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大台南中醫師公會專欄〉中醫治療新冠後遺症之心煩與失眠

一名50歲女性COVID-19確診10天後,開始心情煩躁、入眠困難,西醫診斷為「廣泛性焦慮症」,服用西藥後,症狀仍反覆發作,於是尋求中醫治療。

中醫診療紀錄如下,望診:目光無神、眉心皺摺;聞診:聲音萎靡且急促;問診:確診後心情煩悶、手抖、全身痠痛(關節尤甚)、多汗、心悸氣短、入眠困難且淺眠易醒、夜眠咽乾、食慾差、腹脹、解便不暢;舌診:舌尖紅、舌中後段苔白厚。中醫證型:邪熱內擾,心肺氣虛。內服處方思維:補益心肺、疏肝潤下。內服科學中藥配合飲食與飲水調整後,上述諸症改善多,目前仍持續回診治療。

「廣泛性焦慮症」的特徵是慢性且持續的焦慮,此焦慮是多方面、過度且難以控制,並會伴隨其他非特異性的生理或心理症狀,如1.坐立不安、感覺緊張或心情不定;2.容易疲倦;3.注意力難以集中,腦中一片空白;4.易怒;5.肌肉緊繃;6.睡眠困擾。基本上,過度焦慮是這個疾病的主要症狀,目前建議第一線治療藥物為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及血清素正腎上腺素雙重再吸收抑制劑,約對30-50%的患者會有治療效果。

《黃帝內經‧素問‧宣明五氣篇》:「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是謂五藏所藏。精氣并於心則喜,并於肺則悲,并於肝則憂,并於脾則畏,并於腎則恐,是謂五并,虛而相并者也。」本段闡述「人體各種精神活動分別由五臟所主且臟氣盛衰所出現之病理變化」。「魂」主要有注意力、潛意識、謀慮判斷等,且與睡眠有關,而「魄」一般認為與生俱來的、本能性的感覺功能,如聽覺、視覺、皮膚的冷熱痛癢等。五臟虛衰於「肺則易情緒悲哀」,於「肝則易憂慮」,且五行當中「肺屬金藏魄」、「肝屬木藏魂」和「心屬火藏神」,三者互為相生相剋之勢,綜上而知,情志屬於魄的活動,受魂的調控,人清醒時之思慮、決斷、行為皆由魂所發號施令,故魂運於心,執行心主神明之功能。

長新冠後遺症的症狀因人而異,常見於人體各大系統:1.呼吸系統:胸悶、呼吸困難、運動耐受力差、咳嗽或喘;2.心血管系統:胸痛、心悸、心肌發炎;3.中樞神經系統:失眠、嗜睡、焦慮、憂鬱、認知功能障礙,俗稱「腦霧」;4.泌尿系統:頻尿、解尿困難、腎臟損傷;5.內分泌系統:糖尿病、甲狀腺炎;6.肌肉關節:肌肉或關節痠痛;7.皮膚系統:掉髮、皮膚紅疹;8.其他:疲勞與多系統發炎症候群。

中醫辨證治療新冠後遺症,主要依病人的體質、症狀,加上染疫後病程進展來決定用藥,除了在急性期以扶正祛邪的角度幫助免疫細胞驅趕外敵,更在染疫中後期誘發的全身性問題,藉由全人醫療的思維治療,在臨床上效果顯著且無副作用。

(作者∕台南市銘輝中醫診所醫師林佳穎)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