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0Comments
〈中華副刊〉屋簷之下
■珍寶
20歲那年他帶著18歲的弟弟從軍,拜別雙親與新婚三個月的小妻子,吃了碗象徵圓滿甜蜜的酒釀雞蛋湯圓,兄弟倆承諾仗一打完就回家。怎麼仗越打越遠,返鄉的路卻遙遙無期,他隨著部隊一路退守到黑水溝旁的島嶼上,臥薪嘗膽。家鄉有父母妻子,是一定要回的,他在心裏暗暗發誓。
島上的日子寂寞又孤單,弟弟下落不明,親人遠在天邊,就這樣悠晃了16年,見同鄉袍澤陸續成家立業,回鄉已是夢中之夢了。請託媒人說親,四十歲那年娶了嘉義鄉下的18歲女孩,自此,他有家了,還育有一子兩女。
吃不飽餓不死的軍人待遇,日子過得月月見底,自軍中提早退伍加入中橫德基水庫修築,妻子不放心千里迢迢帶著一雙幼兒來探望。問工頭,丈夫在哪?工頭伸手一指,峭壁上像蜘蛛人般吊掛作業的其中一員就是丈夫。
妻子驚恐萬分的問丈夫,可以不要做那麼危險的工作嗎?孩子還小。他說:「就是危險薪水才高,我要給你們一個穩固安全的家,不怕颱風、不怕淹水,住得安心。」水庫一修兩年,存了200萬,他為妻小蓋了一棟四層樓透天厝,實現他的承諾。
他漸漸忘了家鄉的土話,雖然話中還帶有濃濃的鄉音,但女兒同學來訪都聽得懂向伯伯說的話,日子也就歲月靜好的安適下去。有一天同鄉捎來一封信,他讀罷痛哭不已,是對岸的親人寫來,母親、大哥、二哥健在,父親在文革期間被鬥死,他攜家人上照相館照了一張彩色全家福照片寄去,將母親的小照片拿到相館放大裝框掛在牆上,告訴子女那是奶奶。
兩岸開放探親,他終於回家了。母親住在小山旁,一間破芒草屋子,四面通風用木板虛掩,將帶去的錢全數留下,為母親蓋了水泥磚造平房,他的心才不再隱隱作痛。
回台灣之後他更加努力工作,到鐵工廠當工人賺勞力錢,那時「台灣錢淹腳目」,兒女勸他不要如此操勞,他說:「大哥、二哥替我照顧父母一輩子,我無以回報,只能盡棉薄之力蓋棟房子回饋他們。」此時子女皆已成年不需向家裏伸手,還能每月給他孝親費,省吃儉用存下的錢,就是要為哥哥們蓋房。
第二次返鄉母親已離世,將父母合葬在一塊修了祖墳,也為大哥留下一棟房子。第三次回鄉完成二哥的家,我以為蓋房的責任已了,他說還沒。當年留下的妻子為了等他始終未再改嫁,他欠她一段人生,這輩子他辜負了她,只能給她一棟安老的房子。完成人生最後一棟房子的拼圖,他72歲,那年長孫出生。
為了房事窮盡一生的男人是我老爸,湖南省漵浦縣人,是個溫柔多情的雙子男,生於民國14年卒於民國98年,享壽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