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0Comments
約2成育齡婦女貧血 多C助儲鐵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據調查顯示,我國15-49歲育齡婦女貧血的盛行率為19.1%,缺鐵性貧血盛行率為13.7%,國民健康署提醒,準媽咪在孕前與懷孕期間需加強攝取富含鐵質的食物,讓準媽咪在良好的健康狀態下,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孕育健康的下一代。
女性進入青春期後,每個月會有經血的流失,若鐵質攝取不足,易成為缺鐵性貧血的高風險族群,而準媽咪在懷孕的過程中,隨者胎兒的成長,母體的血液量會增加,以利運輸足夠的營養素給持續發育的胎兒,此時身體若是缺鐵,血液中無法運送足夠氧氣,容易導致孕期缺鐵性貧血。
國健署表示,缺鐵性貧血是懷孕時最常見的貧血類型之一,如果懷孕初期鐵質缺乏,可能增加嬰兒早產、出生體重過輕或死胎等風險,孕婦也容易出現疲倦、嗜睡、頭暈、臉色蒼白等情形,且寶寶在胎兒時期會預先儲存出生至6個月大體內所需的鐵質,若胎兒無法從母親體內獲得足夠的鐵質,可能造成其出生後生長遲緩。
因此,為預防缺鐵性貧血,國健署建議,育齡婦女每日鐵質攝取量需達15mg,第三孕期之孕婦及哺乳中的媽咪更要增加每日鐵質攝取量至45mg,以提供本身及胎兒所需的鐵質。
在鐵質攝取方面,國健署建議,平常的飲食中多攝取富含鐵質的食物,如紅肉類、海產類(文蛤、章魚、牡蠣)、內臟類(豬肝、鴨血、雞心)及豆類與其製品(如黑豆、小方豆干、豆干絲),還有如紅莧菜、白莧菜、紅鳳菜等,建議每日至少攝取1份(煮熟約0.5碗),除了攝取鐵質還有纖維,可以幫助腸道的蠕動與健康。
此外,用餐中或餐後2小時內,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當季水果(如:柑橘、芭樂、鳳梨、小番茄),可以增進鐵質吸收。但避免用餐時喝茶與咖啡,以免阻礙鐵質的吸收,若非喝不可,建議於用餐後的2小時再酌量飲用。