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0Comments
〈中華副刊〉貧窮的滋味
文/邱寶福 插圖/國泰
最近某藝人在節目中說出「在台灣吃海鮮是奢侈的」,引發熱議,或許該位藝人的原意是指早年家境貧窮,才會吃不起海鮮,也可能他所指的海鮮不是那些平價的蚵仔煎、虱目魚粥、小卷米粉……等平民料理,而是龍蝦、鮑魚….等高檔海鮮料理,近年來兩岸關係劍拔弩張,身為公眾人物,一言一行常被拿來作文章,用放大鏡檢視,任何東西只要摻入政治,就像隔夜茶一樣,都會走味,我從小在濱海的漁村長大,家境貧窮,回想自己小時候到底有沒有吃過海鮮,又是什麼滋味,剛好蹭這個新聞的熱度,讓我坐上時光機,回到孩提時代,再走一回。
漁村的飯桌上,沒有出現海鮮料理是說不過去的,儘管家庭經濟狀況非常困窘,據母親回憶,有一次門前一台滿載甘蔗的三輪車經過吆喝:「好喫ㄟ甘蔗。」,我向母親表示想吃,母親進房間後,過了好一會兒才出來,跟當時還小的我說,她翻遍了房間抽屜,只剩一元,我對這件事沒啥印象,但自己也有小孩的我可以同理,連自己小孩想吃一根甘蔗都無法滿足的愧疚與心酸。
彼時我們家餐桌上最常出現的海鮮料理,是一大鍋的味增豆腐海鮮湯,大鍋是因為可以連吃好幾餐,味增跟豆腐則是成本低廉,至於海鮮的部分,完全不用錢,是母親透過關係,到海鮮食品加工廠,撿拾片下魚肉之後的吳郭魚頭跟骨架,回家當作熬湯的基底,魚骨的縫隙之間仍殘留少許魚肉,母親會將其一一剔下,全部留給我們兄弟倆吃,她則是啃食我和哥哥不敢吃的魚頭部分,這是我們家的海鮮料理,以貧窮當作基底,佐以媽媽的愛心跟全家人一起吃飯的幸福滋味,五味雜陳。
除此之外,我也同樣懷念每到颱風天,父親總會替我們煮一大鍋的海鮮麵,首先父親會叫我去巷口的雜貨店買兩罐三文魚罐,裏頭裝的是番茄汁鯖魚,將水煮滾,加上幾束營養麵條、蔬菜少許、幾顆雞蛋、兩罐三文魚罐則是最後加入,整鍋湯色瞬間轉為橘紅色,相當誘人,罐頭魚肉含刺,但完全不用擔心,輕輕一咬,筷子般粗的魚骨便化為粉末狀,後來才知道這一道料理,根本是尋常百姓家都曾經吃過的平民美食,好吃快速又便宜。
現在我們家已經吃得起龍蝦、鮑魚、魚翅等高檔海鮮料理,但我們家很少花大錢在這些奢侈料理,只要全家人可以聚在一起吃飯,就是幸福的滋味,那是用錢買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