石爐渣這些東西也都可以作為工程填方材料使用;東京灣填海造陸的台場是以眾多的營建剩餘土石方及焚化灰渣等所謂的靜脈資源,回填造出來的人工島。

(資料照片)
 廢棄物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幾乎所有廢棄物都可以循環再利用,我們更應該專注的是循環利用,所以廢棄物應該正名為「循環資源」,以所有靜脈資源循環利用做為永續發展的準則。
 環保署從二00二年推動第一個環保科技園區十年計畫,共設置了高雄、台南、桃園、花蓮四個園區,這是綠色產業的計畫,兼具減廢和生態資源循環的功能,除了吸引國內外廠商進駐園區,並且結合國內各研究機構,協助產業提昇環保技術層次,促進循環資源轉換循環利用,也帶動新興環保產業,讓台灣地區循環型產業發展更完整。
 經過十八年了,環保科技園區成效顯著,也培育傑出廠商,目前循環再利用技術需求日益高漲,有必要繼續推動環保科技園區2.0計畫,並且在過去經驗下,改變作法,過去都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擬定政策,主動出資,未來應讓民間參與投資,政府力量有限,民間則創意無窮,政府扮演整合推動角度,由各財團和技術團隊加強合作,讓這個產業更有活力更有競爭力,套用目前最流行的話語,就是組成「資源循環國家隊」全力往前衝。
 台灣的資源循環起步很早,環保署資源循環政策以「源頭減量、資源回收」也有明確和正確方向;目前都市垃圾和事業廢棄物的資源回收率已分別超過百分之五十和百分之八十,高居世界前幾名,這是值得驕傲的成果,但是環境問題千頭萬緒,必須著力之處還甚多,未來還有長遠的路要走;「廢棄物是被錯置的資源」以此話和大家共勉。
(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張祖恩口述,記者楊淑芬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