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0Comments
〈中華副刊〉六月的味道
■吳詠琳
六月,天空清朗,白雲慵懶飄蕩,海面吹起的東南風,瀰漫一股濃濃的、涼涼的,海的味道,門內飄著淡淡的草本香。
記憶鮮明,小時候每到端午節,天微亮母親便將野生的艾草、菖蒲和家裡種的榕樹葉、芙蓉,用紅紙綁成一束,插掛在每一扇門和窗。還會準備幾個臉盆,曬「午時水」,加入艾柳桃蒲給我們四個小孩子洗澡,去煞去濕。
在鄉下,端午節氣氛濃厚,街頭巷尾左鄰右舍,大嬸婆、姑姑、阿姨……忙著包粽子。母親承襲了奶奶的家風,對於節日、祭祀大小事,不敢輕忽。一大清早已經準備好二斗的糯米,一邊炒佐料,一邊喊我起床。惺忪的睡意被熱騰騰的滷肉香味嗆醒,嘴饞偷吃一小塊,開心四溢。
我小心翼翼拿起二片清洗過的竹葉交疊,放入炒過的生米、花生、紅蔥頭、香菇、滷肉和一顆鹹鴨蛋,再輕輕舖上一層米,將它雕塑成有稜有角的藝術品。我得意的笑,母親語帶鼓勵,誇讚我包得很漂亮。有時阿姨也會來幫忙,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一串串油油亮亮的粽子出爐,吊掛在竹竿上,滿室飄著垂涎的粽香。母女倆喜悅的心情,躍上臉龐。母親打電話分享她的「愛」,我則將「愛」和「味道」打包,一包一包分送親朋好友。
梅雨季節,濕漉漉的天氣。父親便會拿出絕活─揉麵團、桿麵皮,母親切洗高麗菜和韭菜,瀝水後拌入豬肉、蛋液和蔥末。我們四個小孩子,七手八腳包起水餃,弄得滿手滿臉的麵粉,卻開懷大笑。又七嘴八舌爭吵著誰的餃子包得好,誰的「襯裙」摺得漂亮,誰的餃子開口笑。泛黃的燈光下,我的眼睛彷彿照相機,拍著一張張全家快樂的生活照。雨聲被我們關在三合院的門外,聞著門內飄散的肉餡香和暖暖的親情味道。
不管,我走了多遠,年紀多大,海馬迴一直記憶著這些芬芳。宛如六月的火,慢慢的熬,懷念的滋味,從童年陪伴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