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中華副刊〉記那次與妹同遊

■周盈君

那是我很喜歡的作家,她曾擔任莒光園地的主播,離婚,育有一子,在生命的低潮罹病,經濟壓她得殷勤工作,過著省吃儉用的日子。職場上她時遭冷言刮磨,但依舊保持善良本性,她所信念的儒家,指引她做正確的道德固執,遵奉荀子所言降低物慾崇拜。她曾經在自己的世界自縛自囚,但面對孤獨時她仍能堅強自處。

這幾年來,除了她的第一本著作尚未拜讀,其餘皆約略地不求甚解過,文筆樸實艷麗兼具,她說小說是她紓解生活不快的管道,而散文應力求真誠相待,後者的概念,令我印象深刻,也是我要求自己的。

我參加過她的新書發表會。

那時有長假,日子尚屬安寧,我與妹相約在台北。

妹妹剛經歷一場搏鬥,在痛苦的邊境迎來新生兒的誕生,白日托育,因此得空。生育後體型微胖,令她相當在意。她曾經窈窕、腰腹纖細,長髮微捲且散發香氛,但產後的她得面對身材不如以往的自己,自信垂降幽谷。我見她處處遮掩,將寬鬆的衣著向下緊拉,我們在一棵不知名的大榕樹下駐足,她要我為她記錄此次難得的回憶,我拍了數張,她端視照片,不滿意的表情刷得滿臉,挑剔的是纖瘦的美感已不復見,而非拍攝者技術不佳。

我們很早就抵達會場,那是一間隱居巷弄的複合式咖啡館,玄關有高低階,木製。整體光線是柔和的橡樹棕,白淨的氛圍被光線引渡而來,咖啡吧檯在最裡,走進裡頭聞到陣陣咖啡夾藏書香,書的香氣在左側,如一面牆,書架層層間隔,書籍整齊羅列,溫潤親和的流光處處顯影著。

我們點兩杯咖啡就座,人潮由外頭走進慢慢聚攏。

作者來時打扮艷美,有不俗的高貴感,肌膚白透,妝容雅緻,適合這樣與讀者交心的場合。她先和老友寒暄,我在前排人群的身後掩映著自己,那樣會安保我的害羞與忸怩,但我很想上前與她攀談幾句,因為一直信奉著她的文字與信念,甚至在生活困境中,我曾藉由她的文字安頓自己。

她就座,聲音柔美宛若春陽照拂,當談及她兒子初來乍到時的罹病,以及小學被老師視為過動等,都讓我心有惻惻不捨,彷彿語言是條隱形的絲線,拉近彼此的心,如果她在書寫或口語之際亦有辛酸與淚流,我想當下的自己亦是如此共感。

作者說:五十歲的心境與從前大不相同,生命歷程到此更顯豐厚,使得書寫更趨飽滿,相較於張愛玲說成名要趁早,似乎又帶給渴望書寫的人一絲希望。那時妹妹轉過頭來對我說:妳要記得這句話。我說好。

我也會記得妳每回旅行總為我帶回筆記本,妳說我以前就愛書寫,妳永遠記得。

聚會結束後,很多人湧向前去向作者要簽名,我們沒有,在喧鬧中急急轉出咖啡店,一片清幽向我們展開懷抱,任我們遊走如蜂蝶之自由,散策於巷徑之暢直與縱橫,記得的是飄落的午後陽光與地面的碎葉。

我把這些美好時光緊緊收納,而當時的我多麼期待能再與妹妹有這樣的小旅行。

只是在此之後妹妹忙於家務、教養孩子,書籍與文青成為她的異世界,而回首那時作者談及她的孩子基測成績出爐,不知該選填哪間高中的焦躁,轉眼間,那孩子現在已是大一生,剎那更覺歲月倉促,撫育芽苗成喬木,也讓壯年成蒼老。至於我呢?尚在文字的迷宮停停走走,未知出口何方。但這要緊嗎?也許年輕時覺得重要,現在則心境澄明,只覺能走到哪就是哪了。我也沒有特別享受過程的意思,套句最近夜讀的書,舞動自己喜歡的事,心境「無欲無求」。

然而,雖深知在過程中無欲無求,至於迷宮的出口在哪,終點何處,或許我也有隱隱約約的想像吧?歲月帶走了什麼,也帶進了什麼,如一株老欉柚樹,樹幹皴皺如老者,但其積累的豐實全給了果肉,端賴以什麼角度看待了,而我和妹妹的生命旅程似乎也會像柚子樹般,付出並且滋養著彼此關愛的事物。

多年後,我深信隨著時光一再飛逝,減損的儘管減損,卻也有什麼正不斷滋長著,那些都將是歲月的禮讚,而且是打磨而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